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2 男朋友(上)(1 / 1)

赠你一夜星空 皎皎 4917 汉字|4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09章 2 男朋友(上)

  1

  男朋友第一次到你家是什么体验?

  这是某乎上的一个热帖,有超过五百人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某次上网查资料的过程中,郗羽无意中看到过这个奇葩的问题——当时的她在男女感情这类事儿上素来缺乏好奇心,没有点进去看,因为她不觉得“男朋友”这个词和自己会有什么关系。

  但计划不如变化快,现在的她,觉得自己也许可以去回答上一次了。

  男朋友第一次到你家是什么体验?

  那还用说吗?当然是很辛苦了!

  郗羽如此想。

  从周一开始,她就已经为男朋友的到来做准备了。郗羽以做化学实验的细致和周密开始打扫屋子,扫地,擦桌子,清洁家具,清理厨房,所有的餐具都被重新起洗了一次,甚至连书架上的每本书都被拿出来,好好的擦了一下封面——历经四天的打扫,周四晚上入睡前,这套小公寓像一块刚出炉的硬币那样闪闪发光,光彩夺目。

  周五她正常上班,忙忙碌碌到下午五点,然后麻利地关电脑,脱下白色的实验服,拿上自己的背包准备离开研究所,此举引来了同事们惊奇的眼神——郗羽在GFDL(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已经工作了一个半月,同组的同事也已知道她几乎不会按照“朝九晚五”的时间作息,诸人已有公论,她是全组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一个相当勤奋的人。

  同组的法国女研究员梅拉尼和她一起离开研究所,并且问她:“去约会?”

  “……呃……”

  郗羽差点被噎住。这位梅拉尼姐姐即便已婚已育,想法却依然像法国少女一样浪漫。

  不过,考虑到梅拉尼一直以来对她非常友好,郗羽也不想瞒她,短暂迟疑后回答“是的”。

  梅拉尼饶有兴趣的眨眨眼,露出过来人才懂的微笑。但她很有涵养的没有进一步八卦,对她比了个“赞”的手势后就从另一条路离开——她家和研究所距离相当近,就在研究所东面森林里的独栋住宅区里,她和她丈夫两人都是来普林的访问学者,来美国这一年,他们也带上了两个孩子,此时两个小朋友正在普林斯顿的小学借读,她下班后就得赶回家照顾孩子。

  往常的郗羽往往选择骑自行车上下班,不过今天例外。为了赶时间,郗羽坐上了五点十五分从法瑞斯特校区发车的班车,班车很准时,二十分钟后就达到本部校区,郗羽步行了五分钟后回到所住公寓附近,于五点四十五分见到了远道而来的李泽文大教授。

  公寓外空闲的停车位挺多,李泽文把车停在树下,拉开车门下车。

  他穿着非常休闲,一副准备出门踏青的模样。

  郗羽深吸了一口气,摆出一副主人应该有的样子,带着大大的欢迎笑容迎了上去:“从剑桥过来开了四个半小时的车,路上顺利吗?”

  作为一名工作时间相对自由的教授,李泽文的自由时间比郗羽这种朝九晚五的研究者多不少。美国的教授不讲究坐班制,且还有助教和学生使唤,在他本学期的授课表上,周五下午是空着的。于是他吃过午饭后,于下午一点钟出发驾车到新泽西看她。

  虽然两人平时有通过视频联系,李泽文也有一周时间没见到她本人了,看到面前鲜活的人,对上她期待的眼神,瞧着她明媚的笑容,自然的伸手过去轻抚了一下她的脸颊。

  “很顺利。”他微笑着说。

  从小到大,除了父亲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异性碰过她的脸,郗羽的脸腾一下全红了,热度节节攀升。

  李泽文莞尔,手一触即离,又打开后备箱,拎了一个小型的行李箱出来——他计划周日回波士顿,要在郗羽这住两个晚上,所以带上了自己的日常用品、睡衣和工作用的电脑。

  郗羽指了指旁边的高高的公寓:“我住在这栋公寓,这边走。”

  “好。”

  李泽文像一个称职的客人那样环顾四周。

  “环境不错。”

  “是的,我也很喜欢这里,我能申请到真是运气好啊。”郗羽由衷地说,“难得我也有人品爆炸的一天。”

