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103(1 / 1)

小县令被迫登基(基建) 临西洲 7692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03章 103

  ◎他们有幸生活在江县,奇迹江县。◎

  陈庚年心里提着一口气, 觉得自己在干‘二五仔’的事情。

  但不管是江县的百姓,还是凉州来的百姓,都喜滋滋的。

  江县这边, 五千人口搬迁进来,刨除一千余人参军,其余可都是劳动力啊。

  虽说这些大多以女人、老人为主,但可别小看这些人,到了田地里, 都是厉害的‘庄稼把式’,干活儿麻利着呢!

  再说凉州搬迁来的百姓。

  从前地里没收成,一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生病了也没钱医治,可这些难题, 到了江县以后, 全都迎刃而解了!

  陈庚年一声令下,整个县衙都立刻行动起来, 安置这些新来的百姓。

  但, 这次来的人实在太多了!

  还好娄献把他们送来的时候,附带着各家各户的名字、人员关系等资料,这就给县衙的工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而且,正经百姓, 跟流民们完全是不一样的。

  至少不用担心他们身上携带传染病, 哪怕五千人虽然很多,但只要按需分流, 其实接收起来也并不算困难。

  陈庚年本人最初组建衙门的时候, 办事就很喜欢高效率、有规划。

  所以县衙的办事风格, 一直都在无限朝着县太爷靠拢。

  一千余要参军的民兵, 先单独拎出来,排好队,跟着李泉走了。

  他们会被送去新建的兵营,上江县的户籍,然后以刀、长矛、弓箭、骑马等几个项目为大方向,简单过筛一下,谁有哪方面天赋,从这一关卡开始,就心里有数了。

  剩下的人,若是谁有伤病,那就去‘病号区’那边去排队,分户的事情先往后排,治病要紧。只要做了登记,就会有衙门的人,把人给送去县城医馆。

  再剩余的,就看技术。

  厨艺好,会算账,能织布,跑过商队、能识字、或者能打铁、烧过陶,不管你有什么技能,会一点都行,来了这边,你都有优先落户权。

  商铺街的老板们,抢着要你。

  当然大部分都是没有技术的。

  那就老实走‘随机分配’,以户为单位,全家搬迁到某个江县的村子里去。

  这些凉州来的百姓,一是正经出身,危险系数很小,二来,他们本身都带着‘贡献’来的。

  人家这群人,每家每户都带来一个‘兵’。

  所以他们和流民们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

  安置到江县的村子以后,就可以直接住下,最近这段时间,帮助村子干活儿,种植大豆棉花。等这阵忙完了,就可以在同村人的帮助下,自行开垦荒地、搭建房屋。

  村子会管他们的伙食,将来种地的粮种、化肥,村子也会替他们出。

  县衙接下来还要全县区铺路,又不缺活儿,等到了农闲期,这群人就可以出去上工,赚钱还给村子。

  江县的百姓们,各个村子现在都富裕起来了,大部分村子其实都会主动给新搬迁来的流民盖棚屋房。

  要是更富裕一些的村子,过去以后,各家凑一凑,基本都能给他们把砖瓦房盖起来。

  当然,这个后续肯定得签契书,该还的钱都要还。

  至于开垦田地,每个人按照三亩地的标准来开垦。

  落户的第一年,要给衙门缴纳三成税,第二年,缴纳两成,到了第三年,就可以享受和江县人一样的待遇:家里有参军的人,有一半田地可以免税。

  三成税收,看似很多。

  但转念一想,江县的亩产量可是足足有五百斤!哪怕第一年交的税最多,也绝对是饿不着的!

  更重要的是!

  家里有适龄小孩的,不管男孩女孩,都可以送去学堂读书、识字儿。读书不用缴纳任何费用,但是文具、伙食都要自理。

  这是江县对新搬迁来百姓们唯一不做区分,直接给到的福利待遇。

  县太爷说了,教育好了下一代,才能奠定江县的未来啊!

  这些安置的条例,罗列的十分清楚,讲述的也很通俗易懂,大部分搬迁过来的凉州百姓,都能听得懂。

  正是因为听得懂,才觉得难以置信,才觉得幸福到想要掉眼泪。

  这个叫做江县的地方,可真好啊。

  从他们来到这里以后,没有受到任何敌意或者白眼,人们大方又热情,连官府县衙办事都透露出让人熨帖的人情味儿。

  但实际上呢?

