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6 章(1 / 1)

武侠之父 梵说 2000 汉字|8 英文 字 2个月前

典故的例子。

  前一个“小桃无主花自开”。论断为:“这首诗极其冷僻小众,以金梁的年纪,学校里是不大可能接触到的。然而,三十年前的老版中学语文教材中,也就是金梁父亲邓海读中学时,恰好却是作为课外阅读部分出现过的……”

  第二个“乡下地方,只有农历每月初二、十六卖肉”。论断为:“据笔者了解,金梁家中没有江南人士,写作前其个人也从未去过江南,按常理不应该对这些旧俗信手拈来。他家中唯一对江南比较熟悉的,则是其父邓海,早年是在江南水乡之地读的大学,还差点娶了那边当地的姑娘为妻”。

  最后更是来了句“除此二例外,单单一书中便还有几百处深埋的文史典故,如有需要,笔者可以一一称述。试问,一个年仅二十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写出这种作品呢?”

  这些字句,既让读者在脑海中自动浮现出作者想要的信息,又完全“不留把柄”。只要作者提示到位,读者的思路很容易会被牵引。

  二是逻辑链条谬误——高二作文水平不出彩、大一写出精彩武侠小说、前后遣词造句用法有异……这些信息能不能推断出“金梁的武侠小说是他人代笔”呢?当然不能。

  我们大家都知道,高考作文类似八股文,它是有模板套路存在的。满分60分的作文,48分被称为优良线,也叫安全线。高考毕竟是一生大事,我想大部分正常人都会选择稳妥,不会轻易冒险,也就是说会收着写,难道要让金梁冒着得零蛋的风险挥洒一篇热血武侠吗?!肯定不能。

  换句话说,能一直稳妥的把分值控制在48-52的优良区间内,难道不也是一种能力吗?

  还有,纵观三篇作文,有能发现任何一处文字或语法常识谬误吗?

  老师的批语“中规中矩,期待更多意外和亮色”,意思不就是“好啦小子,收束稳妥的过分了,稍微释放一下更好”?

  三是肆无忌惮的用想象代替论证——英喆认为,“一个毫无表演经验的新人,一边努力学习演技一边饰演男一号,还要有精力进行高水平的长篇创作”是完全不可想象的,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他很英明神武的判断,金梁要想一边演戏一边写作,就只能找人代笔。

  关于这点,我也只有一句话:这正是金梁为什么能是金梁,而英喆只会是英喆的原因。

章371 之二

  英喆的质疑和李海洋的反击,在文化圈、网友中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著名媒体人阿贤在微博中称,佩服英喆的认死理。

  “我相对比较认可他对金梁批评所揭示的原则。但这篇文字确实存在不少硬伤。如金梁父亲邓海与中那些文史典故的关系,根本不存在必然性。像这种所谓疑点,客观列出来就行了,读者自有分辨能力,何必使这些故意诱导的花招,倒是落了下乘。”

  自称“跟英喆有过数面之缘”的著名文化人大罗罗表示,“英喆是北华市当地文学圈里一个罕见的理性、深度的阴谋论者,喜欢较真和质疑。我虽然不同意他的观点,但还比较欣赏他钻研的精神。”关于“人造金梁论”,大罗罗认为“特别荒谬,顾伟元、李海洋、邓海如果有精力有能力去人造一个金梁,还不如发现一个真的金梁,或者干脆把自己打造成金梁……这完全说不通啊。”

  在微博上,相关投票吸引了10万余名网友点击参与。投票结果显示,“力挺金梁”的占81%,“支持英喆”的仅有8%,此外觉得“说不清”的有11%。

  有一些网友支持英喆的“质疑精神”,也有网友称其“借机炒作”、“所谓证据只是不明觉厉的花架子,实质类似于:在非洲,每过60秒就意味着1分钟过去”。

  网友“不看武侠我干啥”就不太认同地表示,英喆“质疑没问题,但论据太苍白。现在人们在微博上质疑别人似乎成本太低。随随便便就质疑了,疑完了还理直气壮地说。疑完了,你最好证明自己的清白!”有网友指出。就像李海洋所说的,质疑可以,但不能变成“人为制造疑点”,最好能扎扎实实的摆事实、讲道理。

  于此同时,谈薇、林小璐她们五个,私下商议后,愤然通过c

  ystal官方微博,发表了“800万悬赏通告”——谁要真有本事能证明金梁是代笔,800万立即双手奉上。

  一则表达对金梁的无条件信任和支持。二则也算是向英喆隔空喊话,表达强烈不满的同时,给对方施加压力。

  李瑾马上转发:“本人再追加800万!”

  随后郭睿、樊嘉、牟颖儿、井朝、蒋志鹏等人也紧随其后,纷纷转发追加,一日之内便累积到了4000多万,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网友一边疯狂转发记录,惊呼谁谁谁又加了多少钱,一边戏称“大金梁不仅名字带金。连朋友的信任都是金灿灿的。”

  ……

  “……姑父,现在怎么办?”

  事到如今,孙庆有些害怕,也很后悔。眼看着自己当初貌不惊人的同桌一天比一天成功。说实话是很不平衡的,但那也只是最开始一段时间。随着邓铮火箭般绝尘而去,倒也没那种不舒服了。毕竟差距太大。且越来越大,想嫉妒都够不着。

  要不是过年时恰好遇到。大受冲击,引发了心中潜藏的卑懦介怀。也不至于酒后失言,摊上了林嘉男这个麻烦货,还鬼迷心窍收了他的好处,硬把姑父也给扯进来了。

  更没想到的是,姑父居然跟林嘉男狼狈……不,一拍即合,还玩这么狠,埋头酝酿一个多月,一篇长博炒成了全民话题!

  人造金梁?!还高度疑似代笔?!我老天,这俩人可真敢瞎胡抡!

  如今,眼看着一个个明星名人跳出来支持邓铮,各路专家也基本批驳姑父的居多,微博投票更是支持率悬殊巨大,他这几天吓得网都不敢上,觉都睡不好,是真心怵了。这要万一惹恼了邓铮那边,人家非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自己怕不是也得落个什么诽谤罪名吧?

  “是啊,姑……姑父,咱这事不会玩脱吧?”林嘉男这时也是有些没底儿了,边吞咽着唾沫,边拿手比划着:“我的意思是说,这样子搞,会不会过于澎湃激进了些?”

  他其实最一开始纯粹就是好面儿,气不过,想狠狠恶心恶心邓铮,所以才千方百计跟孙庆的这位姑父见了面。但实际上,尽管这位姑父一直言之凿凿的宣称“金梁的作品八成可能是别人代笔,最大嫌疑人就是他父亲邓海”,还列了很多证据,其实他心里没多信。

  呸,一边儿凉快去,人家那么多牛闪闪的专家学者文化人都没发现,就被你一个三级编剧发现了?!

  你tm这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