  普林斯顿大学就坐落在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镇上,除了主校区外,镇上的大部分地方基本也是大学的地盘,比起寸土寸金的波士顿,普林斯顿大学地盘广阔,也能提供足够多的公寓给教职工和学生,在主校区的东南西北都有学生宿舍,郗羽的公寓就在主校区边上的卡内基湖旁边湖畔公寓里。

  湖畔公寓的由二十多栋建筑组成,包括低矮的别墅、五六层的小楼、高层的公寓,高高低低的红墙房屋掩映在绿树森林之中,鸟雀声清脆,景色十分优美。如果路旁的汽车数量稍少一点,田园牧歌的氛围会更足一些。

  “怎么申请到的?”

  “嗯,要感谢吕子怡……”

  郗羽绘声绘色地和李大教授讲述里自己申请这套公寓的过程。

  四个月前,她通过所里的面试,确定到普林斯顿做博士后之后,就开始找公寓。她起初没想着一定要让吕子怡帮忙,但是赵蔚和这位学妹关系好,聊天中无意中说起郗羽找公寓的事,就请吕子怡帮忙提供点信息。

  吕子怡是普林的中国留学生中的外交部长,人脉广博,消息丰富。她询问了郗羽的住宿要求后,当即就告诉就告诉郗羽可以申请湖畔公寓——这是少数可以供教职工和研究人员居住的、价格适宜的公寓。

  当然,湖畔公寓因为地理位置佳,非常热门,郗羽不觉得自己一定能申请到,但就算是她这种长期负人品的人也会有人品爆发的时刻——网上填完申请表后过了一个月,她收到了邮件,邮件通知她,她的申请得到批准,可以在六月初入住。

  一番前因说完,电梯也到达了第八层。

  “我就住在这一层。”

  这套公寓一共十二层,每层楼四套公寓,两大两小。大的有两间卧室,八九十个平方,小的只有一间卧室,五十多个平房,郗羽住着的就是小的那一套。

  她拿出钥匙开了门,请自己的男朋友进屋,还不忘给他打预防针。

  “比较简陋,你要做好思想准备。”

  李泽文的视线徐徐扫过她的脸,不紧不慢地说:“相信我,让我吃惊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

  确实不容易,你面对连环杀手都那么镇定啊!郗羽想起前几周那段惊心动魄的遭遇,内心默默吐槽。

  然后,她推开门,请李泽文进屋。

  整洁、简单得堪比军寝。这是李泽文对公寓的第一印象。

  户型很简单,一眼就可以看穿。开放式厨房和客厅连在一起,整体风格以白色和棕色为主。浅棕色的木地板和深棕色的餐桌,白色的橱柜和白色的墙壁,浅蓝色沙发和玻璃茶几,每一件东西都摆在最合适的位置,除了茶几上花瓶里装着的几支鲜花,几乎没有装饰物。

  这当然也很难免,郗羽到普林不过两个月出头,在公寓入住时间更短,估计还没时间添置什么东西。

  和简洁的客厅相比,卧室看上去更富有人烟味,书架上堆满了书,看得出郗羽平常就在这里活动。

  “你真是费了很大的力气打扫房间,比我想象中的更整洁。”李泽文的手指擦过了开放式书架,一点灰都没有感觉到,“打扫了多长时间?”

  “总的时间也不长。周二开始,我每天下班回家后打扫一个多小时,就成为你现在看到的模样了。”

  李泽文微笑:“你辛苦了。”

  “谈不上辛苦啊,”郗羽介绍说,“我这套房子也不算大,何况才搬过来没多久,没太多东西,打扫起来也很快。”

  “嗯。”

  “家具大部分是自带的?”

  “对的,只有沙发、床都是我新买的。”郗羽指了指茶几下面那块地毯,“嗯,还有这张地毯。”

  沙发和床是新买的并不奇怪,这两处地方和人接触最多,也颇有些私密性,没有人喜欢躺在前一任租客睡过的床和沙发上。

  李泽文低头瞧了瞧这块素净灰蓝色的地毯:“地毯是怎么回事?”