  江县这个地方的人情味儿,远不止这些。

  -

  足足五千人搬迁至江县,相当于整个县区五分之一的人口。县衙那边忙的团团转,裴宝来、李泉这边,同样忙到昏厥。

  但哪怕外面忙到疯,他俩还是趁着空隙时间,去了一次小新兵营。

  这是他们曾经训练的地方。

  但现在江县扩充了两千二百兵力,小新兵营肯定放不下,大新兵营在东边。

  如今这里,改为了养马场。

  “靠!真的有两百多匹骏马!老师也太厉害了,这都能搞来!”

  看着满院子的高头骏马,裴宝来跟李泉眼睛都直了。

  他俩到的时候,吴恒,以及其余的民兵,都在兴奋挑选战马呢,一个个激动到大呼小叫。

  裴宝来也去挑了一匹,随后干净利落的翻身上马,感受了一下这舒爽的滋味以后,他笑道:“兄弟们,别玩了。外面又来了一千余新兵蛋子,咱们得一起出去亮亮相。”

  最好的招兵办法是什么?

  那当然是用最酷炫拉风的方式出现,收割一波羡慕、崇拜的目光啊!

  听到裴宝来这话,一群民兵们都哄笑出声。

  那这必须去凑个热闹!

  于是,稍晚些的时候,江县的一千二百位民兵,和新来的一千凉州投奔民兵,都被李泉喊去了大新兵营外面集合。

  正当众人疑惑的时候——

  “快看,是战马!”

  “咱江县什么时候买了这么多战马,看着好威风!”

  “老天爷啊!”

  新兵群当中,周禾随着惊呼声抬头,然后也倏然瞪直了眼。

  因为有七八十个人,身穿威风凛凛的皮甲,骑着高头骏马,背负火/枪与佩刀,浩浩荡荡骑马而来。

  这些人,周身带着煞气,一个个眼神坚定,脊梁挺拔。

  哪怕是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都能看出来,他们绝非是一般的兵!

  陈家军。

  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苦训,以及鲜血的洗礼,裴宝来这群兵,如今绝对能独挡一面了。

  他们来到新兵营以后,没有做任何停顿。

  因为在新兵营的东面,树立着一排草靶。

  战马在嘶吼,马背上,陈家军一群人各自分开,先后从背后取出/枪,把火/枪抵在肩膀上,瞄准,射击!

  砰!

  砰!

  随着枪声响起。

  东边的草把子‘噗’‘噗’接连被穿透,随后因为石弹过于密集,被炸的轰然散开。

  新兵们都看傻了,整个新兵营寂静无声。

  娘嘞,江县是什么神奇的地方啊,不仅富饶,连这里的兵都如此厉害。

  他们用的是什么厉害武器?

  连听都没听说过!

  但正是因为这样,大家才激动啊。

  因为当兵的,最怕上战场伤亡,江县武器这么厉害,大家参军也能安心!

  “好枪/法!”

  站在新兵们最前方的李泉笑着夸赞,随后说道:“宝来,跟大家介绍下你自己。”

  “自我介绍下,我叫裴宝来。首先,欢迎各位兄弟来到江县,不管你们以前怎么样,来了江县,就是兄弟!刚才我们开的枪,叫做火/枪,我身后这群兄弟,一共有77个,全都是骁勇善战的好兵!接下来,我会从你们当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二十三人,和他们一起,组成一百人的神机营!”

  炫酷出场收获一波羡慕惊叹以后,裴宝来勒住战马,高声道:“再然后,还会选二百人,配长矛、钢刀,以及战马,组建骑兵营。其余人,分到步兵营。神机营月俸禄五百文,骑兵营月俸四百文,步兵营月俸禄三百文,军营会管你们的伙食,一天至少一顿肉菜。当然要必须明确一点,选入神机营、骑兵营的兄弟,以后就要正式入江县的军籍。其余普通步兵,农忙时可以回去劳作耕田。”

  听到这个优渥到不可思议的待遇,江县人还好,凉州来的百姓们都惊呆了。

  最少都给三百文,每天至少一顿肉菜!

  这也太幸福了吧,还可以吃到肉!

  见新兵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李泉在旁边笑道:“好了,现在听我说。新来江县的兄弟,谁家里有病患者,先出列做演示,其余人往后排。你们要尽快适应这里的军营生活,适应江县。”

  说到这里,李泉笑容一收:“三天后,县太爷会过来军营视察。我先丑话说在前面,虽然大家都是兄弟,但上了战场,就是江县的兵,得为保护江县出尽全力!你们吃的饭菜,拿的俸禄,都是县太爷带领江县的百姓,给你们挣来的!所以,等县太爷来军营对你们不满意,那就别怪我到时候不给你们留情面了!”

