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158(1 / 1)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临西洲 6181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58章 158

  ◎新兴农作物种植,蒸汽农具推广。◎

  检查祁国粮仓的小士兵, 叫做王志。

  进入粮仓之前,他其实并没有报太大期望。

  因为上面的千户和他交代过,说祁王为了打仗, 招兵三十余万,导致祁国粮食紧缺,国库粮仓几乎空了大半。

  不像是他们江国,陛下只保留了十五万大军,不再征兵。

  甚至连此次占领京师后, 陛下最先做的事情,就是裁掉一半的士兵。

  足足十五万青壮劳动力,得以回归家庭。最近这几天,京师城内的氛围,比过年都要振奋, 百姓们嘴里念叨的, 都是‘感谢陛下’。

  作为江国的士兵,王志与有荣焉。

  他现在就盼望着陛下能赶紧稳定住京师, 然后再把蛮子打败, 这样老百姓就再也不用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了。

  但,打仗需要粮食。

  希望祁国的余粮能尽力多一些,给陛下征战添一把助力。

  抱着这样的心思,王志用钥匙打开粮仓大门, 然后他就被里面堆满整个粮仓的不知名物体惊的瞠目结舌:“这——这是啥玩意儿啊?”

  王志并不知道, 这是他尊敬的皇帝陛下,拜托系统给粮仓里填满的新型农作物——玉米。

  除了这个粮仓, 此刻整个京师大几百座粮仓里, 还囤满了棉花、土豆、红薯、甜菜的种子。

  小冰河时期马上就要到来。

  如果不尽快把这些东西种植下去, 整个中原, 怕是至少要饿死一半人。

  所以陈庚年也顾不得别的,先把粮仓填满了再说。

  站在堆积如小山般的玉米粮仓前瞠目片刻,王志反应过来,怒气冲冲往外走,去找自己的上级顾千户:“顾千户,祁国的皇帝可真不是东西,把一些没用的玩意儿来填粮仓!”

  他不认识玉米。

  于是便理所当然的认为,那是祁国皇帝在故意坑士兵。

  “还有这事儿!”

  顾千户闻言也很生气。

  他跟着王志去了那粮仓,看着一粮仓黄澄澄的玉米,陷入沉思。

  这个千户姓顾,是因为他是江县顾家村出来的士兵。

  怎么说呢……江县人可能不一定见多识广。

  但大概是跟着县太爷锻炼出来了,对于商机啊,粮食啊之类的,总会有种说不出的诡异直觉。

  看见那玉米的第一眼,顾千户就觉得,这玩意儿看起来很像是好东西。

  系统放进粮仓里的玉米,都十分优质,颗粒饱满色泽圆润,还带着一股淡淡的清甜。

  当年他们在江县,去县衙缴纳粮税的时候,刚收下来的、堆满一粮仓的小麦,也是这个味道。

  不见得真的好闻。

  但那种扑面而来的丰收感、满足感,真的一模一样!

  娘嘞,难不成这玩意儿是一种没见过的新‘粮食’?就像是当年在江县,县太爷从什么胡商手里买来的大豆和棉花那样?

  顾千户在心里嘀咕,一颗心脏莫名开始加速跳动,但他又不敢确定,最后只好说道:“王志,你去再喊些人来,把这片区域的十几个粮仓,全部打开!”

  王志以为顾千户在生气,于是义愤填膺的去喊人。

  而顾千户,则是喊来了自己的五六个千户、百户朋友——全都是江县的。县太爷当了皇帝以后,没有亏待他们这群江县出身的士兵。

  “千户,你看,这座粮仓里也全都都是那种黄色的棒子!”

  “狗东西祁王,用这些东西填粮仓,真是一点不给士兵活路。这个仓里是圆形的,浅黄色的东西,看着像是窝头。”

  “我检查的那个粮仓里,是黄色的东西,比小麦大,也比小麦圆。”

  “最里面的粮仓里更奇怪,是圆长条形状的红色东西。”

  “太气人了,这些都是什么!”

  “我检查的这个粮仓里是带着白毛的玩意儿,像是什么种子?总之看着邪门的很。”

  王志和一群士兵们在检查粮仓,大骂祁王。

  顾千户,和一群江县的百户、千户们则是神情越来越古怪。

  直到王志打开一个粮仓,说是里面有‘比小麦大、比小麦圆的黄色东西。’

  别的东西江县人可能不认识,但这玩意儿江县人熟悉啊!

  “我操!”

