第29章(1 / 1)

女配穿成女主 方六曲 2522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第29章

  换完票后,王三喜和陆志安在门口等老太太。老太太挨家挨户问明儿要不要菜。

  过了半个小时,老太太拿着单子回来了。他们找的这老太太有个好处,她居然识字。

  “有许多户都是双职工,现在不在家。明天我再问,估计菜会更多。到时候你们给我什么?”

  王三喜想了想,“二十斤算一篮子。每一篮子就送你一斤红薯,你自己算账吧。”

  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行。我明白了。你们快些回去吧”

  王三喜和陆志安拎着空篮子往回走。

  陆志安有些着急,“为啥不要钱呀?咱们要这么多票有什么用?”

  王三喜白了他一眼,“傻了吧?这些票可以用来换钱。咱们乡下凑一张票多难呀。想把这些票换成钱,可太容易了。”

  陆志安将信将疑,“真的假的?”

  王三喜拍拍他肩膀,“相信我。”

  两人原路缓还,一个小时候后到了五星大队。

  李大舅还在上工,两人直接去地里找他,陆志安将事情始末与李大舅说了一通。

  王三喜将票掏出来给李大舅看。

  李大舅正在刨地,地头有记分员正在盯着他,他不敢多讲话,只能抽空瞄了两眼,随后整个人顿住,居然有糖票?

  这可是好东西,他们乡下上门提亲,谁家不得拎两斤红糖上门。

  可生产大队每年只有那些票,一半被大队长贪了,一半用来奖励先进队员。像他们这种普通队员根本没份。

  他家为了给大儿子凑糖票,给大队长送了好几回菜,对方每次都推诿,他心里来气,面上有求于人,只能陪着笑脸。

  李大舅捏着那两张糖票,眼底迸发出惊喜,“好小子,你们俩真行。”

  他郁气一扫而空,浑身都透着舒爽,“好好干,剩下的票,我帮你们问问谁要。到时候都给你们换成钱。”

  王三喜道了谢,把每样票的价格都说了,她这次说的价格跟大叔的一样。

  可以说她倒手两次可以赚八成。不过她还是分了李大舅三成,毕竟对方要帮忙联系其他菜农。

  “大舅,您对外可不能说这些票是我们换来的。要说是跟小舅换来的。”

  李大舅刨地的动作顿住,想到看不起他的弟弟,他心里就一阵憋闷,他辛辛苦苦种地拱弟弟读书,他娶了个城里媳妇,居然就看不起他这个乡下种田的哥哥。好几年都不回来。现在还要借着他的名头。让全村人都记弟弟的好,他心里哪能痛快。

  “大舅,人穷志短。您要想开才是。”王三喜人小鬼大来了一句。

  李大舅黝黑的脸庞红了一阵,得,他还没个孩子看得明白,他重重叹了口气,“行。我知道了。就按你说的来。”

  “李福顺,刨地呢,你跟两个孩子有什么好聊的。再敷衍,我可要扣工分了。”

  陆志安和王三喜吓了一跳,赶紧跑开。

  李大舅被骂也高兴,有了糖票,他就能给大儿子提亲了。

  下了工,李大舅没有回家,而是先跑了趟供销社,提回两斤红糖。

  进村的时候,不少村民在村口乘凉,看到他提着红糖像看猩猩似的,全都围上来看热闹,“哎哟,福顺,你的糖票终于凑齐了?”

  李大舅乐得牙花子都露出来了,有些得意又有些自豪,“那当然。我找我弟凑上来的。到底一家人,他还能眼睁睁看着他大侄子娶上亲?”

  村民们一个劲儿翘大拇指,“前进不错呀,居然还愿意帮忙凑票。”

  李大舅又从兜里掏出几张票,“他还多给了我几张票,你们要吗?可以拿钱买。没钱就给我拿钱,我弟就爱吃咱们乡下种的菜。城里的菜都蔫了巴叽的。”

  村民们凑上来,看看都有什么票。

  “哎呀,居然有火柴票?我要一张。这个多少钱?”

