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1 / 1)

女配穿成女主 方六曲 3002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第10章

  蓝蓝的天空下是灰扑扑的火车站,张伟拎着行李袋出了车站,到站台等公交车。等了十几分钟,终于等来一班车。

  车上挤满了回乡的打工人,张伟拎着行李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进车。

  晃晃悠悠的车子缓缓行驶,眼前是大片大片的麦田,有脚踝那么高,长得郁郁葱葱,给冬日添了几分绿意。

  看着一点点往后倒退的树木,他眼前浮现的是他上高中时每回都坐这班公交车时的身影。

  他按照父母的要求努力学习,将来上大学。

  那时候的他一定想不到大学不是终点,仅仅只是个起点。

  当他踏入安东市的那刻,他才感受到省城与城镇的差距如此之大。安东交通便利,有十几条地铁穿梭,菜市场、超市、商场就在家门口,一切都是那么方便。

  他发誓将来一定要在安东市安家。他也确实做到了。

  “小伙子,小伙子,关家镇到了。”

  张伟愣神的时候,售票员提醒他好几声,听到关家镇,他拎着行李袋慌慌张张下了车。

  因为站了一路,他腿都麻了,原地跺了跺脚,正想找车子走回去,耳边传来他爸那熟悉的大嗓门,“伟伟,爸在这儿!”

  张伟抬头,四下张望,终于看到对面他爸正坐在三轮车冲他招手。

  张伟咧开嘴笑了,拎着行李袋大步跑过去。

  “爸,你怎么会来接我?”

  张爸乐了,“昨儿你不是打电话跟我说今儿要回家吗?我就来接你了呗。”

  电动三轮车转动,车速提高,阵阵冷风刮擦他的耳朵,张伟忍不住往脖子里缩了缩。

  张爸回头瞅了他几眼,扔给他一个棉帽子,“你这孩子这么冷的天怎么不戴个帽子?”

  张伟看着军绿色的狗皮帽子,嘴角抽了抽,戴在头上,一秒钟从男神变土娃。

  但这帽子太暖和了,戴上之后,不仅耳朵暖和,脖子也暖和和的。

  张爸跟儿子有一搭没一搭说着话,张伟一五一十回着。

  许是因为天气太冷,出口就是热气,张爸问了几声就没再说话。

  回村都是小路,蜿蜒曲折,前几天下过一场雨,土路变得泥泞,为了安全起见,张爸没敢开太快。

  好不容易到家,天色已经擦黑,张妈听到动静从屋里迎出来,她腰间还系着围裙,热切招呼儿子。

  只是接着她笑脸僵住,“你媳妇呢?”

  张伟摇头,“她要留在安东市陪她爸妈。她爸妈只有她一个女儿。”

  张妈脸立时耷拉下来,用一副完犊子的表情看着儿子,“你看村里谁家媳妇过年不回家。你娶的是媳妇吗?分明是个祖宗!”

  张爸见儿子面有难色,赶紧打圆场,“让你炖鸡,你炖了吗?”

  张妈这才回过神来,一拍大腿,“哎呀,锅里还炖着鸡!”

  说着急急忙忙往灶房跑。

  张爸拎着行李袋,蒲扇似的大手拍着儿子的后背,“快进屋!你瞅你冻的。怎么穿这么少?”

  张伟摇头解释,安东那边没有老家冷。

  张爸回屋给他找了身军大衣,张伟不要风度要温度二话不说换上。

  张妈端着一大盆鸡进来,很快饭菜摆好。

  张妈一边给儿子盛饭一边问,“是不是许娇瞧不起咱们农村人啊?”

  张伟一个劲儿替她说好话,似乎怕她不信,他还打开行李袋将王三喜买的衣服拿给爸妈看,“要是瞧不起你们,她干啥要给你们买这么贵的衣服。”

  张妈摸着柔软的面料,时尚得体的衣服心里不满立刻去了大半,嘴上却还是埋怨,“你媳妇这手也太松了。怎么能乱花钱呢。你俩挣钱也不容易,还要还房贷呢。”

  张伟忙把许娇卖房子挣了十五万的事说了,张妈震惊得不行,连连夸她能干,同时还不忘提醒儿子,“你也得加急。你是男人,要是挣钱比你媳妇还少,以后娇娇要看不起你的。”

  张伟应了,说起自己升了小组长,张妈果然很高兴。

  张爸给儿子倒酒,“我瞧娇娇那孩子不错。她要是真瞧不起乡下人,也就不会嫁给你了。你俩好好过日子。我和妈就放心了。”

  张伟笑着应了,又问起家里收成。

  张爸说起今年猪肉行情不错,他们养猪就挣了三万块钱。走的时候全给他捎上。

  张伟推辞不要,张爸摆手,“我和你妈就你一个儿子,挣钱不给你给谁。你就拿着,早点把房贷还上。买个房子贷了两百万,我瞅着就心慌。我和你妈还能干,能帮衬你们多少就帮衬多少。”

  张伟抿了抿嘴,与他爸碰了一杯。他是知道的,他爸妈靠种地为生,挣钱不容易。之前买房攒的那些钱就是他们老两口一辈子积蓄。

  张妈在边上插嘴,“你和娇娇结婚也半年了,该要个孩子了,我和你爸还年轻,还能帮着带孩子。等咱们老了,就算想帮你们带,到时也带不动了。”

  张伟之前一直提出要孩子,王三喜却说不急。

  现在妈妈催生孩子,张伟也不好实话实说,只能嗯嗯答应,一定会努力。

  吃完饭,张妈、张爸全都换上新衣,带着张伟满村溜达。

  张妈张爸都是节省惯了的人,突然穿一身出来,大家少不得打趣几句。

  张妈就一边摸衣服一边假意埋怨儿媳浪费钱。

  张伟在边上看着妈妈那明显炫耀的语气,心里对他媳妇佩服无比,还真叫她说中了。

  大妈也摸着衣服,连连夸赞她儿媳孝顺,又问这衣服多少钱。

  张伟报了价钱,大妈啧啧出声,“怪不得是城里姑娘呢,就是比咱们乡下姑娘大方。”她四下看了看,“对了,你儿媳呢?怎么没领出来让咱们看看?”

