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番外—邓绥2(1 / 1)

第119章 番外—邓绥2

  简直是供人顶礼膜拜的神祇!

  九州天下陡然陷入安静。

  不知道过了多久, 有一个人小心翼翼试探出声,“我们,我们有邓皇后?”

  “有邓皇后, 所以我们没有亡国灭种?”

  “所以,我们抗住了天灾人祸, 还打跑了四方蛮夷?”

  “好像是的。”

  “天幕说咱们有邓皇后, 说咱们的皇后是皇后之冠, 是很厉害很厉害的人。”

  “有她来治理国家, 咱们肯定能熬过去的。”

  【因为有邓绥,大汉王朝抗住了一波又一波足以毁灭一个国家的自然灾害。】

  【也因为有邓绥,西域叛乱, 她收复西域,再次打通丝绸之路①。】

  【羌戎作乱杀汉将, 她集结军队镇压, 羌戎大败,献地称臣不敢再反②。】

  【匈奴联合乌桓鲜卑大举进攻, 她征调人马北伐匈奴,让匈奴人杀匈奴单于献降,甚至提出以匈奴王子侍奉她左右的请奏③。】

  【海贼趁乱入侵,杀汉将, 夺城池,冒认将军, 她更不手软,一声令下开赴海岛,踏平海贼威慑海域, 为东汉王朝扩张领土1840里④!】

  世界为之安静。

  像是不敢置信, 九州天下久久无声。

  不是他们不相信天幕的话, 而是天幕之言太匪夷所思。

  如果邓皇后面对的是太平盛世,那么整套四方威慑蛮夷乃至扩张领土之类的事情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可是邓皇后面对的是大灾十年的一片狼藉!

  是人口锐减,军心不稳,边夷贱类趁虚而入誓要瓜分中原之地的危在旦夕!

  这种情况下,邓皇后不仅将天灾之下的东汉王朝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还为大汉再度扩张领土1840里?!

  这话哪怕是天幕所说,九州百姓心里也要打个问号。

  ——太匪夷所思,也太让人难以置信。

  做到这种程度的邓皇后,她还是人吗?

  简直是供人顶礼膜拜的神祇!

  “小妹竟然这般厉害?!”

  好一会儿,邓弘终于缓过神,眼睛直直看着天幕,不顾方才大兄让他闭嘴的斥责,一叠声问自己的大兄邓骘,“大兄,小妹是神吗?她是怎么做到的?”

  “正常人根本不可能做到这种程度。”

  那可是天灾人祸的十年!

  是边疆蛮夷全部叛乱的自顾不暇!

  这种艰难处境下,能苟延残喘都是一种天佑大汉的奇迹,他的小妹是如何做到对内稳定发展,对外重兵镇压甚至扩张领土的?!

  “绥儿,呃,一直很厉害。”

  邓骘这一次没再让喋喋不休的邓弘闭嘴,一向内敛持重的邓家长子抬头看着天幕,好半晌才找到自己的声音,“父亲在世时,便说绥儿并非常人,而今绥儿之举,也算应了父亲当时之话。”

  院正目瞪口呆。

  ——所以,他们的皇后这么厉害的吗!

  【只可惜,这么厉害的皇后却绝迹于史书。】

  【因为鸡蛋里挑骨头也找不出她的任何缺点,所以后人索性不提她,不提,便是不存在。】

  【曾力挽狂澜拯救东汉王朝,让汉人不至于亡国灭种的一代皇后,就这么消失于世人视线,成为不为人知的传奇人物。】

  邓绥眼皮微抬。

  她并不意外后人这般待她。

  在这个皇位只能由皇帝来坐的时代,她临朝称制代天子行事本就是不正常里的正常事,时下民风开放,朝臣世家哪怕对她颇有微词,但看在局势不稳又无人能出来主持大局的情况下,他们会捏着鼻子认下她这位皇太后陛下。

  可未来呢?

  未来是临朝称制的皇太后不许用朕,不许臣子尊她为陛下,这些是僭越,是她哪怕代天子行事都没有资格使用的尊称。

  在女子处处受限制,处处被打压的未来,她于史书之中消失便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

  “为什么不提她!”