  “一毛。”

  “有点贵呀。这一盒火柴相当于两毛钱了。”

  李大舅见他嫌贵,想要抽回来,那村民忙道,“我要一张。一毛就一毛吧。”

  其他票也被一扫而空。

  农村人节省,有一部分原因是没钱,但更多的原因是他们没票。有钱没处买,只能忍着。

  现在好不容易有票,他们当然想对自己过得舒服一点。

  甚至下午对李大舅凶巴巴的记分员都主动凑过来,说要一张自行车票,问他能不能弄来。

  这记分员仗着和大队长是亲戚,在队里指高气昂,何时见他如此好说话,李大舅颇有些受宠若惊,不过他还知道分寸,没有立刻答应,只说自行车票难得,他要问问弟弟才知道。

  记分员还不能甩脸子,连连夸他心善,又表扬他干活认真,自己给他记的工分都是满工分。

  李大舅笑着道了谢,心里吐槽,天天盯着他,这老小子怎么可能给他全是满工分?这是在向他示好呢。要是他真能弄到自行车票,就把他的工分全部按满工分来。

  这人还真是见菜下碟。

  第二天,李大舅把这事与王三喜两人说了。

  王三喜只说帮忙问问。

  到了城里,老太太按照单子一一比对,“行,菜都对了,一样没缺。我这边也帮你找了一些票,你自己看看你需要哪些票。自己挑吧。”

  老太太将所有票都摊开,王三喜找了一圈都没找到自行车票,问老太太,她笑了,“小丫头,没想到你还挺识货。你知道自行车票有多难得吗?”

  现在流行结婚三大件: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其中属自行车最实用。

  “现在一票难求。你想要自行车票,我估计得等上三年五载喽。”

  王三喜失望不已,“那行吧。”

  两人挑完票,出了家属区,王三喜这次没有直接回去,扭头去找买猪肉的大叔。

  他做黑市,手里的票肯定多。

  还别说,大叔手里确实有,就是人有点黑心,一张自行车票居然要四十。

  王三喜和陆志安手头加起来刚好四十块钱,咬咬牙买了。

  回去的路上,陆志安有些想不通,“这么贵的票,要是卖不出去,咱们要砸手上了。”

  王三喜摇头,“我打算按照三十块钱卖出。”

  陆志安确实不如王三喜聪明,但是这么简单的算术,他还是会的,听到这话就像炸了毛的狮子,“凭啥呀?凭什么亏十块钱呀。”

  这十块钱,他们至少得一个月才能赚到。

  王三喜四下看了看,还好没人,她警告他小声点,“嚷嚷什么!咱们这不是没办法嘛。卖菜这事刚开始可能没人发现,但是时间长了,大家肯定会怀疑。咱们这不是要跟记分员绑在一块吗?他和大队长是亲戚,讨好上面,就没人给咱们穿小鞋。亏十块钱怎么了?要不是这票太贵,我都想白送他。”

  陆志安抿了抿嘴,“我就是觉得不甘心。咱们累死累活,每天推着板车运菜,一天也就挣两三块钱。全给他。”

  “我知道。”王三喜拍拍他肩膀,陆志安不像她,他是真正的小孩。在小孩的眼里,世界非黑即白,可等他长大了,经了事,他就会明白,这世上不仅有黑白,还有灰,而且灰还是占大多数。

  王三喜为了宽慰陆志安,“放心吧。咱们给他的钱,迟早会从他身上赚上来。你想啊,他有了自行车票,是不是还会要别的票,咱们迟早能从其他方面赚回来。”

  陆志安眼睛亮了,瞬间被打了鸡血,“好,一定要从他身上赚回来。”

  王三喜有些好笑,这小子还挺记仇。

  陆志安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回了五星大队,李大舅因为这张自行车票出了一阵风头,甚至就连大队长都为之侧目,夸他弟有出息。

  李大舅也不是蠢人,问大队长需要什么票,他一定帮他弄来。

  大队长还真有需要,问他有没有缝纫机票。

  李大舅拍着胸口保证,会帮他弄。

  这次,老太太帮助弄到了票,价格不算贵。老太太之所以能弄到缝纫机票,也是因为她闺女就是服装厂的,他们厂奖励过一张缝纫机票,她闺女做衣服完全可以用厂里的机子来做,不需要买缝纫机,所以就想把票出手。于是就便宜了王三喜两人。

  李大舅将缝纫机票交给大队长,价格比黑市便宜十块钱。大队长省了这么多钱,心满意足,对全村卖菜这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甚至村里人为了多挣钱,偷偷多养了好些只鸡,他也当作没看到。

  除了服装厂,王三喜和陆志安又陆续发展两个家属区。

  因为板车只能拉三个家属区的菜,两人拉一趟到了县城,正好赶上做晌饭,一天下来,除去其他人的分成,王三喜和陆志安能分到四五块钱。王三喜觉得现在这日子很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