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7 章(1 / 1)

超神祖宗 刘归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效果?”

他原本,只当九州志是一本记载了一些精怪百科的秘录,可眼下,配合系统使用,居然可以用香火点数来换取信息。

消耗了两百点香火,此刻李朝歌的香火剩余点数,只有900。

而在九州志第三页,空白的位置上,一行小字,逐步浮现。

气运:人间两气,清气为气运,妙用无穷,浊气为孽力,催生鬼祟妖魔。

“这就完了?”

李朝歌瞅着这一行小字,有些傻眼。

两百点香火,就兑换了这么一点信息?

“告知我气运的作用?如何动用,王朝和柱国世家为何会争夺?”

李朝歌沉吟片刻,尝试的问了一句。

祖宗系统立刻弹出一个提示,香火点数不足,无法兑换信息。

“太坑了吧。”

李朝歌瞧见自己仅有的900点香火值,看来是无法继续解密了。

但心中终归是高兴多些。

有了九州志,日后只要有足够的香火点数,任何想要知道的信息,都可以通过这本九州志来查询。

“告知我杨山神的信息。”

李朝歌心神一动,想尝试看看能否询问人物信息。

果然,祖宗系统的提示立刻弹出。

“是否消耗100点香火,查看杨山神人物志?”

果然可以!

李朝歌心头一喜,点了确认。

香火点数只剩下八百点,而九州志空白页,关于杨山神的人物志,缓缓浮现。

姓名:杨擒虎

出生年月:生于德宗十三年秋,死于德宗三十八年夏。

实力:灵鬼上品。

官职:南山土地山神。

人物介绍:

生前天生神力,诛杀虎患扬名,曾投军建功立业。

因其母被虎分食,触山石自尽,死后被民间立淫祀,成为山神。

关于杨擒虎的许多信息,九州志一一浮现,极为详实。

当然,还有一些信息似乎权限不够,并未解锁。

“还真是个宝贝,有了此物,只要香火点数足够,似乎人间秘密,都能尽在手中。”

李朝歌心中豪气顿生,此物的作用,不可谓不大。

可以说,是他在祖宗系统获得过最逆天的一项能力了。

若日后李家与人树敌,只需足够的香火点数,便可搜罗到对手所有的秘密。

这种情报,远胜天下任何一个谍报网,而且还悄无声息,若是运用得宜,助益极大。

“美滴很,美滴很。”

收好九州志,李朝歌喜上眉梢,对于接下来李家的发展,也有了更充足的把握。

“接下来,便等着洲试放榜,然后一家人过个年,便北上把我的牌位,迎入陇川府宗祠吧。”

洲试放榜,李策之中举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一旦触发,本季任务中举,就能够完成了。

进入陇川府后,产业积蓄的数据合并,中品寒门就能晋升。

届时,祖宗系统也就迎来改版的时刻了。

“希望,能给我带来一些惊喜。”

对这个世界,李朝歌认知越发深刻,也觉得越发有趣了。

接下来的十余天,李家都很忙。

李茹和母亲,还有嫂嫂忙着备年货,准备过年的物件。

李荆棘抽空去了李茹开的客栈,还与楚白有了些交集。

已晋入七品巅峰,距离六品武者只有一线之隔。

如今的李荆棘,早已不是雏鸟,很快就发现这楚白看似平凡,但身上,似乎藏着一些秘密。

可问了李茹,她却说爹让大家不要管,先看楚白一段时间,李荆棘便没再故意针对。

只是三五不时去客栈喝酒还是常有的事。

李策之也很忙。

将进酒诗文传的很快,离阳府国子监的同窗都知晓他李大诗人之名,借着拜访同窗之名,过来沾沾文气的大有人在。

而今日,是洲试放榜的日子。

按照惯例,每个府县的文思碑前,都会摆上金榜,供学子们瞻仰传阅,瞧瞧今年有哪些学子金榜题名。

李策之早早的来了文思碑前。

不止他一人。

身边还汇聚了很多同窗监生。

徐达和赵瑞祥两位同窗好友自然也是在的。

“马上放榜了,也不知策之科考成绩如何?”

徐达倒是对此很是期待。

赵瑞祥微微一叹:“凭策之的能耐和才学,中举应当不是难事。”

两人相顾无言,原本都是同一起跑线。

也才几个月时间,两人再回首,已发现被这位同窗好友拉开不止一个身位了。

他们还在国子监学文章,李策之已参加洲试恩科,而且中举概率极高。

真真是让人羡慕呀。

第一百二十六章高中解元(4/5)

徐达和赵瑞祥两人,望着李策之挤眉弄眼。

“这么多监生都在盼着你的成绩,你怎么表现的一点都不紧张?”

赵瑞祥奇道。

听说即将放榜,许多国子监学生,都来看看这位诗名初传士林,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同窗。

而李策之反倒悠哉闲载的在书院屋檐下站着,双手没入袖口,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

“没什么好紧张的。”

李策之笑了笑,开口道。

和之前的童生试考不同,这一次,他对中举有十足把握。

老童生的馈赠,自身的积累,父亲的保佑,还有燃尽的那一根文思香。

这些综合起来,让他写出来的策论,哪怕是自己瞧了,也拍案叫绝。

虽不知是否能名列前茅,但中举之事板上钉钉了。

“飘起来了?”

徐达和赵瑞祥两人对视一眼,故意笑道。

他们两人心中自是有些酸涩之感的。

虽是多年好友,可看着李策之即将一飞冲天,两人却仍在国子监混日子,自是难以平衡。

不过心头酸楚,两人都只是直来直去说出口。

不会真留在心里,去妒忌好友。

“你们这两个家伙,与其关心我的科考成绩,倒不如静下心思多读书。”

李策之认真道。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关心自己才是正途。

把目光放在别人身上,反倒浪费的精力。

这份劝告,自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徐达不必说,本身就是出身望族,还是嫡系,吃喝不愁。

赵瑞祥自从被他带坏,成亲之后,爱上风月之事,也没了以往对功名孜孜不倦的追求。

见两人不以为然的模样,李策之暗叹了一口气。

终归还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啊。

他心中清楚,日后和两人的关系,或许会渐渐疏远了。

这不是主观念头主导,而是思想追求不同。

李策之自然是很珍惜同窗之谊,对两位多年好友感情深厚的。

可他对功名的志向,和徐达,赵瑞祥这些随遇而安的性子相比,要强烈许多。

可以预见的未来,三人在一条平行线上渐行渐远,自是关系会逐渐淡下去。

说起来,这人生本就是如此,被经历际遇推着走。

好友亲人,伴侣兄弟,很多人都没办法伴你走一生。

有些疏远的情感,甚至残忍到需要在闲暇时回忆当年,才想起原来曾有这么多相交莫逆的好友,逐渐淡出自己的人生轨道。

李策之这些情绪,两人自然没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