  “皇后殿下有只手补天之功,她合该万世流芳被世人供奉!”

  “后人为什么不知道她?!为什么刻意避免提起她?!”

  天幕之下,九州百姓陆陆续续反应过来。

  一片愤愤不平之中,不知是谁爆发一声咒骂——

  “这种忘恩负义的后人不是我的后人!”

  “我才不会有这种数典忘祖的后人!”

  “皇后殿下救了我们,救了大汉,身为得幸存活之人的后人凭什么不记得她的功德!”

  “不记得阿绥功德的人?”

  刘肇声音缓缓,眸色愈深,“刻意遗忘阿绥的人?”

  伺候在刘肇身边的小黄门长长叹气,“唉,后人对皇后殿下委实不公。”

  “难道太过完美,对于皇后殿下也是一种过错吗?”

  【邓绥输在太过完美。】

  【吕后曾杀刘氏宗亲,武皇行酷吏,杀大臣,更将李唐皇室屠戮得所剩无几,而刘娥刘太后让仁宗与生母不复相认。】

  【这些野心勃勃只手遮天的女性政治家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黑点,所以文人墨客大可丑化诋毁她们,让她们从明明功绩卓著,变成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祸国妖后”。】

  【可邓绥不是这样。】

  【她自身没有任何黑点,让想黑她的史官以及文人墨客想黑她都找不到任何可黑之处,扒遍史书也只找到因为她身为女子却临朝称制,所以天灾人祸不断,这是上天对她警告,让她还政天子,退居后宫⑤。】

  【可她不仅不听从上天的警告,反而继续贪恋权力,临到死了才肯把朝政交给小皇帝⑥。】

  “???”

  “皇后殿下哪是贪恋权力,明明是因为她所接手的大汉王朝除了她根本没人治理得了好吗!”

  “如果这也叫贪恋权力,我觉得贪恋权力贪恋得好!”

  “天灾人祸暴乱四起的大汉王朝,离开皇后殿下根本不行!”

  天幕之下,九州百姓破口大骂。

  他们不是世家朝臣,一句话在心里过个千百遍才会说出来。

  他们是百姓,是遇到好的执政者才能勉强活下去的平民百姓,在王朝危在旦夕的时候,他们根本不在乎掌权者是男是女,是皇帝是皇后还是皇太后,他们只在乎这位掌权者能不能带领他们从让人绝望的天才人祸下活下去。

  而邓绥,就是那个人。

  “只有皇后殿下才能救我们于水火之中!”

  “我情愿要皇后殿下来主政!”

  “我也是!”

  【然后长期主政的邓皇后很快迎来了她的报应。】

  【在她崩逝之后,她的家族遭到新帝的无情清算,满门流放,不得善终。】

  天幕之上,昔日显赫一时的邓氏家族狼狈被驱赶至流放之地。

  小孩的哭喊声,女子的轻啜声,男人压抑的叹息声,一声又一声,针一样扎着人的耳膜。

  “皇太后陛下恋权不放,我邓氏家族合该有此一劫。”

  满头华发的邓骘苍凉一笑,自杀身亡⑦。

  天幕之下,吵闹不休的九州天下陡然安静。

  与之前的震惊之下的安静不同,此时的安静更像是死一般的寂静,如同被人扼住喉咙,所有人都为之失声。

  ——在风雨飘摇之际拯救大汉王朝的邓皇后的族人竟不得善终。

  邓绥眸色一点一点变得幽深。

  早在天幕出现的那一刻,她便已经知道自己家族满门流放的事情。

  但直到一回事,亲眼看自己的族人下场凄凉,她的大兄更是被逼自尽的场景,那些她自幼学习的世家礼仪为臣为妻之道在这一刻被颠覆。

  力挽狂澜者,被抹去姓名。

  忠心耿耿者,被逼自尽。

  所以,他们的只手擎天与赤胆忠心是为了什么?

