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章(1 / 1)

拆案(十二奇案) 冯翠玉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七位僧人,四位居士,一共十一人。

  寺院是个小寺院,不管是僧人,还是住持,每天都会亲自打理寺中上下。至于寺院里的居士,也会帮忙做斋饭。

  了解寺中人员后,顾远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静能住持,在案子未查清之前,我们三人留居云阁禅寺。除此之外,这寺院上下,不管任何角落,我们都有进入的权利。”

  老住持答:“阿弥陀佛,好。”

  这里,既不是静安古寺,也不是玉佛寺,这只是个刚有百岁年头的小寺院。只要能查出这起死亡案的真相,那么,就算他们要住住持室,相信菩萨也不会怪罪。况且,这寺院上下也没什么秘密。

  顾远道谢,他们站起离开住持室前往居士寮。公输春还在。带人上前,顾远招呼:“公输先生。”

  拿掉口中的烟杆子,公输春的目光落在他们身上。

  “这就是我和先生提过的入殓师车素薇和探员康一臣。”

  眼中不由得多了几分打量,公输春漆黑如墨的眼睛深不见底,她红唇一张一合:“车小姐,康探员,幸会。”

  车素薇迎视对方:“公输先生,顾远和我们提起过您。”

  康一臣纯粹一笑:“没想到公输先生是个女士。”他以为,对方是个男人。

  公输春嘴唇掠过一丝笑意:“哦?是不是大失所望?”

  康一臣抓抓脑袋:“不,我娘说了,有本事的女人,才能受人敬称。”

  公输春温然一笑:“你娘倒是个有趣的人。”

  康一臣一笑:“我娘虽然经常和我说大道理,但她自己却是个蛮不讲理的人。公输先生是远哥的挚友,受远哥尊敬,自然也是我和薇姐尊敬的人。”

  公输春轻声一笑:“是吗?如今看到有两位陪在挚友的身边,我就放心了。你们于他,乃是幸事。”

  车素薇和康一臣捉摸不透这句话,顾远打断他们:“先生为何在此?”

  把烟杆放入口中吸了一口,吐出,开口道:“这座寺院,有让我想探究的地方。”

  顾远说:“我来查案。寺院出了几起命案,如果先生知道些什么,请告诉我。”

  “好。”

  向她告辞,顾远带着车素薇和康一臣进了居士寮中的一间空房。进里面后,三人相对坐在蒲团上,顾远吩咐了两件事:一是调查寺院里所有的僧人和居士;二是调查死亡的四人,包括他们的死亡地,还有人际关系。接到任务,康一臣和车素薇分头去调查。顾远开始在寺院里转悠。在前寺院,他和一名香客闲聊,这老太太瞎了一只眼,这几十年来,都会到寺院上香拜佛。

  “想来老人家对云阁禅寺很熟悉?”

  “熟悉,哪能不熟悉啊。”

  “那你知道最近发生的事情吗?”

  “你是说,那几位去世的师父?”

  “是的。”

  “知道,经常来给菩萨上香的人都知道。”

  “是吗?那老人家知道他们为何突然去世吗?”

  “这事情得问菩萨。”

  顾远无言以对。但老太太说得对,这寺院里,或许只有菩萨才知道真相。

  老太太念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顾远耐着性子继续问:“寺院里的师父们,老人家都很熟吧?”

  老太太苍老的声音缓缓回道:“熟悉,哪能不熟悉啊。”

  “那半个多月前圆寂的静空住持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是菩萨座下的大善人,他还经常帮助咱们这些穷苦百姓哩。”

  “他从未与人结怨?”从静空住持圆寂开始,接二连三地死了三人。他圆寂之前,说过自己命不久矣,一个人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来,显然,他知道自己会死。因此,顾远推敲,他惹了什么事。或者说,他有恩怨在身,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这场疑案的因果,如果自己没有推算错误,应该在已死亡的静空住持身上,只要查清他死亡的原因,或许能解开其他疑团。

  对于顾远的问话,老太太如此回答:“静空师父是个大善人,能有什么恩怨?真要有,那也是出家之前的事情吧。”

  洗净凡尘,遁入空门,可并不意味着,入了佛门,前尘往事便消逝无踪。

  老太太一句无心之语让顾远脑海深处的线条开始缠成团。

  “老人家,你在这寺院上了几十年的香,不知可还记得,静空住持是什么时候在云阁禅寺出家的?”

  “这件事啊,我得好好想想。”想了想,老太太继续说道,“我记得是晚清末年,大概是十七年前左右吧。那时候,男人们都还留着辫子。有一天,我来寺院上香,看到寺院里多了一位新来的出家和尚,这个和尚就是后来的静空住持。”

  “你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是什么模样吗?”

  “嗯,我记得他江湖气息很重。后来,可能是在寺院里念经的时间长了,人就变得慈眉善目了。”

  顾远再问,老太太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道了谢,他往功德箱里投了几枚钱,而后拿起几炷香,开始给几个殿里的菩萨上香。上完香,他往后寺院去找老住持要静空住持的画像。听明他的来意,老住持从住持室里的一个箱子里拿出一卷画像打开给顾远看。画像上,是个脸带微笑慈眉善目的五六十岁的老人。画像上的人,没有一点“江湖气息”。

  “静能住持,您还记得十七年前静空住持出家时候的事情吗?”

  “阿弥陀佛,记得。”

  “请住持告知。”

  “阿弥陀佛。十七年前,静空住持来到云阁禅寺向师父跪了一天一夜,师父和他谈了一场话才留他出家。”

  “静空住持为何下跪?”

  “老僧也不知道。”

  “那他出家之前,是何方人士?俗家名字叫什么?”

  “这些……寺院僧人从不过问前尘往事,所以,老僧真不知道。”

  不再问,顾远把画像卷起还给老住持:“谢谢住持。”

  “阿弥陀佛。”

  离开住持室,顾远回到居士寮外与公输春闲谈。等了好一会儿,康一臣和车素薇调查回来。于是,他们回居士寮,三人坐在蒲团上,康一臣把记录口供的本子交给顾远:“住在寺院里的四位居士,第一位,每年都会来寺院住上三个月;第二位,五年前,家中所有人亡故后,便一直居住在寺院中;第三位,是潜心来修佛的。最后一位,远哥的挚友,公输先生,才来此三天。还有那七位寺院里的僧人,我未发现任何异样。”

  顾远认真听着,他就喜欢康一臣这种刨根问底的认真劲儿。当康一臣说到福真和尚是静空住持半年前收留进寺院时,顾远问福真和尚被收留的原因。康一臣答,福真和尚在闸北华界和那些混混混,之后因多贪了几十块银圆,被人追着来到寺院附近。在他差点被打死的时候,静空住持出手相助,并感化他。他向静空住持磕头,认他做师父。

  听到这里,顾远心中不由道:又是一个混江湖的。

  康一臣说完后,车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