  顾千户闻言一个激灵,甚至没忍住飙了一句脏话。他和周围的江县人互相对视,随后一群人在王志茫然的注视下,快步冲进了那个粮仓。

  “大豆,果然是大豆!”

  “祁国的粮仓里竟然有这么多的大豆?我眼花了吗?”

  “兄弟们,这绝对是大豆,而且另一个粮仓里,那些长白毛的种子,是特么棉花种子啊!!”

  王志等一群士兵看着神情兴奋的千户们,表情很茫然。

  但其实千户们已经激动疯了!

  虽然他们不知道‘土豆’‘玉米’‘红薯’‘甜菜’,但这些东西,既然能和棉花、大豆种子一起放进粮仓,说明这些肯定都是好东西啊!

  很快,经由顾千户牵头,江国的士兵们用数天时间,把京师几百座粮仓都整理出来。单单是棉花种子、大豆种子,都各有五十个粮仓!

  这——祁国的物资储备竟然如此恐怖的吗?

  祁王究竟是怎么办到的啊!!

  江县的士兵们震惊了。

  还好陛下明智,用大阅兵震慑住了祁国。要是双方开战,祁国竟然拥有这么多粮食,双方打持久仗,就算江国能赢,怕是也得损失不小。

  等把所有粮仓内的东西都整理完毕后,一群千户们把这事儿往上汇报,告知了裴宝来和吴恒。

  裴宝来二人闻言同样惊异侧目。

  祁王竟然还留这么一手?

  怎么看怎么奇怪啊,他弄了这么多大豆、棉花种子,为什么不种植下去,而是储存在粮仓里?当年江县经济真的彻底开始发展起来,棉花、大豆可谓是功不可没。

  食用油,棉衣棉布。

  这可是直接关乎到民生经济的啊!

  “把你们说的那些,没见过的奇怪东西,都整理出来一份。”

  裴宝来吩咐道:“最近陛下事务繁忙,算算时间,金州的百官今日应该就到了。等他们来了以后,让百官跟着一起瞧瞧,看有没有人认识这些东西。”

  事实上,今日不仅首辅徐亨带着百官赶来了京师。

  富春,以及石门村的人,也从凉州赶了过来。

  “哎呦!这就是京师啊?”

  “比凉州大多了!街上到处都是人。”

  “县——不对,陛下都把京师拿下了,又把咱们喊过来帮忙,岂不是代表着,用不了多久,咱就能回去建设江县啦?”

  进入京师以后,石门村的人嘴巴张的老大。

  大家看着眼前恢弘壮阔的州城,眼睛里是震撼,更多的则是激动。

  因为这座州城被陛下打了下来,变成‘江县’啦!

  五年前的小姑娘石满,如今已经长大了,模样中带着江县人特有的坚毅。

  她现在接替了老村长的职位,成为石门村新一任的村长,此次石门村人就是在她的带领下来到京师,准备为陛下挖油田——虽然到现在为止,石门村人还不明白‘油田’是什么!

  而在石满身边。

  富春与徐焕定定的看着眼前这座恢弘的州城,眼眶微湿。

  他们的主公,可真优秀啊!

  正当富春、徐焕准备和石门村的人一起进宫的时候,长街不远处突然响起骚乱,隐约看到无数百姓纷纷下跪,高呼‘陛下’。

  一顶明黄色的大轿,在城门处停下。

  随后,身穿黑金色龙袍的陈庚年,从轿子里走出来,主动去搀扶富春:“先生一路奔波,身体可还遭得住。”

  富春都还没来得及下跪,便被搀扶住,只觉得心里熨帖极了,赶忙说道:“多谢陛下关心,属下无碍的。”

  确定富春无事,陈庚年又把下跪到一半的徐焕搀扶起来:“莫要来这些虚礼,一切可还好?”

  徐焕忙不迭点头:“属下一切都好。”

  “叩见陛下!”

  “陛下万岁!”

  旁边,石满和一群石家村的人见到陈庚年,纷纷激动下跪。

  从去年冬天离开江县后,大家就再也没见过县太爷了。

  如今远在京师重逢,心情都很激动。

  “都快起来,不必多礼。朕这次是请你们来帮忙的。而且此次这个任务,相当艰巨。”

  陈庚年示意石门村的人赶紧起来,笑道:“除了你们石门村,朕一时间还真想不到别人能办。”

  石门村的人闻言便笑了。

  新任村长石满更是认真道:“陛下,究竟是什么艰巨任务,您说出来。我们石门村的人,保证完成任务。从凉州过来的时候,县区的百姓听说,您特地喊我们石门村人来帮忙,大家都交代我们,千万不能嫌苦嫌累,一定要给陛下尽心帮忙。”

