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方才子曰同我说了好些,就是未曾提及此事后续....是没查出凶手吗?”江呈佳倏然记起此事,顺口询问道。
千珊听她提及此人,不免失神,目光躲闪道:“百统领,已被证实是占婆的细作,蛰伏于边城多年...是...被其族人所逼迫...最后自杀。”
关于百卫冕身份的猜测,此刻被证实后,江呈佳心中却莫名的有些不适。
“他于北地潜伏多年,他的兄长也曾是邓情手下得力的干将...而他更是升任一城统领之职。明明有大好的前程,何故要如此决断自杀?”
问声沉淀。床沿坐着的姑娘却默然不语。
江呈佳觉得奇怪,仰首抬眸朝她望去:“怎么不说话?”
千珊神情哀寂道:“因为...他背叛了占婆,不肯听上级军令。因饱受煎熬,所以自杀。”
江呈佳肩头一震道:“究竟有何缘由令他背叛占婆?”
千珊直愣愣朝她望去,沉默不语。
女郎被她瞧得浑身不适,黛眉轻拧,唇角一扯:“作甚瞧着我?你莫不是想说...是我的原因?”
她略带嘲讽的说着。谁知千珊竟然真的点了点头道:“姑娘....正是因为您。”
“啊?”江呈佳两眼昏茫,以为自己听错了,颇有些尴尬的说道,“千珊,你如今也敢调侃我了?”
千珊却庄严郑重,无比认真的说道:“姑娘,我未曾说笑。”她这样的态度,使得女郎愕然惊起,顿觉慌乱。
千珊突然起身,径直朝床榻边摆着的妆案走过去,从上面摆放的一个首饰盒中拿出了一张叠好的帛书,转头走过来,交到了女郎手中:“百卫冕,实是个敢爱敢说之人。性格诚然,令人感叹。”
江呈佳紧紧锁着眉头,手中拿过那帛书,迫不及待的打开,想要瞧瞧到底写了什么。
帛卷铺张开来,涌出一股淡淡的奈花(茉莉)香味,逐渐浓眷,使人陶醉。
她本以为这是卷宗记载,仔细阅览后却发现,这是百卫冕亲手写与她的绝笔信。
锋芒毕露的字体,潇洒漂移,毫不犹豫映入她的眼帘。
“邵夫人,见字如晤。兜转已循多月,吾竟于短短瞬息倾慕于君。然,如吾等人,却非良友,亦非忠仆。于君而言,吾不过匆匆过客。行笔至此,感慨颇深。
实言秘闻,吾非魏人,乃占婆人也。生于占婆,长于魏国,是为占婆之军密领首。常年以往,牢记军令。自遇君,吾以魏人遮之,逐失自我。护君杀敌,为君守城。愿死不悔,期为魏人忠魂。
吾为占婆所迫,故不得苟活。吾之侄,盼君善收。至此,吾心无怨言。盼来世,不为他人所控,自在翱翔,得以再遇君。卫冕卿言绝笔。”
目阅至此,江呈佳双目睁圆,大为震撼。
“百卫冕...心悦我?”女郎惊愕失色,美目流转不知所措。
千珊默默颔首,低头不语。
“我与他不过相处了了几日,他怎么?”江呈佳只觉得震骇,“他竟因为我...背叛占婆?并且选择了自杀?”
【两百二十九回】卫冕死因源真相
“百统领待姑娘之心....可谓痴极。”千珊心中感叹万分。
江呈佳悄悄合上手中的帛卷,四方叠好,闭眼长叹一声道:“君侯可知晓?”
“他不知,此信乃是阿滝叔私自带领水阁暗卫前去百府搜查时得到的...”千珊重新收起信帛,装回了首饰盒中。
“那么...除了这封书信,阿滝叔可还调查出其他什么了吗?”
千珊立即点头:“此之后才是重点。奴婢本来想等详细的卷宗记录出来后,再告诉姑娘。可如今,既然姑娘问及百统领,奴婢也不好继续隐瞒。”
她端直身子,坐于江呈佳面前郑重其事的说道:“姑娘可知...百卫冕的兄长究竟怎么死的?”
见她一脸神秘,江呈佳疑惑道:“他不是董道夫所杀的么?”
千珊迅速摆头否认:“其实,真相并非如此。姑娘难道不觉得奇怪?为何之前百统领对董道夫恨得咬牙切齿...但自从匈奴退兵后,边城出现占婆人的踪迹后...他便不再叫嚷着要立即处死董道夫了?”
的确,无论是匈奴攻城之前,还是攻城之后,百卫冕都一直再找寻机会除去董道夫。李安还未在殉职前,便常常受其叨扰。后来大魏成功逼退匈奴,他又去纠缠萧飒,恳求他立即对董道夫处刑。与李安一样,萧飒并没有答应。但后来不知怎得,百卫冕便消停了下来,再也没提过此事。眼下细细一想,他放弃除去百卫冕的时间,正巧是占婆人在边城四周徘徊的那段日子。
江呈佳抬起如古玉般的水眸,快速的向千珊投去目光,期盼她继续往下说。
千珊即刻识得她的眼色,说道:“这一切,皆是因为...百卫冕得知,他的兄长并不完全是因为董道夫而死,所以他觉得复仇没了意义,才会突然放弃。”
“阿滝叔将百卫冕以及其兄百卫城放在一起调查,从占婆密探的方向入手,调出了北地边城近八年以来所有的敌国暗探潜藏大魏,被各处朝廷密探揭露身份押入政犯大牢的案卷。核查一番才发现,原来,当年董道夫暗中调查百卫城时意外发现了他的占婆密探之身份,本想用些计策离间他与邓情的关系,将其赶出边城。
谁料,身在大魏的其他占婆密探以为百卫城已暴露身份、毫无用处,便将他出卖给了朝廷安置在北地的密探,又在大魏密探即将逮捕百卫城时,先行一步,将他劫杀。令百卫城未完成邓情交待的任务,便死在了杨溪县。事后,这些占婆人又将行凶现场布置了一番,将尸体丢弃在边城郊外,留下了事先从董道夫手中偷出来的柄刃,让一切看起来是董道夫所为,顺理成章的令朝廷密探以为,百卫城遭仇人所杀。
而董道夫此人,原先便是个亡命之徒,他手下冤魂无数,又颇有江湖势力,北地各县县令曾多次将他逮捕归案,但他都有办法从中逃脱。哪怕是死囚,他也能靠着自己的人脉,从牢狱中大摇大摆的走出来,令各郡官与县官深愁。这样的人物,朝廷密探不会轻易出手将他解决,需确认他背后之势力牵动,等待时机方能行事。
且凶案现场疑点颇多,朝廷的密探认为,此案背后蹊跷甚多,凶手或许并非董道夫,极可能是他人所为。为调查百卫城究竟如何遭难,他们只能先收敛其尸首,录成卷宗,暂存以悬案处置。久而久之,世人便都以为...是董道夫杀了百卫城。”
“当时,北地各方的千机处也紧跟朝廷密探的步伐,将这桩案子详细的录入了库中。只是,这宗案卷中,因百卫城在边城外行事时用的乃是本名——安卿许,故而千机处录入时,便用了安卿许的名讳。又因为安卿许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