  “殿、殿下,您别太难过。”

  原本提防着邓绥与邓绥划清界限的院正壮着胆子出声,“您的功绩,我们记得,大汉记得。”

  “只是,只是……”

  后面的话院正着实不知道该怎么说。

  只是后人太忘恩负义,所以您才落了个被隐去的结局?

  只是新帝太昏聩无能,所以您的家族才会被满门流放?

  “唉。”

  院正长长叹气,好心安慰道,“或许是老天都看不过眼,所以才会天降祥瑞来提醒殿下。”

  “而今一切尚未发生,殿下仍有改变未来的可能。”

  “改变未来?”

  邓绥眉梢微挑,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端庄微笑,“你说得对,我的确能改变未来。”

  “取来了,取来了!”

  廊下传来老黄门的声音。

  老黄门一路小跑进殿,在院正面前停下脚步,一手托着古朴精致的檀木盒子,一手抬手擦着自己额头上的虚汗,“院正,您快瞧一瞧,这是不是您要的东西?”

  说话间,他微拢衣袖打开匣子。

  匣子被打开,里面盛着天子起居注。

  院正心里有些疑惑。

  ——天子起居注事无巨细记载着天子的一言一行,哪是这几根竹简便能写完的?

  院正抬眸瞧了一眼老黄门。

  老黄门此时也在看他,一张圆胖脸笑得见牙不见眼,“院正,您只管放一百个心,这必是您想要的东西。”

  院正只得拿起竹简,凑在眼前观看。

  竹简上的确记载着天子曾在皇后说过的时间宠幸过皇后。

  “……”

  所以皇后殿下真的怀有身孕?

  院正心中纳闷不已,抬头去瞧主位上的邓绥。

  邓绥的手搁在案几上,衣袖已被撩开,露着一截皓白手腕。

  见他视线落在她身上,端庄淑德的皇后殿下微微一笑,温柔对他做出邀请,“邓家满门是被流放,还是得以保全,全在院正的一念之间。”

  “我们……我们全被流放?”

  半晌后,邓弘终于反应过来,“凭什么?!”

  “小妹是大汉的功臣,是天下的功臣!”

  “我们邓家更非为非作歹的外戚!”

  “祖父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父亲赫赫威名!”

  “大兄更是为了镇压羌戎叛乱远赴西凉之地!”

  这一次,身为大兄的邓骘没有再像方才那样打断他的话让他闭嘴,而是静静看着天幕之上自杀的自己,神色不悲也不喜。

  ——皇太后陛下功绩如此,他又为大汉立下赫赫战功,功高盖主如此,新帝怎会容得下他们邓家?

  邓弘喘着粗气,怒不可遏,“我们邓家无愧于天地君民,新帝凭什么这么待我们?!”

  “新帝是哪个?!”

  “这样的新帝不配为君!”

  刘肇呼吸微微一滞,剧烈咳嗽起来。

  “唉哟,陛下,您千万别动怒。”

  小黄门连忙端茶递水捶背揉胸,“这一切还没发生,您还能拨乱反正,一切都还来得及。”

  “咳咳咳咳咳,传,传皇后。”

  刘肇有气无力,“朕,朕没有这样自掘坟墓的儿子。”

  阿绥功绩如此之高,邓骘乃能征善战之将,虽有功高盖主之嫌,但邓家人满门忠烈,对汉室绝无二心,并非逆贼王莽之臣。

  王朝处境艰难之际,有邓氏一族的扶持,大汉才能长治久安,可新帝却在阿绥崩逝之后流放邓氏一族,这不是自断栋梁自掘坟墓是什么?

  他几乎可以预见,在他儿子主政之后大汉由盛转衰,甚至到灭亡的场景。

  【当然,做出这种事情的汉安帝也很快让大汉王朝遭了报应。】

  【汉安帝执政之后,东汉王朝由盛转衰,国运一跌千里,在挣扎数年之后,很快进入东汉末年三国争霸,而后是季汉灭亡,三国归晋。】

  “……”

  “该死的汉帝!”

  “冤杀忠良,自己又没有掌控天下的能力,这样的皇帝还不如没有!”

