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 章(1 / 1)

识君不悟 宸砸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起翊王府中被层层防护着的那人,不论他如何打探,派出去的人都似石沉大海一般音讯全无,苍烨摇了摇头,面露无奈。

  

  院门外一道身影忽然靠近,走到苍烨身前鞠身行礼,也不避讳站在一旁的丫鬟,直接道:“主子,大理寺传来消息,安国公府长子霍琅轩,认罪了。”

  

  “……”苍烨面色微变,眼中露出惊讶之色,挥了挥手让人退下,对着丫鬟道:“去查一下大理寺发生了什么。”

  

  “是。”

  

  这是苍翊今日第二次到这大理寺监牢,上午他还信誓旦旦告诉霍展白,只需忍耐几日便可,他才刚回王府不久,便接到霍琅轩认罪画押的消息,如此一来,不管他是不是无辜,不管安国公府是否无辜,皆难逃罪责,只是他不明白,没有做过的事情,霍琅轩为何会突然认罪。

  

  霍琅轩一如之前那般静坐在牢室角落,只是一旁却没有了安国公和霍展白二人。

  

  狱卒将牢门打开,苍翊便直接走了进去,不过几个时辰的时间,霍琅轩一头整洁的头发便已变得凌乱不堪,看起来有些邋遢,更显颓色。

  

  看着出现在视野中的一双脚,他头也不抬:“你来做什么?”

  

  “……”

  

  苍翊沉默,居高临下地看着,霍琅轩的话里早已没了往昔对皇室的毕恭毕敬,平静地有些可怕,一如安国公一般。

  

  来此之前他自是先见了安国公与霍展白父子二人,他忽然想起自己问起霍琅轩为何认罪时安国公的回答,没有愤怒和责怪,只是苦笑着叹道:“认了便认了吧。”

  

  或许该说是知子莫若父,他总觉得安国公早就料到事情会演变至此……

  

  “殿下若是来规劝的大可不必,臣不会翻供的。”他依然垂首,语气淡淡。

  

  苍翊在他跟前站了半晌,沉声道:“暗杀皇亲,是诛九族的大罪。”

  

  霍琅轩闻言,身体微不可闻地震颤了一下,双拳下意识握紧,却始终没有抬头。

  

  他一时间的迟疑被苍翊清楚地看在眼里,脑中有一种想法一闪而过,他试探着开口:“本王不管你听何人说了什么,你既已认罪,安国公府势必受你牵连,纵使能免于一死,也定不复往日风光,至于安国公世子霍展白,本王可以告诉你,你纵是拼了这条命,只要有本王在,就一定能保他安然无恙。”

  

  见他瘫坐的身体彻底僵住,苍翊满意地勾了勾唇,转身朝外走去。

  

  “凭什么……”

  

  踏出牢门的脚突然顿住,身后传来霍琅轩极度不甘心地声音,他呐喊:“凭什么……”

  

  只因他生来便是庶子,他固守了十几年的东西就被一个嫡出的婴孩轻易地夺走,父亲的宠爱,承袭的爵位,高贵的地位,若没有霍展白,这一切都本该是属于他的,凭什么旦夕之间就成了他人之物,他不甘心……

  

  苍翊知道他已经抬起了头,正以愤恨的眼神看着自己,安国公府,终不过是因为嫉妒偏执而招来的一场祸端罢了。

  

  他轻声道:“你可知,刺杀本王的人用的是何物?”

  

  霍琅轩不应,苍翊接着道:“是蛊。”说罢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牢中的人愣住了神,连牢头将门重新锁上也不曾发觉。

  

  那人告诉他,只要他认罪,便应他除去霍展白,他知道那人就是暗杀翊王的幕后黑手,却从未知晓他是如何进行暗杀的,若真如翊王所说是涉及了蛊毒,莫说让安国公府全身而退,只怕到了最后,他要杀的人被翊王保住,而他要保的人会受他所累落得满门抄斩的结局,而他自己,只会成为替别人顶罪的一条冤魂罢了……

  

  霍琅轩越想越是心惊,待缓过神来,才发觉身后已密密地渗出了一层冷汗……

  

  在大理寺监牢来去折腾了两回,苍翊着实有些疲累,怀着郁郁的心情回到王府,想着只有快些见到那人,这些烦闷的心情才能得以缓解,回屋时那人早已歇下,轻手轻脚走到床边,看着那人熟睡的容颜和丝毫不设防的神态,不禁勾唇笑了。

  

  脱了外衣爬上床榻,他本打算连着被子将人抱入怀中,却还是惊醒了那人,一道温和中带着迷蒙的声音传来:“回来了?”

  

  “回来了。”苍翊轻笑,凑过去在他额头印下一吻:“睡吧。”

  

  “嗯。”

  

  ……

  

☆、走水

  次日天未见亮,颐都城外某处驿所忽然间走水,周围邻近的枯树杂草烧尽了一大片,火光冲天惊醒了守城将士,遂也惊动了皇城守卫的禁卫军,禁卫军的行动又惊醒了尚在睡梦中的百姓,便有了黎明时分,街道也似日中时那般繁华喧闹的景象。

  

  翊王府内一人早已换上一身紫色朝服,听着府外街道上不断传来的动静,看着城门的方向隐隐的火光逐渐熄灭化为浓烟升起,勾唇笑了笑,才踏出了府门。

  

  市井间猜测讨论,朝堂上却是恭默守静。

  

  百姓只知城外起火不知其他,而朝堂上的人却有各种渠道摸清了此事的内情。

  

  庆元帝高坐在龙椅之上,看着殿中的文武百官沉默不语,有人耐不住寂寞开始交头接耳时,一人从百官中走了出来。

  

  “微臣有事启奏。”

  

  “说。”

  

  “今日卯时城外突起大火,燃了一处驿所及周边草木,本以为只是普通的走水,微臣派人前去处理时,却在那一片残骸中发现了一批官银,经点算竟有五十万两之多,微臣惶恐,不敢擅自妄动,请皇上示下。”

  

  庆元帝双眸微眯,这皇城内外发生的事他自然是上朝之前便已知晓,经京兆尹所提出不过是将事情提到了明面上以便百官商论罢了。

  

  “可查出这批官银由何人押送?”

  

  “本是禹州负责押送贡银的兵士。”

  

  贡银本是各州郡百姓缴纳的赋税,而官银是由户部点算之后充入国库的银两,一般用于赈灾救济或者行军打仗之途,官银银锭底下刻有官印以便于区分,如今作为赋税上缴的贡银中却出现了如此大一笔数目的官银,不得不让群臣感到哗然。

  

  殿中议论声此起彼伏,相较之下庆元帝一人倒显得尤为平静,喜乔走上前将手中的托盘递上,庆元帝取出一份奏折,随意翻阅了几下,淡淡道:“前几日翊王呈了一份奏章给朕,其中提到一事,朕命户部派发的赈灾银在抵达郢州时无端缺了三成,收到奏章的当日朕便让人去探查,却始终不曾寻得那批银两的去向,而如今在颐都城外又无端出现了多达五十万两的官银,这事,众卿如何看?”

  

  苍翊本想着看看苍离听到此事时的神情,闻言愕然抬头,这奏章他明明是今日才呈上,他本还打算若是皇兄不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