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兄言重了,识时务者为俊杰。”
这话却正好让轩辕珞抓住了把柄,挑衅道:“俊杰不知谁才是秦王弟眼中的俊杰”
触到父皇森森的目光,轩辕瑧心下一凛,却平静地解释道:“金銮殿上,苍穹之下,当然只有父皇堪为俊杰。”
“秦王弟果然有大将之风。”太子道:“临阵换帅,并非没有先例,关键在于,换谁为帅,此人到底有没有力挽狂澜的本事”
皇上冷眼看着下面争论不休,脸色阴晴不定,“太子想举荐何人为帅”
太子坦然地迎视皇上审视的目光,“儿臣举荐江夏王。”
虽然有些人猜到了,但太子此言一出,还是引起了一片震惊。
轩辕珞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父皇,万万不可,江夏王镇守北境多年,并不熟悉南疆,况且我东澜自开国以来,还从未听说过有北境主帅支援南疆一说,难道我东澜泱泱大国,就只有江夏王能挫败甘野叛军吗”
珞王一席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啊,说得慷慨激昂,东澜一向号称天朝上国,人才济济,不可能只有一个江夏王会打仗。
曲尚书见皇上没有再把愤怒的矛头对准自己,但他也明白如果江夏王真的支援南疆,那以后梁起的处境就尴尬了,他不能坐以待毙了,小心仔细地斟酌词句,试图让皇上打消这个念头,“陛下,纵然江夏王天纵英才,战无不胜,但他毕竟是北境主帅,若冒然南调,臣恐会引起军中哗变啊”
第五百六十章 召江夏王入宫
太子不以为然一笑,“曲尚书也太过危言耸听了,再说,江夏王现在不就正在京城吗以他的行军速度,最多三日,便能赶到南疆了。”
不等曲尚书缓过气来,太子又抛出一把利剑,“况且,曲尚书还有更合适的人选吗”
北境主帅南调,是震惊朝野的大事,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朝臣不愿意江夏王的权势和声望更加如日中天。
朝堂争斗越来越激烈,有人甚至罗列出了调江夏王去南疆救急的各种不利,言辞凿凿,言明若皇上一意孤行,必然危及江山社稷,葬送祖宗基业。
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声音,太子始终从容不迫,不紧不慢道:“如今南疆形势危急,不容有失,诸位若是反对江夏王临危受命的话,可否举荐更为合适的人选”
只要问到这个关键问题,那些反对的便没了声音,南疆现在血流成河,尸积成山,败局已定,没有十足的把握,谁敢轻易揽这个瓷器活
虽然明知太子的提议惊世骇俗,却无法提出反驳意见,康乐伯忽另辟蹊径,“众所周知,江夏王乃太子妃兄长,现太子力荐江夏王往南疆平叛,是不是有什么私心呢”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本来江夏王功高震主的流言从来就没有平息过,现在若江夏王平叛成功,权势必定更上一层楼,太子分明是为了坐大东宫的实力。
太子俊美的眉眼渗出一片危险的华光,“礼部尚书心系国事,是朝廷之福,南疆子民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难道对礼部尚书来说,最要紧的不是救子民出苦海,免遭生灵涂炭反倒关心起本宫是否有私心了”
太子的话说得康乐伯一张老脸青白交加,其他人也心有戚戚焉,手中若是没有强有力的理由,谁也反驳不了太子。
正在皇上眉眼森然的时候,一封加急塘报又送了上来,兵部见南疆送来紧急军情,不敢耽搁,曲尚书正在上朝,便紧急送往金銮殿。
这份刚刚抵达的塘报,成了所有人瞩目的焦点,关乎南疆瞬息万变的局势,当然也关乎着许多人的利益。
李公公忙呈到皇上面前,谁知,皇上一看,便是龙颜大怒,猛地一把把塘报扔到了大殿地上,眼神阴森可怖,一字一顿道:“召江夏王入宫。”
轩辕珞心底猛地一沉,看来事情他已经无法阻止了,一定与塘报上的内容有关,他用眼神示意跪在地上的曲尚书赶紧捡起来看看。
曲尚书一直都没有起身,跪行几步,手指颤抖地把塘报捡起来,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脸色大变。
就在这短短时间内,甘野已经兵临博州城下,博州若失,南疆辽阔疆域再无阻挡,甘野大军必定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
李公公小心翼翼地提醒道:“陛下,今天是江夏王归程的日子。”
“立即给朕召回来”皇上唇齿间透出森森冷意,“即刻入宫”
“遵旨”李公公暗自叹了一口气,已经多年未见朝堂这般风起云涌,惊涛骇浪了。
第五百六十一章 临危受命?
江夏王已经出了京城,内侍风驰电掣地赶出去,不管是人还是马,都去了半条命,金銮殿里,已经过了下朝的时间,可皇上依然脸色阴沉地端坐龙椅之上。
皇上没有发话,大臣自然一个都不敢走,陪着皇上一起等候。
过了午时,不少大臣肚子饿得咕咕叫,也只能强忍着,生怕一不小心被皇上的怒火波及到。
有人说,比死更可怕的是,是等死,曲尚书现在就是这种感觉,皇上的目光偶尔落到他身上的时候,他就有种被钢刀刮过的森冷剧痛之感,甘野局势,来势汹汹,完全在他的预料之外。
就在众人翘首以盼中,一身戎装的江夏王踏步进入金銮殿,虽风尘仆仆,但一身金戈铁马之凛然正气,霍然照亮了阴云弥漫的金銮殿,令人眼前一亮。
“臣百里长卿参见陛下。”他浑厚的声音令人浑身一震,英姿勃发,让人想起黄沙万里,千里尘土,气势如虹,战马长啸,不愧是名震天下的江夏王。
见到江夏王本人的时候,不少原本还持有异议的朝臣放下了心头的戒备,毕竟,虽不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若博州被攻陷,在场的不少都要彻夜难眠了。
尤其是江夏王眉宇间豪情激荡,似有憾山动地之霸气,令人蓦然感到心安,本朝有这样的守护神,自能守住一片安宁。
朝堂上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有的甚至从强烈反对开始倾向于支持临阵换帅这个惊世骇俗的决定。
轩辕珞自然敏感地察觉到了阵营的微妙变化,心头一股火气,但也明白,此事已经不是自己可以阻止的了。
“平身。”
“谢陛下”
江夏王的气度在极短的时间内赢得了不少人的赞誉,年纪轻轻,位高权重,行事却毫无张扬颐指之态,从容而沉稳,宠辱不惊,大将之风,彰显得淋漓尽致。
南疆十万火急,容不得再犹豫彷徨,皇上嗓音沉沉,“江夏王听说过甘野反叛之事吧”
朝野都传遍了,江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