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5 章(1 / 1)

被太子惦记的倒霉郡主 祁晴宝宝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岂能不知但当着众朝臣的面,只是持重开口,“略有耳闻。”

皇上脸上阴云弥漫,怒意横生,“朕对甘野诸多照拂,始终以礼相待,可这帮叛贼,不感皇恩,不奉主君,反倒起兵反叛,如今南疆已失八州,南疆主帅梁起一时并无破敌良策。”

说到这里,皇上的语气转为温和厚望,“长卿,你向来骁勇善战,文武双全,朕欲派你即刻前往南疆,助梁起一臂之力,不知你意下如何”

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临危受命,扭转乾坤,从此功成名就,平步青云,光宗耀祖,本是获得帝王青睐的绝佳机会。

却不料,众目睽睽之下,他这个被视为南疆救星的军事天才却语出惊人,“多谢陛下厚爱,但臣常年镇守北境,并不知晓南疆地形地貌,更谈不上知己知彼,纵然臣愿意为东澜抛头颅洒热血,也有心无力,还请陛下另择贤能,保我东澜江山不受叛贼染指。”

轩辕珞在心底幸灾乐祸,太子为江夏王舌战群儒争取的契机,谁知人家还不领情,真是热脸贴人家冷屁股了。

这时,有人主动出来劝说江夏王,虽然江夏王说得有道理,但放眼望去,除了江夏王,真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人了,指挥过万千兵马战役的主帅,本就不多,虽然他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此刻梁起已经指望不上了,舍江夏王取谁

不管大臣们如何劝说,江夏王就是坚持一句,“南辕北辙,天差地别,军情如火,变幻莫测,请恕臣不能从命。”

太子的神情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依旧是泰然自若的模样,也没有加入劝说江夏王赶快领命的意思。

曲尚书忽然觉得心神不宁,那种不安感再次加大,江夏王专程提醒过他不得在江夏军队的供应上动手脚,他当时就觉得此事没完,莫非江夏王是要利用此次甘野反叛,乘机要挟皇上,要求皇上恢复江夏军等同于御林军的待遇

别人不知,皇上却心知肚明,君权神授,在一般人眼中,朝臣自然是无条件遵从圣意的,可多年的皇帝生涯告诉他,君与臣,实则互为牵制,互为倚靠,唐太宗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中的水,准确地说指的并不是子民,而是那些握有实权的大臣。

大多数时候,大臣无条件服从圣意,但某些特殊的时候,帝王却不得不向朝臣妥协,纵然身为帝王,也无法做到时时刻刻独断专行唯我独尊。

南疆军民还在泣血求援,这里却僵成了一锅粥,皇上忽道:“退朝。”

退朝朝臣们面面相觑,这么大的事还没有商议出结果,退朝了怎么办南疆危局还解不解

却见皇上走后,李公公一路小跑地到了江夏王身边,“皇上宣王爷御书房觐见。”

原来皇上把江夏王单独留下了,见此情景,有些人放了心,仿佛只要江夏王肯出马,南疆危局必定迎刃而解。

御书房。

这是百里长卿归京后,皇上第一次在御书房单独召见他。

年过不惑的一代帝王,年轻气盛的一方诸侯,在东澜的权力中心见面,双方都是气场十足的人,御书房内的气氛有种莫名的霸气在激荡,李公公有种连御书房的茶杯都在微微晃动的感觉。

“长卿。”皇上率先开口,“在金銮殿上,朕知道有些话你不便说,这里只有朕和你,你大可畅所欲言。”

自从阴阳天蚕蛊之后,百里长卿对帝王的恩宠,早已经做到宠辱不惊的境界,“臣只求陛下一道圣旨。”

皇上猜到了是什么,心头有怒意在聚集,缓缓道:“你要朕恢复江夏军的待遇”

“陛下圣明。”百里长卿坦然承认。

连李公公都感受到了皇上身上散发出来的森森寒意,但他在皇上身边侍奉多年,别人不知道的事,他未必不知道,只伫立一旁,默不作声。

“如果朕不允呢”皇上一字一顿道,帝王之气,不怒自威。

第五百六十二章 你在要挟朕?

面对天子之怒,百里长卿岿然不动,“那么请恕臣无力解南疆之危。”

“你想要挟朕”皇上唇齿发冷,虽然明白君臣之间的关系困局,但身为帝王,被自己的臣子要挟,这种滋味并不好受。

“陛下此言差矣。”百里长卿神情从容不迫,“江夏三十万将士,守卫的是陛下的江山,他们是陛下的子民,不应因臣的过失而失去他们该得到的东西,当年江夏军抵御外敌入侵,浴血奋战,疆场白骨累累,陛下亲下谕旨,江夏军制等同于御林军,如今圣意有变,臣无话可说,但江夏军既已尽镇守北境之责,南疆之危,实在有心无力。”

皇上的脸色阴晴不定,怒极反笑,“你的意思是说,三十万大军并不是诚心诚意为朕匡护北境,不是为了家国大义,而是为了每月到手的军饷,军饷给的多,便出力多,军饷给的少,就消极应对,敷衍了事”

李公公听得瑟瑟发抖,皇上虽然在笑,但是比不笑更为恐怖,心里不由得替江夏王捏了一把汗。

不管皇上多么生气,百里长卿始终都平静如水,“将士在沙场血战,固然是为了家国大义,但他们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妻儿老小要供养,也有心之牵挂,只有后方稳固,才能心无旁骛地抗击外敌,镇守边疆,如今只因天子一念,军资供应大减,谁又做到无动于衷呢”

皇上气不打一处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与在帝王眼中,臣民就应该无条件地为帝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谈什么回报如今竟然敢跟天子谈回报,绝非忠臣良将所为。

“你也是读圣贤书长大的,难道不知忠臣良将当知君臣大义,当知治国齐家平天下,当知君为臣纲,当以天下为己任”皇上的声音越来越大,几乎是暴怒。

百里长卿静静地看着皇上动怒,深幽的眸瞳波澜不惊,缓缓说出一句,带着些许轻笑嘲讽,“忠臣良将又如何”

“百里长卿”皇上一声怒吼,“看在你是元烨兄唯一血脉的份上,朕对你从来都是宠爱有加,可你如今是越来越放肆了,还真以为朕不会动你吗真以为朕的东澜离了你就不行吗”

李公公冷汗涔涔,从未想过,天子宠臣觐见天子的时候,竟然是这般剑拔弩张的可怕情景

百里长卿语调扬起,带上萧瑟边塞特有的旷远与苍凉,“臣对陛下之忠心,天地可鉴,臣时时都将皇上恩宠圣眷铭感于心,片刻不敢有忘,正是因为陛下皇恩,才有臣和三十万大军一片赤子之心,誓死守卫东澜疆土。”

皇上听到这话,脸色稍稍缓了些,百里长卿是个聪明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