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乌云遮月二(1 / 1)

迎朝阙 熊猫小小 3081 汉字|0 英文 字 4个月前

第107章 乌云遮月二

  燕绡从门外进来道:“尚书府来报,大小姐有身孕了。”

  宛蓉惊喜道:“这是真的?”

  “尚书府的管家亲自来报,是真的,咱们家的大小姐有喜了。”

  她放下手里的诗书:“真是天大的喜事,若是父亲知道了,必定高兴。”

  “若是夫人也知道该有多好。”

  “想必母亲泉下有知,也在保护着大姐姐。”大姐姐她成亲八年有余,至今无所出,膝下的两个孩子,皆是施夫人所出,施夫人勾结玉萦陷害她和刘绍的事败露以后便服毒自杀了,两个孩子记在大姐姐名下。只是大姐姐也依旧盼望着有个自己的孩子,现在梦想成真,她真心为大姐姐高兴。

  楚桓听到后最是开心,“这是好事,赶紧吩咐管家备份厚礼,一定要厚礼,送至刘绍府上,恭贺他喜当爹。”

  “王爷这么开心呐!”

  他嘿嘿低笑两声,“姐夫喜当爹,我这个做妹夫的当然替他开心。”他虽然不喜欢刘绍,现在眼看他们夫妇有自己的孩子,也就没有那么排斥他了。

  宛蓉掩嘴一笑,从漠北一别后她再未见过刘绍。楚桓不喜她见刘绍,两人自从误会解开后她深知楚桓的心意,既爱楚桓当然不会做让他伤心的事。

  据说他们夫妇感情和睦了许多,虽说做不到恩爱倒也相敬如宾。她相信以大姐姐的才情和智慧假以时日,夫妇二人也必定琴瑟和鸣。

  宛仪有了身孕,刘绍那里自然也是开心不已。府中虽有两子终是庶出,到底希望有个嫡出的孩子,如今便有了,他对宛仪也渐渐体贴了起来。

  长安乌云遮月数日有余,也不知何时散去。

  宫中传来消息,太后凤体抱恙,终日昏昏沉沉,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糊涂的时候谁也不认识,太医院诊断后也没发现什么异样。询问过太后贴身的太监宫女,太后这些日子一直居住在祥懿宫,没有见过任何人,这病生得蹊跷。

  一时间长安便传出了一种说法,天子倒逆行施,天命不佑,是以上天降旨惩戒,累及太子和太后。

  没多久这话便传到了宣宗耳边,宣宗忧思重重。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太子,如今亲娘凤体抱恙,自己左右为难。长安流言四起,难道真是一味革新得罪了上天,是以惩罚?

  宣宗思虑几天后,便暂停陈怀泫一干人等职务,下令其幽居在家,不得离开长安,陈怀泫等人无奈只得接旨听命。

  书房里几人面色凝重,钟正打破宁静气得直跳脚:“眼看初见成效,如今又打回原型了。”

  “什么天命不佑,倒行逆施,用脚心想也知道是那个乱臣贼子,在散布谣言引发舆情。就是要闹得人心惶惶,逼迫咱们停止实施新法是真。”

  “谁说不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可见打到他们要害了,如今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若是最后折了咱们自己也无所谓,若是连累了家人,唉。。。”

  “这背后之人,心思缜密,又手段了得,恐怕这回咱们遇见的不是普通人。”

  “咱们办过的这些案子中哪个是简单的案子,哪个不是轰轰烈烈的大案。”

  “如今这背后之人不可同日而语,至今还没有露过面,就这样一直躲在暗处,便能将咱们玩弄于鼓掌之间。”

  “是啊,这人躲在背后隐藏得极好,暗中操纵着一切,看似无声无息,整个朝堂却被他搅扰的翻天覆地。”

  “凭他是谁,就是掘地三尺也要将他揪出来。”

  “这个人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总是能巧妙的把事情转移到别人身上,自己又能全身而退。”

  “有这样的一个人躲在幕后,说不定哪天咱们也会走在大街上便身首异处了。”

  “从决心革新之后,我便将家眷都迁回了西北老家,早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了。”

  “圣上犹柔寡断,如今听信风雨将咱们都停了职,有没有命活到明天还不知道,有道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咱们自身都难保。”

  陈怀泫听众人义愤填膺议论纷纷,道:“圣上仁慈,这是百姓之福,社稷之福。各位也不要心灰意冷,也许过段时间自有分晓。”

  其他人见左丞相依旧对圣上充满信心,也就闭口不言了,摊上一个仁慈的君主确实比摊上一个凶戾残暴的君主好上千万倍,再者谁能知道圣上的真实心意呢。他们为人臣子,食君俸禄,为君分忧,是乃职责所在,一切以圣上为中心,以朝廷利益为中心,既然现在圣上让他们安心待在家,那就待在家里好了。

  众人离开后,陈怀泫单独留下张羡。

  张羡道:“丞相是不是有话要说。”

  陈怀泫点点头:“我心中有个疑问,需要张大人去帮我查清楚。”

  张羡道:“大人请吩咐!”

