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把她拉了回来,笑道:“碎湖,你先回庄,不必跟我们进林。”
碎湖见小郎君盯着自己的脚瞧,不知怎地,心中竟好生羞涩,耳根发烫,脸上樱红欲滴,稍稍一想,将手中的裙摆一放,悄悄遮住,然后笑道:“小郎君,碎湖也想看马。”她是庄中大管事,自然要面面俱到,而小郎君甚喜武事,她又岂能置身于林外。
“这有何难”
来福大大咧咧的一笑,从怀里掏出一只大布囊,用力一扯,“嘶”的一声,将布囊裂作两半,递给碎湖,笑道:“用它裹着。可防雪。”
“这”
碎湖一手拿着一半布囊,细眉疑的更紧,心中好生为难,见小郎君微微一笑。转身走了,而众人也目不斜视的从她身侧经过,心想:不管了,碎湖不比别人差忍着羞意将绣鞋细细的裹了,还打了个蝴蝶结。这才抹了抹手,追了上去。
穿过密林,雪由厚变浅,雪地中竟冒着些零落的青草。
再行片刻,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在丛林边缘处有一方平整的凹地,寒风难以入浸,冰雪也仿若顿止,而排排马厩便建在此地。居高临下俯视,马舍分布得极是整齐。十来个小黑点穿行于其中,那是照顾马匹的随从。
沿着斜坡往下走,身上阵阵寒意渐去。
共计四十间马舍,分列于东南西北,每间圈养着四匹马。马舍打扫得极是干净,马料是干草伴着豆类,萧然派来的马夫尚未离去,正在向刘氏随从讲解马料的配比。刘浓抱着双臂听了一会,随后便沿着马厩慢行,脸上的微笑越来越浓。
马养得极好。骠肥体壮,不时听见响鼻与长嘶声。
碎湖迈着小步靠近一匹正在扑扇着眼帘的马,她喜欢那马的眼睛,好似琉璃珠子一样。试探着伸出手摸了摸马脖子,那马却猛然回过头,朝着她打了响鼻,吓了她一跳。而后,她看了看马槽,悄声道:“小郎君。仅三个月,它们食的豆粟,便耗钱一千缗了。”
马无夜草不肥,马无精粟不骠。江东少马,原因之一在于缺马,原因之二便在这养马需要豆粟,否则,不如养牛。牛食草则可,马若只食草便会掉骠,而马一旦掉了骠,力、速皆不如牛。适才萧然马夫所言的草料配比乃是战马待遇,是以耗钱一千缗并不为奇。
刘浓笑道:“无妨,建别庄之事,我会慎重思之。”
“是,小郎君。”
碎湖长长的睫毛轻轻一闪,微微欠了欠身子,她掌管着钱财,心中有数,若再不建别庄,有损无补的情况下极难维持,而揣摩小郎君的意思,这武曲与马匹只会越来越多。
待巡视完马厩,刘浓又去了匠作坊与酒窖,一直忙碌到傍晚时分。
西楼。
冬日的夕阳洒在墙上,高雅而清淡,中有一缕穿过了鹤纸窗,悄悄的漫入屏风中。
梅屏闹樱,室内温暖如春。
杨少柳身着桃红锦裙,头上挽着堕马髻,身子微微前倾,修长的手指顺着案上竹简寸寸缓移,阳光投于其上,显得极是柔和。她不喜点蔻丹,指甲作本色,玉透。当默读到喜欢的句子,那根手指便一翘、一翘。
稍徐,阳光漫过了她的眼睛,微微眯了一下眼,侧首看向窗外,轻声道:“想必他也该忙完了,夜拂,你去把他请来。”
“是,小娘子。”
侍在一旁的夜拂领命而去,而嫣醉则捧着条丝巾走过来,杨少柳接过丝巾,轻轻一笑,迷得嫣醉忍不住的喃道:“小娘子,好美啊”
院中。
刘浓接过白袍递来的锦信,一共三封,来得真巧,竟不约而至。一封是陆舒窈寄来的,里面有一枚香囊,囊面上绣着一对小金铃,手工相较以往大有涨进,没有急着看信,微笑着将香囊放入怀里。第二封来自顾荟蔚,拆开信一看,言语清谈,又提了个刁钻的辩难。最后一封锦囊,囊口以一条红蝇系的死死的,足足缠了三圈,好不容易解开,里面的信也封了朱泥。
会是谁呢
刘浓微微一笑,正准备撕开信口,回廊转角处飘起一截翠衫,随后便见夜拂端着双手轻盈而来,浅浅一个万福:“小郎君,小娘子有请。”
“嗯,正要去见阿姐。”
刘浓将三封锦信揣入怀中,随着夜拂行向西楼,在转角处遇见红筱,她的手中捧着一件雍容华贵的狐裘,颜色是娘亲所喜。
红筱与夜拂一般淡雅有礼,且不喜多言,朝着刘浓微微万福后,便款款而去。嫣醉则不同,她守在门口东张西望,见了刘浓,先是规矩而端庄的行了个礼,而后趁着夜拂不注意,脚尖一伸一挑,便想绊刘浓一下。刘浓对她早有防备。踏出去的脚硬生生的顿在半空。
夜拂察觉有异,侧身一看,嫣醉不敢看她,偏着脑袋吐了吐舌头。小拳头却紧紧拽着。夜拂眨了下眼睛,嘴角一弯,温婉笑道:“小郎君,请进。”说着,站在了室口左侧。
“嗯。便进。”
刘浓剑眉扬挑,缩回脚,在室口除却步履,慢慢的脱下鹤氅,瞅了夜拂与嫣醉一眼,把氅递给嫣醉。嫣醉神情一愣,扬着柳眉,不接。
“嗯”夜拂轻咳一声。
嫣醉嘴巴一嘟,极不情愿的接过氅,用力的揉了揉。刘浓对她的眼神仿若见而未见。正了正顶上青冠,又扫了扫袍摆,这才洒然一笑,迈入室中。
白袜衔着海棠,转过屏风,杨少柳端坐在案后,眸光如水作剪,裁着刘浓的一举一动。
经得适才与嫣醉那一番戏闹,刘浓心中沉凝去得不少,面带笑容的走到案前。深深一个揖手,然后落座在她的对面。
俩人都未言语,室内极静。
刘浓双手按膝,眼观鼻。却无法做到鼻观心,幽冷暗香若有若无的缠绕于鼻尖,那是杨少柳的味道。
半晌,杨少柳将竹简卷成一束,轻声道:“君子,应惜身。”
刘浓揖手道:“谢过阿姐。刘浓知也。”
“哦”
杨少柳捧着竹简,款款起身,迈步走向书墙,因放得较高,便掂着脚尖,婀娜多姿的身段,霎那间凸显。刘浓移走目光,盯着案上香炉不言,暗觉喉咙干涩,拿起案上的茶碗便喝。
茶是龙井,他却未品出半分味道,只顾着解渴。
杨少柳目光漫不经心的一溜,如烟似云的眉微微一皱,刘浓拿的是她的茶碗,但她又不好点破,只得故作未知,复落于座,淡声道:“既是已知,为何又要逞强,与人作生死相博”
刘浓将茶碗一搁,知她所言何事,便答道:“非是刘浓逞强,实乃不得不为。”
“嗯也罢。”
杨少柳稍稍一顿,想了一想,便问及山阴诸事,刘浓逐一作答。与往昔她教导刘浓一般,一个问,一个答,问者,问得恰到好处,答者,答得不多不少。
不多时,夕阳便垂下去,嫣醉进来燃起灯光。
杨少柳问得口渴,伸手便拿起茶壶斟得七分满,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