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8 章(1 / 1)

白垩纪禁区 金属裂纹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翻译,只能把恐龙和人这两个单词连在一起,希望难民能听懂他的意思。

许多难民根本听不懂他的话,但能听懂的马上就慌乱起来,不仅没像邹明希望的那样离开公路,反而一窝蜂地涌向装甲车。

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开战的时候,非武装人员一定不能靠近坦克或者装甲车之类的军事目标,否则很可能被对方当成武装人员。

同理,也不能穿军绿色或者迷彩色的衣服。

难民中的部分武装人员还算冷静,立刻离开公路躲藏起来,但平民哪里管得了那么多,他们唯一的想法就是车上比野地里安全。

可战士们哪能让难民上车?本国民众都不行,何况是异国难民?

不明目标的速度非常快,车队在邹明的命令下迅速收缩,做好应对准备。

与此同时,通讯兵连接卫星,获取附近的实时卫星图像,找到了清晰度最好的一张照片,截图发给邹明:“连长,确定目标,是恐人!”

“全体注意,发现目标立即开火,重复,发现目标立即开火!”说完马上切换通讯频段:“六三三呼叫六动两,发现大批敌军逼近,请求支援!”

“六动两收到,六三三坚持住,援军马上就到!”

开路的尖刀连和本队的直线距离也就七八公里,实际程十七八公里。

换成国内,这点距离也就几分钟的事儿,但这地方的路况非常不好,后续部队到底什么时候能赶过来很难说。

不过,邹明这位连长任职的时间虽短,可对这支部队却很有信心,不可能连这点时间都坚持不下来。

指挥车外忽然传来一阵枪声,随即邹明接到报告:“四点钟方向接敌!”

车顶的摄像机对准目标方向,夜视镜头马上找到隐藏在丛林中的敌人,指挥车顶的机枪瞄准一个目标,打出一个短促的点射。

这个时候,难民已经涌到了临时阵地附近,邹明把心一横:“发射催泪弹,驱散难民!”

或许难民只是想找个安全的地方,但是对战斗中的部队来说,任何一个难民都是麻烦和负担,更重要的是这些难民来历不明,如果只在装甲车附近老实呆着倒是没什么样,就怕他们想进装甲车。

生死关头,这些难民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拍打车厢什么的,都是小儿科,接下来肯定是爬上车顶,一个搞不好就会损毁车载武器。

一共就这么十几辆车,要是因为这个少两挺机枪什么的,心里憋屈还是小事,原本就单薄的防线出现本不该有的空缺该怎么算?

要不是心里还有所顾忌,邹明恨不得给这群不知好歹的难民一梭子。

暗中逼近的敌人遭到尖刀连的阻击,并没有发起强攻,而是利用地形避开尖刀连的火力,想方设法摸向公路。

没多一会儿,就有跑散的难民增生在恐人刀下,凄厉的惨号就连枪声都压不住。

可难民并没有变得更加慌乱,居然全都老老实实地蹲在原地,许多人干脆直接趴在地上。

不是他们心里不慌,而是经历的多了,知道这个时候根本逃不掉,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武装人员身上。

当然,还有尖刀连。

武装分子压根儿就不靠谱,他们的装备太差了,除了步枪就只有少量手雷。

今晚虽是一轮圆月,可那点光亮也就照一照公路,丛林中虽不是伸手不见五指,但也强不到哪儿去,武装人员压根儿看不到敌人在哪儿,只能端着枪喘着粗气,但凡有点风吹草动,立马就是所有人一起集火。

直到这个时候,邹明才明白难民为什么这么老实,合着这是早有心理阴影,怕乱动被武装人员集火,所以才能老老实实呆着。

这一路上到底是死了多少人,才能养成这种非同寻常的习惯?

可以肯定,武装人员确实尽了最大努力,可对恐人来说,这点反击压根儿就是不疼不痒,他们总是悄悄靠近紧张的武装人员,突然一刀刺过去,当场格杀猎物。

许多武装人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知道敌人就在身边。好几次都是尖刀连的子弹打在武装人员附近,他们才意识到危险已经到了身边。

敌人似乎是对武装人员特别感兴趣,总是找他们的麻烦,没多一会儿就死了十几个人武装人员,遇难的普通难民也就四五个,还不到前者的三分之一。

这还是尖刀连一直开火掩护,逼退了不少恐人的结果,否则这个比例最起码也得有五分之一。

又过了一小会儿,敌人仍然没有强攻的意思,邹明的眉头越皱越紧。

情况怎么有点不对劲儿?

恐人的战术一向是猛打猛冲,用脑子的时候很少,可这群敌人从一开始就有一种源自骨子里的耸,难道这是遇上了一群假恐人?

还是说,敌人的目标就只是难民,所以才想方设法躲着尖刀连?

敌人来的快去的也快,前后不过七八分钟,刚刚还呼啸丛林的恐人带着二十具难民尸体扬长而去。

直到这时,邹明才确定自己的推测。

这特么根本不是有预谋的袭击,而是特意跑出来抓难民来了!

351 照例安置

邹明立刻上报这一情况,一边派出无人机尾随敌军,一边申请卫星追踪敌人。

四周的难民似是习以为常,恐人撤离后马上站起来,重新聚集到公路上。

邹明没能从难民的脸上找到半点悲切哀伤,唯一的表情就只有劫后余生的庆幸。

不是一个人,而是所有人。

邹明很是好奇,这是难民早就适应了恐人的袭击,还是一路上见惯了生死,早就把不人命当一回事?

他还发现,一些难民捡起了遇难人员的步枪,加入武装人员的行列,在他们拿到步枪的一瞬间,地位迅速上升,由普通难民变成管理阶层。

但不是所有难民都愿意拿枪,有些难民出现了明显的回避。

似乎,枪在难民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武器,而是地位的象征。

仔细回想,邹明骤然一惊,这才想起来,刚刚有不少难民明明手里有枪,却始终不曾开火,或许这里头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情况。

这时另一个连队总算赶到,邹明和支援部队的连长碰了个头,简单说明情况,再把自己的推断说了一遍,然后把难民交给后续部队,尖刀连继续沿公路开进。

邹明是轻松了,后面的部队却陷进了坑里,最后不得不专门指派一个连队看管难民。

注意,是看管,而不是照看。

鉴于尖刀连遭遇敌情这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军方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