  陈怀泫道:“张大人做事稳妥,只是此时极为隐秘,不管结果如何,除了我再也不能告诉第三人。”

  张羡道:“大人请放心,请大人吩咐就是。”

  他们这些人早就绑在了一条船上,如今已经到了危险关头,也许一场浩劫就快要到来。他们这些人不过是想为朝廷,想为百姓做些事。若再能主持些公道,也就死而无憾了。

  陈怀泫在他耳边附了几句后:“圣上那里自有我去说明,出了事情我担着,这件事需得悄悄去做,切不可叫人知道你已经离开了长安。”

  张羡缓了缓,待回过神来道:“是,下官立刻动身就去。”

  宛蓉站在城楼上,望着人来人往的长安城。已是深秋时节,连长安也变得安静了许多。

  站在她边上的是申慕:“有诗人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不管天下如何百姓皆苦。”自高祖以来朝廷战事不断,百姓赋税过重,如今朝廷内忧外患,朝廷不安天下就不安,百姓也难安。父亲说过,做官不求带着百姓们大富大贵,但求百姓们安居乐业,那么他这个官便没有当错了。

  自从变革暂停以后,无论是宫里还是宫外,一切都变得宁静起来,可是谁都知道,这宁静的背后,也许酝酿的是更大的腥风血雨。柳青城联合其他两家节度使,已经拒不向朝廷缴纳赋税,俨然是要脱离朝廷的控制。

  “也许很快烽烟又起。”

  “上次太后突然驾临,申先生急中生智化险为夷。先生有大才,为什么要退出朝堂呢?”

  “太后其实是个念旧的人,门第观念是重了些,不过却没有什么坏心思。容易心软,有时候也固执。我只是略微提了下臻王,太后就心软了下来。”

  在宛蓉的印象里,太后是要杀她的人,申慕口中的太后和她认识的不太一样。

  “常常听先生提到臻王,臻王爷到底怎么战死的?”

  申慕叹了口气:“臻王好战一直守着边境,那本来是一场十拿九稳的征战,却在迎战的前一天出了差错。”

  “是什么差错?”

  “敌军穿着我方的盔甲,偷偷溜进大营,士兵们被绞杀的干干净净,就连臻王也被乱刀捅死,死状惨烈。”

  “先生既然说是十拿九稳,为什么又会出差错?”

  “凡事总有意外,我也一直怀疑是被人泄了底,可是这些年什么证据也找不到。他们偷袭大营快狠准,仿佛就是奔着臻王去的。”

  一阵轻飘飘的微风吹过,枯叶迎面落下。等她回到王府的时候,燕绡道:“瑾嫔娘娘来了。”

  她褪下披风,淡淡道:“还是为着三皇子的事?”

  “瑾嫔娘娘没有说,看神情应该是。”

  她走进里间,见瑾嫔正神色焦虑的坐着。“娘娘来了,妾身刚刚出去,让娘娘久等了。”

  瑾嫔见她进来,道:“今日皇后娘娘又提了那件事,本宫慌乱的不行。我只有三皇子这一个孩子,她要拿走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拿走三皇子。”

  太子遇刺后,皇上膝下只有三皇子,立储是顺理成章的事,只是宣宗有意将三皇子过到皇后膝下,尊嫡母为生母。从前有太子在,三皇子便交由瑾嫔娘娘自己抚养。如今不同了,太子不在了,三皇子若是继承大统,瑾嫔母家地位不高,宣宗就想将三皇子过继到皇后膝下,将来皇后一脉自然扶持三皇子。

  可是瑾嫔不愿意,想她母家身份不高,自己在宫内也没有仰仗庇护,三皇子便是她的一切,她的依靠。如今太子遇刺,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若是她的儿子册立为太子,以后她的日子也就有指望了,谁曾想宣宗竟然有意将三皇子过继给皇后,她无论如何都不愿意。

  自从知道宣宗的想法后,瑾嫔为这个没少私下走动,头一个找的便是宛蓉。希望宛蓉支持她,这样就等于有了楚王府的支持,还许诺了很多好处。倒不是宛蓉不愿意出面替她说话,实在是这事轮不着她管,过不过继三皇子是宣宗的意思,宣宗虽然爱护皇后,但是做的事都是替三皇子考虑。

  宛蓉扶着她坐下道:“娘娘先坐。”又亲自倒了盏茶奉上。

  瑾嫔撑着头道:“本宫喝不下。”

  宛蓉将茶盏放在一边:“娘娘来找妾身,说明信得过妾身。既然如此,妾身有几句知心话想说给娘娘听。娘娘家没有助力,可是三皇子若是得皇后一脉扶持,是大不一样的。”

  瑾嫔道:“本宫知道,可是她没了儿子就来抢我的儿子,本宫怎么甘心?”

  “娘娘真的只是因为皇后要抢三皇子吗?”

  瑾嫔眉目闪了闪,也不言语。原以为太子不在了又没有子嗣,三皇子会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子,将来的南秦储君,那么她的身份就是太子生母,皇帝生母,将来的太后。隐忍了这些年,眼看就要苦尽甘来了,没想到宣宗竟然要把儿子过继给皇后。

  宛蓉见状道:“娘娘想一想,不把三皇子给皇后一脉,皇后的娘家人会平白无故扶持娘娘的儿子吗?”

  瑾嫔道:“那本宫不是什么都没有了?”

  宛蓉道:“来日等三皇子继承大统,娘娘依旧是生母,后半辈子的着落还担心什么?”

  瑾嫔似乎不懂这里头的厉害关系,坚持不同意。“不,三皇子是我的儿子,是我辛辛苦苦养大的,怎么也不可能送给皇后。”

  看着瑾嫔离去的背影,燕绡道:“从前觉得瑾嫔娘娘是个聪明人,如今再看倒糊涂了。她不把儿子给人家承继香火,人家怎么甘心扶持她儿子?”

  宛蓉望着她的背影叹了口气,“该怎么做,全凭自己。”该说的已经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