  曾经陈庚年建设江县的时候,给江县人的付出,到后来,都获得了每个江县人的热忱回报。

  李家村冒着风雪,不远千里赶去金州。

  石门村从凉州赶来,甚至连要做什么都不知道,就先保证一定尽心尽力去完成。

  这些,都是沉甸甸的情分啊。

  “你们千里迢迢赶来,总不能不给休息,直接干活儿吧。究竟要做什么,朕先不说,先安排你们休息,休息好了才能有力气干活儿。”

  陈庚年笑道:“今日百官从金州赶来,粮仓那边又疑似发现了新型农作物,朕要赶过去议政。你们且先安心休息,等这几天,朕带着你们去那处油田。”

  新型农作物要种植。

  油田的事儿,同样不容忽视啊。挖油的任务,交给石门村带头,至于炼制石油,得靠徐焕。

  石门村的人被宫人们安排去休息处。

  徐焕家是京师的,惦念宗亲族人,所以先自行归家。

  而陈庚年则是搀扶着富春,带他上了轿子。

  富春一开始并不愿意上轿。

  陈庚年则是笑道:“百官此刻正在皇宫外等候朕,待会儿到了以后,瞧见先生跟随朕一起下轿,自然知道朕的意思。”

  陈庚年之所以能厚积薄发,一举拿下金州登基称帝,其中除了系统的功劳之外,富春功不可没。

  正是因为有这位老先生在,他才能拥有一帮如此优秀的兄弟共同打天下。

  “老臣年事已高,实在不宜入朝堂——”

  富春非常感激,但话里却隐隐有拒绝之意。

  他一生在野,从未参加科考,如今已经五十五岁,直接入朝堂,恐怕惹人非议,给陛下带来麻烦。

  而且,五十五岁的年纪,也确实到了真正该颐养天年的时候了。

  “当初给朕穿龙袍的时候,先生费劲了心思,如今朕真的穿上了这身袍子,你总不能就这么撒手不管了吧。”

  陈庚年笑着打断富春的话,说道:“先生入阁,是朕早就做好的决定。就算过些日子,先生觉得体力不支,想要颐养天年,朕也会随时答应。”

  先入阁,后退休。

  看似没什么区别,但其中的区别可大了。因为从此以后,富春就有了红袍官身。

  富春听懂了陈庚年的意思,不再推辞,而是紧握住陛下的手,颤声垂泪道:“多谢陛下,多谢陛下。老臣此生能遇见陛下这样一位贤君明主,此生无憾啊。”

  从五年前在县衙第一次相遇,被陈庚年惊才艳艳的治理手段折服。

  到如今,富春终于亲眼看着他选中的少年君主登基建国。

  对于一位谋士来说,确实无憾!

  皇宫外。

  首辅徐亨,带领着邵安、孙成、胡铭等百官,正在等候陛下。

  因为皇帝不费一兵一卒,短时间内拿下京师,百官们神情振奋,就连老首辅都看起来格外精神抖擞。

  “陛下来了!”

  “都打起精神来。”

  远远瞧见皇帝的轿子,百官们都赶紧列队站好,准备相迎。

  等轿子到了以后,陛下先从轿子里出来,然后又从里面搀扶出来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嘴里还说道:“先生小心些。”

  “陛下竟然把老师接来了?”

  “老师!”

  “从凉州到这里,一路舟车劳顿,您身体可还好?”

  瞧见那老者,邵安、孙成、胡铭、李泉先是愣住,随后都欣喜的围了上去。

  连站在武将群体当中的裴宝来,都小跑着过去迎接。

  “老夫我身体好着呢!瞎担心!”

  面对自己这一帮徒弟,富春就没那么客气了,他笑眯眯的瞧了瞧这帮小子,感慨道:“一转眼,你们这帮不靠谱的小子,都瞧着似模似样了。”

  当年在江县的时候,第一次上课,富春真的快要被他们这帮臭小子给气死了。

  可现在,一帮小子,又是侍郎、又是将军的,都出息啦。也不好像是以前那样,可以随意调侃了。

  他们这边热热闹闹,不远处的百官们则是怔愣住,用眼神互相对视,神情尽是了然。

  随着陈庚年在金州站稳跟脚,关于江县的很多传闻,都逐渐被百官知晓。

  尤其是,陛下起兵之前,身边还有一位厉害的谋士,富春。

  具体有多厉害暂且不知,但单看他的这群徒弟们,以及陛下对其的态度,就知道这人绝对有一身通天本领。

  “恭喜陛下收复京师。”

