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就负责炉子旁边的事情,云笑负责收钱。
卢强则是先跑到店侧面的江边点燃了一长串的鞭炮,然后在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和灰白烟丝儿中,笑着跑回了店门口。只是站在那里后,卢强嘴张了半晌,也没有蹦出来个话音。
卢大嫂白了他一眼,催促道:“强子,昨夜儿在家不是练的挺好的嘛,再不说话东家就要生气了。”
那卢强听了他老娘的话,再看了一眼春雨,见她朝他点点头,于是心里一紧张,吆喝了一句:“各位大走过的路”
一句话说得错了,他害臊的又说不出来了。
一旁的云喜见状,也不帮着云笑了,她放下手中正搅动胡辣汤的勺子,走到卢强身边,然后双手做喇叭状放在嘴边,开始喊到:“各位大爷、大叔、大哥、小弟哎我们新店开张,今日有优惠了,各种南北小吃只要几文钱,几文钱就管你吃到饱,而且今日所有吃食都是买一送一了哎”
她的声音虽然还略显稚嫩,却一口吴语好调,听起来清脆如铃,又像是黄鹂婉转鸣唱,在这虽说热闹还不算很吵闹的码头,很是惹人注意。
果然,这一声结束,有了不少人好奇的往这里走来,要说刚刚的鞭炮声已是吸引人的注意了,所以这一声可真是锦上添花、恰到好处了。
而这时卢强终于是有了勇气了,把春雨教给他的一系列喊唱,一股脑儿的倒了出来,虽然说的有些不算太顺溜儿,可好在声音大又响亮,而且吐字也清楚,还是让来这里和没有来的,都听了个七七八八的清楚。
这些人一听得这么多好吃的,还都是几文钱,还都是买一送一,虽然是买一份吃食,送一个馒头或油饼,那也是很实惠了的。所以就有人带头买了份豆腐花儿,也不过五文钱,还送了个香香的油饼,搭配起来很是好吃,虽然吃完差不多算是七分饱了,可还是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
渐渐的,又有不少的人买这买那的,那外面的小锅子已是不少空了又进去打满了出来
春雨见大家都是忙得额头生汗了,银翘更是在后厨间那里忙得不可开交,卢大嫂也回到了后面,洗碗筷然后送出去。便想着去帮忙,但是却被他们吆喝着,让她去柜台那里坐着算账。
为此春雨有些苦笑不得了,这厢店外面是热闹非凡的,店里面却是空空荡荡。
因为今早的客人都是些码头工人们来吃饭的,他们也都是图个方便实惠,还要快速吃完去上工呢,所以都是也不去店里面了,而是三三两两的蹲在店旁边吃起来了。那里有不少的青石墩子,他们就地取材当起了桌椅来。
卢强他们几个也乐得轻松,就让他们在那里了,只等有人吃完了过去收了碗筷和蒸笼便是。未完待续。2907201
第三百六十九话 斯文败类
到了辰时结束,春雨他们才发现,忙着的时候没有发现,原来基本上准备好的吃食是没剩下多少了。
于是大家一起吃了个饭,然后简单收拾了起来,春雨和银翘回家了一趟,其他四人则是留在了店里面。
因着怕来这里又忙又乱,无暇顾及到孩子,所以银翘就把小莫寄放在了后巷的刘大娘家。
那刘大娘是个寡居的老太太,唯一的儿子也是在外面务工,连带着儿媳妇和老太太的孙子他们也都在外面。刘大娘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小镇,所以就拒绝了儿子接她过去,而是自己一个人守在老家里。
这刘大娘是卢大嫂夫家这边的表姑母,与银翘母子也相熟又十分喜欢活泼可爱的小莫,所以就帮着带着他了。
只是一直麻烦人家也不太好,春雨说过了晌午后估计也不会像早上那么忙了,于是再去店里时,她们两个就把小莫也带去了。
到了晌午的饭点儿时,店里总算是有了饭铺子的样儿了,这时候离下午上工还有一个时辰左右的功夫,这些民工们也算是可以休息一下了,所以也就不像是早间那么慌张了。而是相熟的坐上一桌,这差不多也把店里的十二张桌子,坐了个八成满了。
至于剩下的,也都有附近的小贩和马夫脚力之类的,就连那三个雅间,也是由过路的商人坐满了
总而言之,开业第一天很是给力啊
接下来的两天店里生意亦是如此,就连隔壁的吴老爹和吴大娘也来捧场了,春雨他们才知道原来这两老夫妻,竟然是那猥琐秀才吴为的爹娘。
不过这吴老爹夫妻却不像他儿子那般,而是十分的老实淳朴,就是之前骗春雨她们说房子是他弟弟家的,也是他儿子怕他爹老实被人砍价,所以强迫他编话儿的。
虽然到了第三天,店里的买一送一活动结束了但是那些来吃饭的民工们,还是没有几个减少的,他们虽然有些失望,不过觉得还是挺实惠的,而且味道也是越吃越上瘾的,所以也就不那么在乎送的油饼或馒头了。
其实大家也都能理解,毕竟那馒头最差劲儿的杂粮也也一文钱一个呢,更何况人家这是个头儿比较大的白面馒头了,还有个头是一个顶俩的油饼。虽然不送了,可现在也不过是一文钱一个,还是很便宜的。
虽然看起来那三天别说挣钱了,顾住本钱就不错了,可是因着人流量大,春雨说得薄利多销果然是如此。后来春雨算了一下账,抛起材料费竟然还挣了二两。只是这二两却不算什么的,因为与她们这店整个下来的投资,却是差的太远了。
不过好在这也只是个开头,以后还长远着呢,要是后面的生意发展稳固了,春雨想着差不多至少每天等净落二两左右的银子,再抛起人工费,算起来也不过三月左右的功夫,就能彻底回本了,那么接下来的除了净赚,春雨觉得应该不会再用得着操心别的事了。
三月二十八这早,春雨让他们先去了店里,而她则是自己雇了马车去城西的明信局寄信,这信一封是寄往陌山,是为了告诉她爹娘,过了清明她会回去一趟,左右也是只有六七日,的功夫了。
另外的信则是寄给宋舒明了,也不知道他去京城怎么样了,何时返回,他这有了也有七八天的功夫了,应该差不多了吧
寄完信之后,春雨又坐着马车到了码头的铺子那里。
这厢晌午的饭点差不多快要过了,所以店里也不过三两桌的人了。
春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