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2 章(1 / 1)

超神祖宗 刘归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不得不急功近利些,能有表现的机会,都得抓住咯。

“柱国李家那边,顺其自然便是。

若能修好是最好,若不能,便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来。”

李朝歌想着,开口道。

事实上,他对柱国李家还是抱有一定的希冀。

毕竟是同一血脉,两家渊源颇深。

若是能相处得当是最好,就算不能成为臂助,至少也别成为仇人。

但,若是柱国李家过于傲慢,有意打压。

李朝歌也不会让子孙们热脸去贴冷屁股。

“我知道了,父亲。”

李策之闻言,点了点头。

翌日,夜晚。

神都,金玉楼。

这是此次神都文会的举办之地。

来参加此次文会的人并不多。

王朝科考举子近千人,有资格参加文会的,不足五十。

大都是各州府科考前三甲的成绩,才有获邀资格。

这次文会的举办之人,乃是当朝宰相,钱汉升。

大离官场的中流砥柱。

除去顶尖学子之外,来到金玉楼内的,便是文坛大儒,要么是极有身份是世家公子。

这种地方,寻常望族世家的公子哥都没资格来附庸风雅。

唯有最顶尖的世家子弟,才有资格入席就坐。

金玉楼内,此刻已有了百余人汇聚。

文坛大儒和各大世家公子贵女各占一半。

事实上,这种文会,往年都没有太多人参加。

可今年是个例外,来者众多。

其缘由有二。

一便是举办方更迭。

往年文会,大都是文坛某位大儒牵头。

可今年,却是当朝宰相钱汉升亲自相邀,很显然,分量比往年重了不少。

其二,便是大家都想见见那位写出将进酒,杯莫停,这等千古名句的奇人。

对于李策之,神都之人大都不熟悉他的名字和身份。

但对这首将进酒,却是如雷贯耳,异常风靡。

自陇川府传出之后,有许庆师,孔墨两位大儒亲自点评。

这首诗,很快传入神都,引得文坛震动。

早有许多人,对这位小小年纪,写出名篇的学子有了好奇心。

而且,听闻那李策之,还和柱国李家有着血脉上的联系。

甚至李柱国的世子,李天都,都有意见见李策之,更是引得许多好事者议论纷纷。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金玉楼内,往日最是惜身,从不轻易露面的花魁淸倌儿,早已被安排到了厅堂之内,伺候贵人。

楼内人声鼎沸,众人依次而坐。

最上方,坐着一位约莫五十余岁,白了半个头的老者。

他身穿深紫仙鹤补服,腰间挂着一颗金鱼袋。

双眼炯炯有神,不怒自威。

此人,便是当朝宰相,皇党魁首,钱汉升。

第一百七十五章明王世子李天都

伴随着舞乐升起。

金玉楼外,一众受邀学子入门。

孔墨率领了一批大都被柱国世家拉拢的学子党羽,入了席。

而许庆师同样带着李策之等人,来到了宴席之列。

当李策之入场时,许多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了他的身上。

身为当朝宰相的钱汉升,也不着痕迹的瞥了他一眼。

尽管钱汉升对这个年轻人有了足够的预估,但仍没有想到,能写出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大才,如此年轻。

“你便是李策之?”

钱汉升主动开口,问道。

“学生便是。”

李策之深吸了一口气,在许庆师的指点下,也知道眼前之人,便是位极人臣的当朝宰相,不敢造次,低头回答道。

“你那首将进酒,很不错。

莫说是神都士林,便是本官,也很是喜欢。”

钱汉升说着,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这句话只说了一半,还有后半句,未曾言明。

不光是他,便是当今天子,也对这篇将进酒有所痴迷。

前些日子,还特地请了书法大家王右军亲自临摹了一篇诗,悬挂在养心殿内,闲来欣赏。

说起来,他这次前来牵头举办会,背后还有几分圣意。

“不过是些粗浅章罢了。”

李策之闻言,依旧是低着头,不敢造次。

“诶,过分谦虚,就显得太过虚伪了。”

钱汉升认真道:“你这首诗词,若说是粗浅章,我朝运大儒,钻研诗词一道的雅士们,怕是有半数需要以发掩面,投井自尽了。”

将进酒这首诗词,的确是写尽了瑰丽锦绣。

若非如此,凭李策之一个小小解元,哪能初入神都,都引起许多大人物的注意。

“诗词虽是雅道,但终归,不是通天大道。

你在诗词造诣上,有这份功力,可见天赋。

还望,在经天纬地之术上,也有同等功底。

这样,我皇党,也能多出一位中流砥柱。”

钱汉升并非对他一味夸耀,也在适时提点了一番。

但这番提点,很明显是勉励多过责备。

言外之意,足以引人深思。

“多谢宰相大人提点。”

李策之低着头,长揖谢道。

他不是傻子,自然能知晓,钱汉升这番话里,所蕴含的信息。

这位宰相大人,对自己的重视程度,远超李策之自己的预计。

其中,不知是什么缘由,但无论如何,这是个利好的消息。

“好了,入席就坐吧。

会之上,好好吃喝便是。”

钱汉升挥了挥手,示意道。

李策之进退有礼,朝他拱了拱手,这才入座。

金玉楼宴席上,花魁起舞弄清影,声乐阵阵,绕梁不止。

一派歌舞升平之景,让众多士学子们,沉浸在觥筹交错的喜悦中。

李策之,自然是最被追捧的一位。

先前和宰相大人的聊天虽然声音不高,却没有特地避讳众人。

大家都听到了对话,也知道宰相大人对李策之的看重。

加之凭借将进酒这名篇引起的轰动效应。

李策之无疑成了会主角。

“日后,若是入了官场,还望策之兄能提携一二。”

朱元端起酒盏,认真说着。

“策之兄若是有暇,可到我府上一叙。

我府上,可藏有前朝名士吴画圣的真迹。”

......

会前半段,气氛一直很融洽。

未曾出现有人特地寻李策之麻烦的情况。

毕竟,李策之已在神都扬名,能来会相见的,大都是对他颇为欣赏的儒生学士,哪会特地针对他?

不过,李策之面对种种恭维,始终没放松警惕。

因为,他之前便听到许庆师提醒过。

这次会宴席,柱国李家的世子,李天都似乎也会到场。

而且......是特地为自己而来。

宴席过半,李天都未曾出现,但不代表不会出来。

果然,约莫过了两炷香的时间。

金玉楼外,忽然传来喧闹之声。

“明王世子来了。”

金玉楼外,有一人,被众星拱月,缓缓行来。

宴席之上,众多名流儒士,见到此人,都连忙行礼。

便是当朝宰相,钱汉升,也微微颔首,表示尊重。

此人约莫二十上下,年纪看起来,和李策之相仿。

他便是柱国李家的世子,得到了世袭罔替身份的李天都。

李天都丰神俊逸,面如冠玉,倒生的一副极英俊的皮囊。

柱国李家,世代以明州为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