  “我宁愿皇太后陛下临朝称制也不要这样的皇帝!”

  【哦,对了,这里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up主觉得可以着重讲一下。】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西汉初吕后只手擎天,给后来的文景之治汉武帝打出民族脊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邓绥的存在更是逆天改命,将内忧外患之下的东汉推上鼎盛,强行给东汉再续百年国祚。】

  【至于汉朝其他的临朝称制的太后,总体干得也不错。】

  【哪怕有拉胯点的太后,但也比当时更拉胯的皇帝干得好,所以后汉书给这些太后非常高的评价——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帟。⑧】

  【季汉灭亡三国归晋后,晋朝的皇帝们也非常拉胯,拉胯到所有皇帝扒拉一遍,只能找出开国君主一个正常人。】

  【在这种有皇帝不如一坨屎的情况下,饱受荼毒折磨的世家朝臣们上奏闲在后宫的太后,别吃吃睡睡颐养天年了,快出来临朝称制吧⑨!】

  【万一呢?】

  【万一咱们也有汉朝的好运气,能抽到逆天改命拯救晋朝的皇太后呢!】

  作者有话说:

  贾南风:是的!你们抽到了!那就是我!

  司马家:…我选择自爆灭亡!!!

  ①:《后汉书·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第三十七》:尚上书求救,诏慬将河西四郡羌胡五千骑驰赴之,慬未至而尚已得解。会征尚还,以骑都尉段禧为都护,西域长史赵博为骑都尉…慬等出战,大破之。连兵数月,胡众败走,乘胜追击,凡斩首万余级,获生口数千人,骆驼畜产数万头,龟兹乃定。

  ②:《后汉书·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第三十七》:朝廷大发兵西击之…慬进兵击,大破之,乘胜追至昭武,虏遂散走,其能脱者十二三。乃至姑臧,羌大豪三百余人诣慬降,并慰譬遣还故地,河西四郡复安。

  ③:《后汉书·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第三十七》:慬将八千余人驰往赴之,至属国故城,与匈奴左将军、乌桓大人战,破斩其渠帅,杀三千余人,虏其妻子,获财物甚众。…慬被甲奔击,所向皆破,虏遂引还虎泽…卑于惶怖,遣左奥鞬日逐王诣慬乞降,慬乃大陈兵受之。单于脱帽徒跣,面缚稽颡,纳质。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度辽将军邓遵发积射士三千人,及中郎将马续率南单于,与辽西、右北平兵马会,出塞追击鲜卑,大破之,获生口及牛、羊、财物甚众。永宁元年,辽西鲜卑大人乌伦、其至鞬率众诣邓遵降,奉贡献。

  ④:《后汉书·列传·张法滕冯度杨列传》:,遣侍御史庞雄督州郡兵击之…乃遣御史中丞王宗持节发幽、冀诸郡兵,合数万人,乃征雄为青州刺史,与王宗并力讨之。连战破贼,斩首溺死者数百人,馀皆奔走,收器械财物甚众…于是州界清静。

  ⑤:《后汉书·志·五行四》:安帝永初元年,郡国十八地震。李固曰:“地者阴也,法当安静。今乃越阴之职,专阳之政,故应以震动。”

  ⑥:《后汉书·卷十六·邓寇列传第六》:帝闻,追怒,令有司奏悝等大逆无道,遂废西平侯广德、叶侯广宗、西华侯忠、阳安侯珍、都乡侯甫德皆为庶人。骘以不与谋,但免特进,遣就国。宗族皆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资财田宅,徙邓访及家属于远郡。君县逼迫,广宗及忠皆自杀。又徙封骘为罗侯,骘与子凤并不食而死。

  ⑦:《晋书·卷三十二·列传第二》:领司徒蔡谟等上奏曰:“…伏惟陛下德侔二妫,淑美《关雎》,临朝摄政,以宁天下…汉和熹、顺烈,并亦临朝,近明穆故事,以为先制。臣等不胜悲怖,谨伏地上请。乞陛下上顺祖宗,下念臣吏,推公弘道,以协天人,则万邦承庆,群黎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