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也很重要。
三月,黄巢努力的攻破郓州后,又努力的攻破了沂州。朱温兄弟到来之际,黄巢正和尚让一起保卫嵖岈山。
嵖岈山有名玲珑山,坐落在北纬33度左右,这个纬度上有名的地方有埃及的金字塔和百慕大三角洲。嵖岈山也有神秘的祝融石产出,据传唐太宗就得到过,所以得了天下。
那只是传说,现实的是嵖岈山地理位置也很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每一个新地方占领,都需要有人防守,所以义军方面招聘广告永远有效。而每个占领区,首先投奔的永远是那些亡命之徒,毕竟这些人消息比较灵通,干这行轻车熟路,是熟练工种。义军的营寨永远为他们敞开,是来者不拒,统统接纳。
四月的一天,两人随应聘队伍来到义军营寨。面试官看到两个年轻力壮的好炮灰是十分欣喜,马上同意上班,当天就安排上岗,食宿全包。
于是,兄弟俩正式开始了刀口舔血的战斗新生活。
这年初,王仙芝票帅柳彦璋在江西开创了不错的局面。开始攻破了抚州,六月又占领了江州(江西九江),活捉市长(刺史)陶祥。
抓了陶祥后,柳彦璋就有点自己的想法,想跳槽去当公务员,不太想跟着王仙芝混。他让陶祥写封奏章给朝廷,请求投降。
朝廷收到主动请降后,没有认真对待,胡乱任命柳彦璋为右监门将军。
右监门是朝廷禁军南衙十六卫之一,虽然品级还可以,但朝廷的前提是要柳彦璋解散部队到京城任职。
这无异于拔了老虎的牙还把它关在笼子里,到时生死就不是自己掌握的了。
柳彦璋也不傻,条件自然没谈拢。谈判不成各出招,柳彦璋在湓江聚集了上百艘战舰作为水寨,继续干他的不要本钱的买卖,朝廷则任命左武卫将军刘秉仁为江州市长指挥剿匪。
柳彦璋为加大谈判筹码,从江州一路南下攻打抚州,这样就引出了抚州豪杰危全讽。
危全讽与弟弟危仔昌招摹乡勇起兵抗争,在象牙潭大败柳彦璋部队,斩杀其部将黄可思、李道谦等人,从此被提拔为讨捕将军。
刘秉仁曾经做过淮南节度使,是唐末有名的将领之一,他剿匪所用的招术可以说是匪夷所思形容。
他到任前几个月都不和柳彦璋打仗,而是和其来来去去就招降事宜展开双边谈判工作。最后见火候差不多,义军方面上下都被其忽悠的投降意识普遍,他做出了一项出人意料的行动。
这年十二月,刘秉仁一叶单舟一柄佩剑独自来到义军水寨。柳彦璋没有料到堂堂市长亲自前来拜访,激动之余,亲自出来迎接。因为一直想转正,出于对政府官员的礼节,柳彦璋等跪拜迎接刘秉仁大驾。
对于对方腰间佩剑,大家毫不在意选择忽略。
这边老老实实跪拜,没注意刘秉仁那边马上翻脸,趁其不意,抽出剑就砍了柳彦璋。
大好头颅谁人砍之?江州刘秉仁是也。
大家面面相觑。
可叹的是刘秉仁在义军老巢杀了义军老大,义军方面惧怕于刘秉仁的勇武都不敢有什么不敬的表示,还乖乖接受了官军的整编,解散回家。
树倒猢狲散,上万没有理想的乌合之众就这么被一个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一万只绵羊也不是一头狮子的对手。
刘秉仁和辛谠一样,是武林高手,也有侠客的精神。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经过此事,黄巢知道刘秉仁的厉害,后来即使远攻福建、广东也不敢进攻江州。
可惜刘秉仁“侠客”意识太强烈,不愿巴结权贵田令孜,最后被罢官。
公元877年七月二十一日庚申日,朱温兄弟跟着王仙芝、黄巢部队联合攻打女神所在地--宋州,与宋威指挥的宣武、义成、淮南三道联军交战。
这是两兄弟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战斗。
两兄弟突然发现打仗和打猎差不多,只要你勇敢、勇力、勇猛,对方就是被撵得到处乱窜的猎物。
番外二百三十四 梦回唐朝最终回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主人家做客久了,矛盾总会发生。
六月初六戊申日,在凤翔做客的禁卫军和李昌符部队有了冲突,并升级成街头斗殴事件。
起因很简单,杨复恭的干儿子,神策军天威都头杨守立部队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队伍在街上迎头相遇,互不让路。
杨复恭的干儿子很多,没有上千也有几百。
肯认太监为干爹的人,自然不是因为杨复恭品德多么高尚,小心思谁都知道。这么多干儿子,肯定良莠不齐,正所谓成也义子、败也义子吧。
杨守立本叫胡弘立,因为武力值高,被杨复恭看中并收为义子。
按礼貌来说,神策军在人家地盘做客,对主人让路是情理之中,不丢人;按礼节来说,神策军是天子禁军,你李昌符再大不过是一节度使,对领导卫队让让路也不丢人。
丢里子可以,丢面子不可以!
早就没有尊卑礼仪的年代,双方在乎的只是面子。
双方还干过架的,去年李昌符和朱玫还和对方打的死去活来。对政治家来说今天掐架明天一起喝酒是习以为常的,但对普通士兵来说很别扭。
昔日的同泽还死在对方刀下,仇恨之种早就埋下,只差适合的土壤发芽。
平时双方就看不顺眼,李昌符自任为是一方大员不想退步。
杨守立有干爹撑腰不肯让路。最重要的是杨守立有不让路的底气:他武力值很高,勇冠六军!
武力值高的,头脑一般都比较简单。
能用拳头解决的,何必用脑子?
于是如今谁都不愿让路,谁都不想让路。就在凤翔街头,双方从口水战升级成肉搏战。
仇恨之种酝酿已久,今天生根发芽。
打到难解难分时,唐僖宗派人来调解,双方也没给面子。
这年头,什么人的面子都不如自己的面子重要,何况还是个落难皇帝。
街头斗殴结束,双方都没占什么便宜,因为都没有扩大事件的心理准备。
但当晚行宫值守人员依然是戒备森严,怕李昌符连夜袭营。
李昌符本来对皇帝也没有什么忠心,留他做客不过是怕有些奖金、福利不给自己。如今做客做成仇家,在手下的怂恿之下,李昌符决定起兵干票大的。
脸皮既然撕破,那就翻脸。
晚上是没袭营,第二天,李昌符就带领手下前来报复,虽然在禁卫的抵抗下退却,但也烧了皇帝行宫。
要不是唐僖宗跑的快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