  首辅徐亨主动走上前,先是躬身祝贺皇帝,随后看向富春,温声笑道:“想来这位便是富先生了,久仰大名。”

  富春看向徐亨,笑道:“见过首辅大人。”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二人以后便要搭班子统领内阁了。

  富春被皇帝亲自‘抬轿子’接过来,仅仅入阁肯定是不够的,大概率会做次辅。

  徐亨闻弦歌而知雅意,率先来示好。

  百官们自然也不会有意见,陛下登基后安排的侍郎、将军,哪个不是本事通天?现在这些人的老师来了,那肯定更厉害啊。

  “徐亨,这位是富先生,以前在江县的时候,一直辅佐于朕。富春,这位是徐首辅,德高望重,是百官表率。”

  陈庚年给他们二位简单互相做了介绍,随后笑道:“以后,还望二位齐心协力,帮助朕管理朝堂,推行政务,为我大江百姓谋福祉。”

  富春和徐亨互相对视,随后躬身向陈庚年行礼:“臣定当竭尽全力。”

  陈庚年点点头,说道:“徐亨,今日朝会结束后,经由内阁拟旨,富春入阁担任次辅。还有,朕听说士兵们在祁国粮仓里发现了新型农作物,诸位随朕一起去看看。”

  “是。”

  随着陈庚年威望越来越高,权利在朝着他无限聚拢。

  纵然是定次辅这等大事,只要他决定了,百官也不会去反对。

  于是,尚且还没有来得及换上绯红官袍的富春,和百官一起参加朝会,并且站在了最前排的首辅徐亨身侧。

  裴宝来命人把‘玉米’、‘红薯’、‘土豆’、‘甜菜’呈上朝堂。

  陈庚年简单看过以后,说道:“诸位来看看,可认识这些东西?”

  百官一个个上前观望,随后齐齐摇头,满脸疑惑。

  就连富春都微微蹙起眉头,显然是未曾见过。

  这时候,陈庚年笑着说出令百官哗然的话:“这些东西,朕知晓。入驻皇宫后,朕在原本祁王住的寝殿里,发现了一个密封的匣子。匣子里记录着这四种农作物的相关资料,包括名字,亩产量,种植方法,以及食用方法。”

  反正都是系统给的。

  现在就是主打一个瞎编,怎么方便怎么来。

  随着陈庚年话音落下,太监们把‘匣子里的资料’拿出来,给百官查看。

  “土豆,软糯香甜,可当菜肴,也可做主食。亩产量在三千五到六千斤左右,适合在西北、东北、中原乃至西南地区种植。”

  首辅徐亨年纪大了,拿起资料以后,下意识眯起眼睛,一边看一边读。

  结果读出来的内容,却让包括他本人在内的所有百官集体震惊到瞠目。

  江县当年的粮食亩产量在五百斤,就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高产’了。

  这种叫做土豆的东西,竟然能产出三千五到六千斤!

  除了土豆,还有红薯、玉米、甜菜!

  “甜菜,适合种植在西北、东北地区,亩产量九千到一万公斤,可制作白糖!”

  “玉米,亩产量一千二到两千公斤,无论南北方都可以种植。”

  “红薯,亩产量四千到六千斤,南北方都适合种植,可当主食食用——”

  看完这些资料以后,整个朝堂安静到失声。

  所有人都惊呆了。

  “竟然有如此奇效?来人,立刻将玉米、红薯、土豆烹熟,朕和百官要亲自品尝。”

  陈庚年佯装不知,先命人去烹饪食物,又说道:“除了以上这四样农作物,还有大豆、棉花。这两样朕知晓,大豆可以磨豆油,味道比猪油还香,棉花可以制作衣裳,冬日御寒,江县的百姓们曾经种植过此物。”

  这——世间竟然有如此多利民的好东西?

  百官互相对视,只觉得眼前发晕。

  好东西一下子来的太多,他们甚至都不敢相信。

  等玉米、土豆、红薯被烹熟了送上来,陈庚年决定要‘试吃’的时候。

  “陛下且慢,还是由臣来吃吧。”

  富春神情凝重:“万一这是祁王的阴谋,岂不是害了陛下!”

  百官倏然一惊。

  连徐亨都敬佩的看了一眼富春,此人果然心思缜密。

  陈庚年:“……”

  好久没尝过玉米了,朕只是想啃个玉米棒子而已。那个烤红薯看起来也很好吃啊,还有烤土豆,撒点盐巴也是一绝!想想就好馋!

