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教育拨款和对大学教育的一贯重视。
对江东省委来,这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成绩,那就是江东省拥有两个大学教育中心,长江市在全国排名第四,高于西安,而旗州则排名第六位。
可以相信,随着旗州大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几年之后,旗州就可以跻身前五强,那时候,江东省在整个大学教育的规模上就会立刻超越首都、淞州和卫州三大直辖市,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
这时多么强大的发展速度。
大学教育的长远发展也为旗州的转型带来了重要的助力,在旗州,新的科技研究中心正在不断诞生,企业和本地大学的联合正在变得日益紧密,旗州在电力、机械、严禁áng、微机、程序、食品、化工、纺织、建筑、微生物、制药、营养学、医学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机构已经多达三百多家,其中一半都是企业和大合投资。
旗州正在用两种模式同时发展,一种是不断升级的高技术产业,一种是不断扩大的资本运营产业,工厂则一步步的被剥离出三个市区,集中在六个镇发展,继续发展着,寻求着发展扩大的每一个机会,有一些则直接迁移到了整个宁海地区。
旗州在快速发展,以一种人们几乎难以理解的速度,旗州的gd和利税几乎每一年都在以30%的速度增长,速度快的让人无法接受,而且是不断的转型,不断的发展,总是抢在其他城市的前面。
随着中国大宗商品期货交易所落户旗州,旗州也终于找到了金融产业的一个核心,中央当然很清楚旗州存在着大量的民间资本需要疏导,而大宗商品期货交易所就是要承担着这个重任,用正规和合理的投资渠道去引导民间资本的梳理。
在旗州,期货贸易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渠道。
……
杨少宗将一半的财产捐出来做慈善和教育事业,这几乎让所有中国人都吃了一惊,中央电视台在报道这个新闻的时候考虑社会的波动效应,直接采用福布斯的数据,也就是198亿美金/2,恰好99亿美金。
中国财经日报则特意为杨少宗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现有的深、港、淞三地股价,杨少宗一下子捐出了1130亿rmb,这就意味着,杨少宗还是有1130亿rmb的个人市值,还是亚洲首富的主要竞争人。
当然,中国财经日报也专门引用杨少宗自己的话——中旗系的资产被明显高估了,市场对中旗系的预估过高,考虑中旗每家控股上市公司的盈利率,市值适当下调30%左右是比较合理的。
福布斯此前推出的亚洲富豪排行榜并没有在国内产生多大的轰动效应,可这一次,这个效应就真的被无限制的放大了。
人们震惊了,真的震惊了。
一个中国人居然可以这样的有钱,富裕到这种程度。
如果不是杨少宗一次性将一半的身家捐出来,人们肯定会集中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杨少宗到底犯了多少罪才有这些钱的?
杨少宗的身家来的非常简单,首先是带领旗山人创建了中旗系,然后通过股份改革,在17万名社员97%的高票同意下获得5.58%的股权,后续则是正常的股份运作,增发的过程中持有了一些新认证股,在原始股较低的价位购入一部分股票,通过个人转让持有了一部分股票。
中国财经日报是分析这个过程的主要报道者,他们还单独提到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在旗州的原始股交易市场,急于将原始股套现的社员们,通常都会优先选择将手里的原始股转让给杨少宗,而且会给一个8折9折的价位。
在记者的采访中,一些联标机构坦言,杨董事长已经很长时间不再购买原始股了,这让很多人相信——中旗投行的原始股确实高估了,因为现在的价格又涨到了三万多,而在两年前,每股只有四千多元。
杨少宗的财富显然没有什么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太多,多到中国人非常难以接受的地步。
这也是全国范围内第一次开始大面积的讨论杨少宗的个人财富问题,同样有人开始讨论杨少宗和中旗系操控中国股市的问题,可没有人能拿得出证据。
可以杨少宗操纵中国股市,但又如何解释中旗系在港股的高市值?
仇富的意识还是很强烈,在敬佩杨少宗将一半财富捐出来做慈善时,大家还是更多的怀疑杨少宗的财富来历不明,有人甚至觉得杨少宗是做贼心虚。
对更多的中国人来,不管杨少宗的财富是怎么来的,愿意拿出1130亿rmb做慈善事业,特别是专注于从事教育和希望工程,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震撼心灵的事。
杨少宗并不在乎别人的怎么,他只是做他想好的那些事。
虽然有一半的财产被剥离了出来,可毕竟还是在他的控制下,他还是要让这些资本继续翻滚下去,翻滚的更多,投入的更多。
做教育,做重工,做高科技,做他想做的一切事,直到他彻底决定退休,做一个再也无所谓天地如何变化的人。
在国内媒体、香港媒体,甚至是整个世界媒体都在集中他的捐款事宜时,他早已悄无声息的抵达香港,开始关注他人生中可能最重要的一件大事——东南亚金融危机。
……
毫无疑问,泰铢风险是泰国政府造成的,在经济泡沫破灭后,做为资本溢出的主要受益国,泰国原本也该陷入金融危机,但是,利用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泰国不仅熬过了91年的危机,还使得经济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真的是在增长吗?
显然并不是这样。
泰国的实际情况是外汇储备不断下滑,外汇收支每年都处于逆差状态,同时又不断加大泰铢的供应,为了保持联系汇率,只能不断支借更多的短期外汇来平衡。
泰国政府为什么这样做,毫无疑问是要粉饰太平,确保执政党的经济成绩,而这就是泰国最终首先遭殃的原因所在。
比这些更糟糕的问题在于,泰国本身并没有做好整体工业的发展和提升工作,甚至缺乏相关的实际规划,整体经济发展过多的依赖于地产,当地产业陷入危机后,必然导致大量呆账,使得银行和其他关联金融机构也陷入更大规模的危机。
1997年2月14日,新加坡外汇市场交易员开始透lu消息——泰国央行在现货市场沽出泰铢,并买入一些长期合同,意图将利率压低,这和泰国央行在过去半年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