  张妈若无其事笑了,“她是独生女,我让她过年留娘家陪她爸妈过年。”

  大妈目光闪了闪,嘴里却夸赞她这婆婆心善。

  张爸张妈收获一众羡慕眼神才回家。

  张伟在家待了六天,就回了安东市,临走的时候,张妈一再嘱咐明年国庆放假带媳妇回来。

  张伟面有难色,国庆是跟中秋是连在一块的,他不确定三喜愿意跟他一块回来。

  张爸见儿子不说话,瞪了眼媳妇,“你说这干什么。儿媳还要陪她爸妈过中秋。噢,就兴咱们家过中秋,就不许人家团圆啊?”

  张妈被男人吼,有些委屈,“过年不回来,她要陪她爸妈,我也就不说什么了。中秋节也不回来。那她是嫁进咱们家吗?我怎么瞅着咱伟伟是入赘呢。”

  张伟瞬间变了脸色。

  张爸扯了张妈的胳膊,吼了她一嗓子,“竟胡说!咱们儿子儿媳又没跟他们住在一块。孩子将来也姓咱们老张家的姓。谁说我儿子入赘了。”

  “是!我们是知道。但是外人不知道啊。她一次都没来过,别人可不以为咱家伟伟是入赘的吗?”

  张爸表情越加不快,他媳妇听风就是雨,耳根子极软,轻易就能被人当枪使,他有些不耐烦,“也不用中秋啊,五一回来不一样吗?一年回来一次就成。人家是城里姑娘,跟咱们乡下规矩不一样,你别拿咱乡下规矩管她。”

  张妈心里不甘不愿,可她自来听丈夫话,只能闷闷应了。

  张伟瞧着有些不是滋味儿,想着回去他一定要好好跟媳妇商量让她中秋回来一次。

  **

  张伟回来后,日子照常过。

  只是王三喜这边刚打算上班,上司就打电话过来。

  等她撂下电话,整个人如同木偶,木呆呆盯住前方,张伟在她面前挥了挥手,王三喜突然一把抓住的手,而后蹦蹦跳跳乐起来,“你知道嘛。房价真的涨了。我这次要发了。”

  张伟愣了愣,不明白这怎么就是个好消息了,他不得不提醒她,“你之前还说咱们要换个大房子。房价涨了,你确定对咱们来说是个好消息?”

  王三喜一愣,手机滑落瓷砖,啪嗒一声响。

  好吧,如果自己买房,这似乎不是一件好消息。

  但是她之前帮父母买了一套房,而且他们这套房子也升值了了,接下来那些观望的顾客一定会蜂拥而至,“这当然是好消息!”

  说完不理会他,开电脑搜索房价上涨的根由。

  原来这波房价上涨竟是因为安东市政府刚刚发布限购令。

  靠!限购的话,那些想要投资的顾客就买不了了呀。要知道城西这边房价高,基本上很少有刚需到这边购买。大部分顾客都是小有资产的中产阶级和炒房客。

  到手的钱全都飞走了,王三喜能高兴才怪,整个人就像个气鼓鼓的河豚怒火冲冲回到沙发,嘴巴紧紧抿着,呼吸也很急促,眼睛瞪的圆圆的,像是在拼命压抑怒火。

  张伟见她不高兴,问她怎么了?

  王三喜便把限购令的事说了。

  张伟搂着她肩膀,安慰她,“房价上涨,那些观望的刚需肯定会入场。你只要牢牢抓住他们就是了。”

  王三喜却不太看好这些人。

  突然手机铃声响起,之前跟她打赌的老太太打来电话,问她最近有没有好房源推荐。

  王三喜便把限购令说了。谁知对方丝毫不在意,“就是因为限购我才找你。我们是拆迁户,拆迁之前可以购房,等房子下来,咱们就买不了了。我问你现在手头都有哪些房子?什么时候开盘?”

  这可真是峰回路转了。王三喜满血复活,一蹦三尺高,当即就约对方在花园见面。

  挂掉电话,王三喜兴冲冲开始找资料,与老公告了别,就飞奔往楼下跑。

  出门的时候,她刚好遇到周妈下楼扔垃圾,看到她,立刻问她去哪?

  王三喜随口道,“我约了几个朋友。”

  周妈看她手里拿着房产资料,猜想她是找客户去了,垃圾也不扔,立刻回家叫儿媳也去找客户。

  张凤英正在陪女儿玩,听到她这要求,不怎么乐意,“明天才上班呢。我今天上哪找客户?”

  周妈急了,指了指对面,“刚刚那小妖精就去找客户了。你瞅瞅人家挣钱那么卖力,你可倒好,就知道躲懒!”

  张凤英被她唠叨烦了,只好拿资料出去发传单。

  她也接到上司电话说房价涨了一波。

  因为限购令,她发传单时不少顾客主动加她微信,相比去年她给人家塞传单,对方当垃圾扔了,情况好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