  “我搬来时,屋子里没有沙发,屋子里只有餐桌旁的三把椅子,吕子怡说要帮我庆祝乔迁之喜,还叫了好几个人来。我灵机一动,就买了块地毯——至少有个地方让大家坐吧。”

  李泽文莞尔:“不错的变通之道。”

  郗羽得意地扬了扬眉毛:“当然了。”

  “租金是多少?”

  “一个月一千五。”

  李泽文指出:“在新泽西州来说,价格不算便宜。”

  “是的。但比剑桥区好多了。”

  波士顿的人口密度比新泽西大很多,学校附近的同样大小的公寓价格起码二千二,郗羽和赵蔚的那套两室一厅公寓的价格是两千七。

  “而且景色也好得多,我最喜欢这套房子的视野,看得非常远。”

  郗羽带着李泽文走到窗边打开窗户,清爽的凉风灌入室内——这套小公寓没有阳台,但有一扇大而明亮的平开窗,站在窗前可以看到湛蓝的天空和一片安静清幽的树林。

  “我从小大都没有住过可以看到这么一大片森林的房子!价格贵一点也觉得物超所值了。”郗羽一脸满足的感慨着。

  在李泽文看来,这窗口的景色还算不错,树林郁郁葱葱,高低参差不大,树冠挤挤挨挨,仿佛一片随着微风轻轻起伏荡漾的海洋。但说到底,美国绿化率很高,这样望之满目凝翠的景观在美国其实挺多的,算不上稀奇。

  李泽文侧目看郗羽,道:“你对环境的要求不高,很容易满足。”

  “当然,对物质要求不高,这是做科学家的必要素质吧。”郗羽大大方方说。

  李泽文笑:“大致如此,但有时也有一些特例。”

  郗羽双手撑在窗台上,任凭风吹过自己的头发。

  “对了,”郗羽指了指森林里隐隐约约几栋红色房屋:“那边的一片是劳伦斯公寓,是研究生宿舍。吕子怡和很多中国留学生就在那里住。”

  “我记得高等研究院也在这片森林里?”李泽文伸出手指了指西北方向,“那里?”

  “对啊,”郗羽侧目看他,“你看了地图了?”

  李泽文瞧她,露出笑容:“我之前来过普林斯顿大学一次。”

  “……好吧,你赢了。”

  果然要让李泽文吃惊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彻底参观完了自己的公寓后,郗羽帮李泽文收拾行李。她清理出了一格衣柜让他放衣物,随后提出下一个议题:“出去吃晚饭?”

  郗羽压根就没想到今晚自己做饭——这倒不是因为她对自己做饭手艺没自信,而且现在准备晚餐太迟了。

  李泽文微笑着说好,一脸“客谁主便听从安排”的模样。

  “好啊。”

  和国内的大学类似,普林斯顿大学也有类似国内大学的美食一条街的地方,这条街上的餐馆特别多,各国风味、各种价位的餐馆应有尽有。从郗羽的住处出发,走过一条林荫道,二十分钟后就到可以到达目的地了。

  以郗羽的贫困程度,她没多少钱来这些地方吃过饭,好在她有吕子怡这个消息渠道,打探得知有几家餐馆评价不错。

  “吕子怡推荐了三家餐厅给我,一家意大利风味,一家法国风味,还有一家日本料理。你想吃什么?打算选哪家?”

  前往美食街的林荫道上,郗羽期待地询问李泽文。

  所谓恋爱这种事情,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变成一个整体的过程。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总要有一个人提出建议,另外一个人进行表态。

  岂料李泽文没有选择去哪家吃饭,只问:“你预定了吗?”

  郗羽眨眨眼:“……嗯?”

  看来就是没预定了。

  李泽文示意她看周围,郗羽注意到,往常平静的校园此时颇有些有些热闹,路上来来往往的人有些人。

  “今天是周五晚上,餐厅的客流量一定非常大,我猜,你提到的这几家饭店都没有多余的位置了。”李泽文指出。

  “啊!”

  郗羽眨了眨眼。在美国这几年,她在餐厅吃饭的次数极少很少,往往去也是多人活动,下意识以为和国内大部分餐厅一样,推开餐厅门直接进去就有位置了。

  “……那我们过去了再看看?”郗羽弱弱地建议,“哪家有位置就在哪里吃?”