  随后,在众人的注视下,富春小心翼翼的吃了一口烤红薯。

  接着他沉默片刻,一言不发的继续吃。

  百官都要急死了!

  究竟怎么个情况,快说啊。

  一个烤红薯下肚,富春才回过神来,惊叹道:“好吃,太好吃了,世间竟然有如此好吃的食物!”

  见富春仍旧生龙活虎,百官放下心来,然后迫不及待开始享用。

  主要是这些食物的味道,闻着真的太香了!

  “这玉米,吃起来当真清甜,还很有嚼劲,好吃!”

  “烤红薯最好吃,甜的很。”

  “烤土豆才是一绝,撒一些盐巴,简直世间美味。”

  群臣吃的不亦乐乎。

  就连陈庚年,都没忍住,一样吃了一个。等以后,还可以做油炸薯条,香芋球!想想就流口水了啊。

  “陛下,这些农作物,绝对是祁王用来对付我们的手段。未曾想,却被我们早一步攻占京师。”

  富春吃的心满意足,随后又正色道:“天佑我江国,让我们获得了如此厉害的农作物。微臣建议,趁着春日到来,正是耕种的季节,大肆推广此六种农作物的种植。”

  首辅徐亨赞同道:“臣赞同富大人的提议。臣等此次来京师,还带来了一批新型蒸汽农具,用于帮助百姓开垦粮田。若是百姓对新型农作物不信任,不肯种植,臣建议,开垦荒地,栽种五亩土豆、或玉米、红薯,可以免去一亩地的小麦粮税。并且在蒸汽农具、农药、化肥等方面,给百姓提供便利,鼓励百姓种植新型农作物。”

  有这么多高产农作物,百姓们必定不会再饿肚子了!

  看着朝堂上振奋的百官,陈庚年笑道:“好,那就依首辅、次辅所言。明日,朕亲自出城,和百姓一起种植!”

  新型农作物推广,肯定需要给百姓一些信心。

  没有什么比皇帝陛下亲自下田,更能激奋人心了。

  “陈等叩谢陛下!”

  百官齐齐叩拜,眼神中带着期盼。

  有了这些新型农作物,他们江国,一定能迅速发展起来的!

  -

  “听说了吗,陛下要推广新型农作物,听说这些农作物都十分高产!”

  “对对,我也听说了,江县就是靠着种植那些农作物,才变得富裕起来。”

  “陛下还说,种植五亩新型农作物,就能减免一亩地的粮税呢!”

  “现在小麦还在地里,没有成熟,陛下推广新型农作物,还放宽了开垦荒地的政策。谁家想要开荒,只要上报,就能开垦。”

  “可是我家已经有十亩田了,再开垦,实在忙活不过来。”

  “对对,开垦荒地实在太累,开垦出来的地,还不够肥,不出粮食。”

  第二天。

  陛下准备推广新型农作物,开放开垦权限的消息,在京师流传的沸沸扬扬。

  一开始,人们还是很心动的。

  因为那些可是奇迹江县的农作物啊!

  可一听说,此次的农作物,基本都是要春天种植,还得开垦荒地,大家就有些犯怵。

  不是人们不愿意下苦力,是下了苦力,反而得不到肥沃的土地啊。

  直到一个震撼人心的消息传来——

  “快,赶紧出城,去京师城外沛县小河村!!陛下亲自去了那里,带着朝堂的老大人们,给小河村的人示范新型农作物种植和开荒!我的亲娘嘞,陛下还发明出了一种叫做蒸汽拖拉机的东西,是用铁做的,装着好大的轮子,自己会动,还会自己耕地!据说一个时辰可以耕地二十亩,一边耕地还可以一边下化肥,把土地变肥沃,都不用人出力,以后种地就跟玩儿一样的简单!”

  凡是听到这个消息的百姓,都震惊惘然的瞪大眼。

  什么是蒸汽拖拉机?自己可以耕地?一个时辰耕二十亩?还能把土地变肥沃?不用人出力?

  老天爷啊,听着怎么跟瞎编似的!

  可虽然嘴上说着不信,无数百姓还是忍不住朝着城外跑去。

  蒸汽机带来的奇迹变革,开始从工业领域,朝着农业领域推进,让百姓们最直观的感受到新时代的变迁。

  种地,再也不会是一件辛苦劳累、最后却颗粒无收的绝望之事。

  器械化种植、收割,即将改变这个时代所有农民的认知,让耕田劳作不仅可以换来更高的回报,还会变得轻松、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