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0 章(1 / 1)

请你在黎明之前呼唤我 陈施豪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拖垮了,最后感染病毒得了炭疽病,于公元877年正月英年早逝,年仅33岁。

纵观世隆在位期间,一直在为争取大礼(南诏)与大唐的同等国际地位而奋斗不止。为此,都已经有了些病态的狂热。要知道唐老大虽然身体不佳,但人家底子厚啊。打仗最终拼的是国力,你这发展中小国,怎么和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拼家底?到了打西川报仇时,南诏因为国力损耗太严重,竟然把全国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征兵,导致耕田的都是妇女。这生产力怎么上得去?全民还不得勒紧裤腰带。

双方和好,双方王室也没几年好活。

世隆这只蝴蝶翅膀影响了大唐,也把自己也给扇伤了。他只顾和老大斗气,不管内政和协调各部落关系,导致经济下滑、各部落离心。世隆死后,儿子隆舜(法)即位,又改国号叫“大封民”。南诏自此也由盛而衰,不久又到了大臣专权时代。改国号并没有给南诏带来好运,喜欢打猎的隆舜玩了二十年狩猎游戏,最后把自己也玩成了猎物,公元897年被权臣清平官郑买嗣指使王族近臣杨登,在善阐城(今云南昆明)杀死。隆舜20岁的儿子舜化有(贞)即位。叛徒杨登站错了队,被当了替罪羊,自己没落的好,还害得全家都挨了一刀。公元902年,舜化有死后,郑买嗣又杀了其年仅八个月的儿子和王族八百余人。至此成功篡位,自立为王,改国号“大长和”。

这个王朝也没传多久,郑买嗣传位至孙子郑隆亶时,928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杀郑隆亶,灭大长和国,拥立赵善政为傀儡国王,建立“大天兴国”。杨干贞自己当幕后老板。

929年,杨干贞不愿再当幕后老板,于是一脚踢开傀儡赵善政,自己称王,改国号为“大义宁国”。

杨干贞没得意几年,937年,段宗榜的后代、段誉的老祖宗,白族贵族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用“减尔税粮米,宽尔徭役三载”的激励口号,忽悠来了滇东白族贵族高方、董伽罗和彝族等三十七部,集体灭杨干贞的“大义宁国”,正式建立“大理国”。

由于不是靠自己个人武力打下来的江山,大理成了古代版集团有限公司。帮助夺位的李、高、董等大贵族都是董事会常任股东之一,老段家作为董事长也经常得“尊重”其他董事的意见。

大理在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自己当了“董事长”,国号也被改成“大中”。只是高升泰还没过足皇帝瘾,奈何身体不允许,第二年就驾崩了。之后被迫还政给段誉老爹段正淳,这样大理一直延续到了1253年才被蒙古灭国,国祚比宋朝还长,后面再详述。

以一组简单数据大家看看:

860年,世隆建国“大礼”

877年,儿子隆舜改国号为“大封民”

902年,郑买嗣篡位改国号为“大长和”

928年,赵善政建立“大天兴国”

929年,杨干贞改国号为“大义宁国”

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国”。

从数据看出点有意思的地方:这个小国家不管怎么改朝换代,谁当皇帝,大家看他们国号都必定有个“大”字,这难道也和岛国人思想一样,小弟当久了,总想当老大,都喜欢称自己为“大某某国”来YY一下?这么遥远地方发生的事件现在都和幼小的朱温无关,我们继续回到朱老师死的时候。家里的顶梁柱朱老师死了,拿现在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是可以算个因公殉职什么的,多少家里还能获得些国家补贴。可惜那时什么都得不到,而且朱老师还是个不在体制内的“赤脚老师”,补助想都别想。家里四壁萧条,连个丧葬费都凑不出来。好在朱老师生前人缘不错,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肯帮忙,大家多少都随礼意思了一下。在大家的够意思下,最后,朱老师被一张草席一裹,草草埋葬了,连口棺材都享受不到。

葬礼过去了,朱老师一死百了,不再为柴米油盐发愁,而且托儿子朱温的福,历史虽不记得他的生日,可是记住了他的忌日。半个世纪后,在阴间(或已投胎)的朱老师和他父亲、祖父都被追认成了皇帝。

那就是让别人羡慕的光宗耀祖。

那时后话,目前剩下的孤儿寡母还是要活下去的,却更为柴米油盐发愁。怎么办?天无绝人之路,又在左邻右舍和三姑六婆等亲戚朋友的献计献策介绍下,朱母选择了去离家乡约二百里左右的邻县-萧县刘崇刘地主家打长工。

萧县到明朝时又叫龙城,目前属徐州武宁军管辖范围。刘崇是萧县土生土长的官二代(比王式级别低很多),他老爹就曾在萧县当过几年县令,有一定的干群基础,也积累了好一些家当。老爹过世后,作为官二代的刘崇就在萧县当起了滋润、腐朽、又令人羡慕妒忌恨的地主生活。刘崇不算个苛刻的老板,对能干活,对大家庭有贡献的员工还是比较和善的。如朱母,当佣人很勤快,表扬!如小伙子朱老大朱全昱,虽然没什么力气,也比较肯干活,耕田种地,浇花育肥的老板说了就认真执行,也表扬。可惜老二朱存和老三朱温就有点偷奸耍滑玩叛逆,小的时候就不说什么了,渐渐长大,都将近十五六岁了还天天游手好闲。

青春荷尔蒙躁动,每天都是强大的小宇宙爆发。无处发泄就舞枪弄棒,加上偷鸡摸狗补充的营养,反倒是打熬出一身好力气。但就是对老板吩咐的事不上紧:一个对老板布置的任务高兴时也去执行,就是执行率太低,做事马虎,粗心大意,十有八九出错,最后都要刘老板擦屁股。另一个朱老三是极度看不起也不愿意做那些耕田种地的粗活的,就经常和刘老板扯嘴皮,玩太极,耍无赖,左推又推就是不想干活。不听老板的话,不干正经活。两兄弟整天就这样在家啃老,出门闲混,时不时的在县里还干出偷鸡摸狗的事来,搞得整个县城都对兄弟俩不太认同,口碑一下就坏了,还附带职责刘老板对手下管教不严。正应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那句老话。

对此,好脾气的刘老板也生气了,觉得我又不是你俩亲爹,为何要对你们的叛逆买单。认为有必要再管教管教兄弟俩,希望他们不再啃老打起精神认真为老板做事。因此,刘老板约谈朱温。首先,刘老板责怪朱温说:“朱老三,你平时也就喜欢说说大话,说自己无事不能,我看是一无所能。你自己想想,从你到我家来打工这么几年,哪块田是你耕的,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