  “好。”

  李泽文的预言总是很准的。在周五晚上六点左右要在餐厅找一个位子,果然不是件简单的事。吕子怡推荐的三家餐厅人满为患,其他餐厅也没好到哪里去——两人在美食街一顿寻觅,最后在一家汉堡快餐店坐下了。快餐店人很多,但人群流动的速度也快,他们叫了最常规的薯条汉堡套餐,五分钟后等到了座位。

  美国的快餐店里没什么人高声喧哗,人们的说话声齐聚在一起,像白噪音一样充当了背景音。

  “下次我一定提前预定。”郗羽双手合十,检讨着自己生活经验太少。

  李泽文帮她整理餐盘,又道:“没关系,我不是为了吃才来普林斯顿的。只要和你在一起,吃什么都无所谓。”

  郗羽拿薯条的手顿了一下,下意识看向李泽文——这算甜言蜜语吗?她和李泽文是在回美国的航班上开始确定男女朋友的关系,距今仅有一周时间,因为分居两地的关系只能在网上交流,谈论的话题都很平常,无非是工作情况注意健康,她不知道李泽文说甜言蜜语的模样。只从他此时的表现看,他态度淡定从容,更像他在课堂上陈述某条公理某个定律的表情,和甜言蜜语似乎不沾边。

  所以说,他是把和自己的关系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理来看待的。

  “嗯……”

  郗羽心口发热,她心中充满了无法言说的感动。

  她盯着李泽文的眼睛:“……我也很高兴你能来看我,真的。”

  先贤有云,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不能掩其恶,听其言,观其眸。调查显示,十个博士九个近视,郗羽作为没有剩下那没有近视的十分之一,她的眼眸保持着最自然的状态,清澈又明亮。从她的眼睛里,李泽文已经得到了答案。

  他别开话题:“你平时在研究所的时候,午餐吃什么?”

  “大部分时间是自己做,中午用微波炉热一下。剩下的时候就在研究所餐厅吃一点。”

  “餐厅里有什么?好吃吗?”

  “和这里差不多,汉堡薯条,味道也差不多,”郗羽咬了一口汉堡,中肯地评价,“以价格来说,还算好吃。”

  李泽文看着郗羽大张嘴巴,鼓着脸颊啃汉堡的样子,不禁失笑。啃汉堡无论如何都不肯能坐到优雅自如,但她做起来就非常生动,仿佛她吃的不是。郗羽是一个对物质条件要求很低的人,对饮食更是不会挑剔,这种个性反而让她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人。

  李泽文于是单手拿着汉堡开始吃:“回来这一周,工作情况如何?”

  “暂时没有什么变化,也没感觉到排挤,同事们对我和之前一样。”

  “工作权限变了没?”

  郗羽摇头:“完全没有,领导直接把工作牌还给我,叫我好好工作。我已经做好了被限制查询卫星数据的权限,结果居然没有……至少到目前没有。我们研究所的中国人建了个群,大家会在群里分享讨论,认为应该问题不大。”

  “是的,美国学术界有一些纠错能力,短时间内不会波及到理科的博士后。”

  美国社会不是铁板一块,政界、工业界、教育界、学术界的想法并不完全一致。这些冲突和矛盾自然会造成某些政策实施的滞后。

  “这说明我们还有时间,是好事。”郗羽迅速啃完了汉堡,她擦了擦手,又问李泽文:“你这边呢?还好吧?”

  李泽文道:“如果要排序的话,社会科学类的研究者是比理科更安全。”

  郗羽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忽悠。有限的历史知识告诉她,政治学领域的研究往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会带来什么变化实在很难预料。

  她认真道:“如果,万一有什么变故,你一定要告诉我。我知道你很厉害,而且我可能也想不出什么办法……但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是吧?退一万步说,不论发生什么,我至少可以陪在你身边啊。”

  李泽文想,这是这么多年来第一个想要保护他的女孩子。所谓澄澈,心若琉璃也不过如此了。

  “你到底是怎么长大的啊。”李泽文笑着轻声叹息。

  “……怎么?”

  郗羽疑惑,再一次跟不上李泽文的思维了。

  李泽文隔着餐桌伸出手去,拿着纸巾在喧闹的餐厅帮她擦了擦嘴角。

  “好,我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