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了。”
现场也出现了一阵嘘声。
对这一切,高大全都恍若不觉,十分镇定。
李师师继续问道:“衙内如此爽快的承认,难道不知道会引发什么后果吗?”
高大全脸上凛然生辉,“错了就是错了,高某七尺男儿,还不至于连这点担待都没有。”
“不过高某还是要说一句,杀人放火这等丧尽天良之事,我从来没做过。任何触犯刑法之事,都和我扯不上关系,我最多是行事孟浪了一些,私德有亏,这也是有原因的。”
李师师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有原因?什么原因?”
“师师姑娘,像你这种人,都更愿意和优秀的人交往吧?”高大全反问道。
李师师点头,“这是自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优秀的人做朋友,才能变得更加优秀,难道衙内不这样认为吗?”
“是的,我并不这样认为。相反,我认为和优秀的人交朋友并没有什么用处。成功的人方式各不一样,而且也没有办法复制。相反,很多人失败的原因都是一样的。”
“我更喜欢混迹于世人公认的品性不端的人当中,观察他们的行事风格,看一看他们到底是怎样失败的。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失败的方式都殊途同归。”
“和这些世人公认的‘坏人’交往,我才能够避免失败,让自己做一个好人。当然,我要承认,在这个过程中我不免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在这里我要向大家道歉,做了一个不好的表率。”
说道这里,高大全起身,对着摄像头深鞠一躬。
而等高大全坐下之后,演播厅里的大屏幕上,也开始播放高大全从前身边的那些恶仆和恶少作恶的过往。
有赵构的支持,这些人的名声现在早就已经比高大全还臭,而且是洗不清的那种。
高大全以前,就是和这些人混在一起。
当大屏幕播放完毕,演播厅内寂静无声。
李师师打破了这份寂静,“衙内,你说你和他们厮混在一起,是为了自己不误入歧途,可是你怎么让大家相信你呢?毕竟,这些人的名声都太差了。”
高大全露出一丝苦笑,“高某不能强迫任何人相信我,但是被人污蔑,高某心中也是又怒。这一次对高某的打压,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背后有人组织,这里高某也不想多说。”
“高某是太学弟子,多少也算一个文人。泼妇骂街那种事情,高某不屑为之,便写一篇文章,以证清白吧。”
李师师招手,自有人奉上笔墨。
高大全笔走龙蛇,不多时一篇散文便新鲜出炉。
摄像机来了一个特写,所有看到这篇散文的人,都被震撼当场。
这篇散文的名字,叫《爱莲说》。
这个时候,高大全已经抑扬顿挫的吟诵起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传世华章!
这才是高大全为自己洗白准备的大杀器。
------------
62 高某此生,不入政坛
晋朝,是九州已经覆灭的一个朝代。
陶渊明是晋朝的一个隐士,不过虽说是隐士,却已经做到了天下知名。
或许这才是隐士的最高境界。
而李唐和大宋毗邻,李唐治下百姓,大多喜好牡丹华贵,甚至奉为国花。
因其影响,九州喜爱牡丹之人越来越多,牡丹有成为花中之王的趋势。
至于莲花,并没有多少人喜欢。
毕竟莲花实在和名贵沾不了边,随处可见不说,也不需要人工照料。
从来没有人像高大全这样称赞过莲花,而且真的把莲花赞美的天花乱坠。
要知道,九州的教育是很普及的,江南州因其富裕,儒家启蒙比起其余大州更加普遍。
而《爱莲说》,绝对算得上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华章。
基本所有读过书的人都能够听懂其中的意思,正因为如此,才更加震撼。
李师师怔在沙发上,嘴里喃喃自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李师师的才学,绝不亚于任何一个进士。
所以她更能体会到什么叫做“字字珠玑”。
李师师明白,《爱莲说》今日之后,定然会名传九州。
高大全纵然不会因此一跃成为九州知名的文豪,但是因此一篇华章,他就注定青史留名。
当世人在谈论《爱莲说》的出色之时,也会称赞《爱莲说》作者的才华和人品。
高洁的人品。
任何一个读懂《爱莲说》的人,都能够看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文如其人,这是这个时代世人普遍的认知。
所以,《爱莲说》一出,所有质疑高大全人品的说法都会不攻自破。
这是一个对文人来说最好的时代。
李师师双眼都已经出现小星星了,“衙内,你果然是无双才子。”
高大全摆摆手,谦虚道:“别这样说,这不能算是我现场做出来的。当《扒皮高衙内》这书一出,我就在想到底怎样才能够证明自己,所有才有了这篇《爱莲说》。”
“这才多长时间,”李师师不以为意,“以师师浅见,《爱莲说》这种级别的文章,注定会名传千古,是很多文人一辈子都写不出来的。”
李师师这样说,高大全就不谦虚了。
开玩笑,《爱莲说》肯定是能够名传千古的文章。
《爱莲说》的原作者周敦颐,真正一提起来就能够被人记住的东西,其实也就是这篇文章了。
事实上,周敦颐在这个位面是存在的,只是他目前并没有作出《爱莲说》。
至少绝对没有流传出来。
既然如此,高大全就不虚。
反正他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出来的,周敦颐不管怎么争都争不过他。
更不用说高大全脑子里有周敦颐一辈子的学术精华,而且很大一部分还是他的徒子徒孙硬给他加进去的。
可以说仅凭目前的周敦颐,不管从哪方面高大全都不虚他,当面对质甚至直播论战高大全都不怯场。
本来,高大全是不准备这样挤兑别人的,虽然高大全节操低了点,但是也还没有这么无耻。
不过周敦颐这个人身份特殊。
说起程朱理学,大家最先能想起来的,肯定是程颢、程颐还有最终定鼎的朱熹。
但是实际上,程朱理学的源头,是周敦颐。
在程朱理学这个山头上,周敦颐的地位是开山鼻祖。
程颢和程颐,其实都是周敦颐的弟子。
周敦颐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