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9 章(1 / 1)

快穿之娇妻有灵田 云沐晴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反正项链只有一条,就算是拽断了,也得捞几颗珍珠不可。

本着这样的想法,汪凤兰是一点也没客气,加上她本身长得也壮实,原本这妯娌几个还有老太太就不分上下,互相拧巴着,她这一来,直接朝被老大媳妇保护着的连彩莲身上掐,扯,拽,疼的连彩莲哇哇乱叫不说,连马新好也没放过。

连家的丑态和名声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在村子里丢尽了,如今这一出闹起来,谁都不觉得奇怪。

反倒是站在周围看热闹的连家兄弟,让村民们很是看不起,纷纷回家告诫自己的婆娘和亲戚,连家这样的亲戚,那是绝对绝对不能攀扯上的,否则指不定将来怎么被拖累。

热闹看完,大家就赶紧去生产队了,快要下工吃饭了,谁还看他们家的热闹啊。

而另一边的母女俩,即便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他们离开之后连家会乱成什么样儿。

但这都不在她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因为回去生产队也没她们的饭,索性俩人就拐道去了镇子上。

李想破天荒的找了一家国营餐馆,整个镇子上只此一家,没有别的选择点儿。

这家餐馆的匾额是绿边红字,上面油漆都掉了,肯定有些年头了,进去之后地方还不小,左中右各一列三组,统共九套餐桌椅,墙上挂着年代味儿十足的饭店宣传画,旁边是价目表,也是用极具年代感的美术字写出来的。

------------

第265章 国营餐馆(2000字)

由于这个时候是饭点儿,所以里面的人还不少,她们俩进去,也没人招呼,就自顾自的找了个位置坐下。

“吃啥,自己看啊!”服务员总算看到了她们,只是斜着眼这么不高不低的喊了一声。

李想早就知道这个年代的服务员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正式工嘛,铁饭碗嘛,自然看不起人。

她也懒得计较这些,因为注意力已经全部放在周围的环境打量上了。

柜台在入门的右前方,柜台左边的墙上挂着一个大黑板,上面用粉笔字写着今日供应四个大字。

大字的下面是小字,分别是

馒头两分钱一个

肉包子三分钱一个

素包子两分钱一个

大米五分钱二两

素面八分钱二两

肉丝面一毛钱二两

鲜肉水饺一斤两角

……

然后下面就是一些炒菜,不过大都以素菜为主,但凡有肉的,都在一毛钱以上。

当然,黑板上的这些只是钱的部分,到了服务员那里还要加收粮票。

记忆中她点过四菜一汤大概是每人二两粮票和三角钱,四个人就是八两粮票和一块两毛钱。

当然,这个价格是大城市的标准,如今她能在这小镇子上找到一家国营餐馆已经很难得了,这里的价格也会相对便宜点,可即使是便宜,李华也是紧张的无处安放。

“囡囡,咱们还是回家吃吧,这儿的饭多贵啊,”

李华一开始就不同意,是李想硬拉着她过来的,长这么大,她还从没进过饭店,大字不识自然不认识墙上写的字代表什么,只是看周围人的穿着打扮,她就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娘,回家哪里有饭啊,你放心咱们不吃贵的,就吃点包子馒头,”

“可包子馒头是白面做的,那得多少钱啊?”

李想看了下黑板上的价目表,要了两个素包子和两碗素面,一共两毛钱外加二两粮票。

李华一听这价格,更加心疼了,她倒是想付钱,可她没钱,上哪儿付?

只能干巴巴的瞅着李想付了款,才小心翼翼的问她。

“你,你还有粮票啊?”

这个年代的粮票,那可是比亲爹亲娘还要让人觉得亲,在黎香那一世,听说还有人因为丢了一斤粮票而自杀的地步,足以可见粮票的重要性了。

她们母女俩都是农业户口,是由生产队按照工分分配粮食。

只有非农业户口的人才会由粮食经管部门按照计划发放粮票,每人每月大概三十斤。

所以像他们这种农业户口的人,是没有粮票的,是以李华看到李想拿出粮票,很是吃惊。

李想看了李华一眼,没说话,李华被闺女这么一看,脸刷的一下就红了。

“囡囡,娘,娘错了,真的错了,你放心,以后我绝对不会再把咱们家的粮食和钱给你外爷家了。”

李想摇摇头,指着墙上的价目表“娘,咱们这顿饭吃的是最便宜的,却也花了两毛钱,可是你给外爷家的钱却是这几十倍上百倍,吃这个你心疼,给人家你就不心疼了?”

“我不想阻挡你孝顺,可前提条件,你得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咱们俩吃的用的都是人家慕岩的,如果你再养着外爷一家,是不是过分了?你现在给他们钱,那年底你给啥?给还是不给?给外爷,不给老奶?不合适吧?”

“你一年到头挣多少,才够平衡他们?我已经跟着你吃了五年的苦了,我什么怨气都没有,可是如今咱们家不止你我,还有人家慕岩,慕岩创造出来的条件,是为了让我们过好,不是为了让你拿着人家的钱接济别人!”

“娘,如果你连这一点都看不明白的话,那日后这日子,怕是有的让你为难的地方!”

……

说完这些话,李想看李华难堪的低下了头,眼睛有些红,她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就不再去管她。

趁着饭菜还没上来,观察周围的环境。

这家餐馆不算小,也有个上百平,只是家伙事都很有年代感,桌面一层油,漆早就掉完了,晃了晃还挺结实。

坐的是长板凳,她的身高坐上去有些困难,但好在今天点的是包子,拿着吃就行了。

放眼望去,来这儿吃饭的大都是男人,穿着年代感十足的蓝色、灰色、灰白色衣服,女人除了她们母女俩,就只有一个剪发头女人。

啊,对了,提到这个剪发头,算是这个年代的特色,女人留长发的很少很少,少到没有的地步。

像李华,也是剪发头,而她,也差点被剪成发型,要不是她死命守护,现在估计也是这套路。

她左手边的中年男人穿着洗的偏白的蓝色劳动布工装上衣,下身穿较为高档的化纤布料蓝色长裤,一双绿色胶底解放鞋,这一看就是高收入工人的装束,闹不好是来这儿出差的,因为这样的装扮,都是大城市才会有的,他们这边这小镇上可没有这样的大厂子。

右边是一位身着军装的军人,这应该是一个回家探亲的士兵。

之所以这样说,是根据他的戴帽特征。

六五军帽,不同军人的戴帽特征不一样,新兵都喜欢把帽顶沿缝纫线折出楞角,这样戴上,方方正正,显得有气势。

老兵拿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