  他话音落下,新兵们都绷紧了神经。

  周禾察觉到,从进入江县开始,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对‘县太爷’异常尊敬。李泉那番话说完,凉州来的士兵还没紧张呢,江县这边的人,都一个个下意识挺直了脊梁。

  但周禾暂时顾不得太多。

  因为他老娘是病患,他被拉来了兵营,媳妇陪着老娘去看病了,暂时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谁先来演示?”

  最前方,李泉又问了一句,见大家都踌躇迟疑,周禾一咬牙,第一个站了出来:“我先来!”

  演示的方式也很简单,挥刀、刺长矛、射箭、骑马,四项。

  周禾别的不擅长,但他懂射箭,以前在山林里打过猎,因此拿到木弓弩以后,轻松射中靶心。

  “好!”

  瞧见周禾这厉害的射箭本领,裴宝来眼睛都亮起来:“过关,暂时作为神机营预备役成员,月俸禄四百文,一个月考察期。半年后通过各项考评,进入神机营,月俸禄升至五百文。看到了吗,兄弟们,江县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在这里,只要你有真本事,就可以出人头地!”

  周禾愣住,随后狂喜。

  一个月四百文,通过考核可以拿五百文,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他们一家,终于能过好日子了!

  听着裴宝来的话,周禾眼圈发红。只有有本事,都能出人头地,这就是江县!周禾在心里想,自己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在这里好好混,混出头了,带着家人越过越好!

  而周禾的开门红,也让更多士兵们心头火热,纷纷站出来演示。

  他们已经意识到了,江县和别的地方,真的不一样,而这次征兵入伍,非但不是坏事,而是他们能改变命运的机遇!

  且不提一片热闹的军营。

  另一边,周禾的媳妇吴小霞,陪着老娘去看病,至于她家公爹,则是排队去分户。

  因为老娘身体不便行走,江县这边还安排了一辆牛车,拉着他们去了医馆。

  刚才在城门外,只看到江县城门楼恢弘,可进了县城以后,吴小霞和她的婆母两人眼睛都瞪圆了一圈。

  宽敞干净的道路,上面不知道铺的什么,看着干净又光滑。目光所到之处,都是漂亮崭新的砖瓦房屋,路上打扫的十分干净,一点垃圾都没有,因为每隔一段路,都有‘垃圾箱’。

  更离谱的是,路上还有花坛和树木,漂亮的简直有些不真实。

  牛车一路驶进县城,据说是去了东边‘居民区’,然后进了一个气派的医馆大院楼。

  这医馆——可真气派啊,不仅有大院子,里面的楼足足都有三层楼。

  “哎呦我的娘!”

  吴小霞的婆母,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高的房子,一抬头,眼睛都发晕,不知道该往哪看。

  但这医馆看起来应该还没完全建好,急匆匆开业的,里面人都很匆忙。

  再加上有五千凉州百姓突然搬迁而来,看病的人比较多,所以显得有些着急忙慌的。

  “你们是来看病的吧,叫啥名?”

  吴小霞和婆婆茫然无措的时候,一个江县医馆的妇人小跑着过来,等询问了她们的名字以后,低头在手里的一本资料上迅速翻找,笑道:“找到你们的名字了,来吧,来这边先看诊然后抓药。不好意思啊,有点乱。原本医馆还得半个月才能开业,但你们突然来了好多人,我们只能提前开始工作了,所以显得有些乱,过两天应该就好很多。”

  这个江县人,她真的好热情,讲话也很有条理。

  婆媳二人去找大夫问诊,一诊才知道,周禾老娘得的是内风。西北地区干旱,风又大,周禾老娘年轻的时候,怀着周禾还得顶着烈日风吹劳作,后来就落下了病根。动不动就头疼,发热,偶尔还会不受控制的抽搐,甚至昏迷。

  大夫仔细给他们看诊,然后开了大金叶、紫草、金银花等药材,一次就给开了三剂。

  周禾老娘看的心惊肉跳,她当然知道自己什么病,可是没钱治疗啊,一次三剂药,哪有钱给?

  似乎看出了婆媳二人的不安。

  那位带她们来的江县妇人安慰道:“别担心,你们坐在这里稍微等等,你们是病患,你家肯定有参军的小子。等你们小子的资料送过来,我们就能给你抓药了。”

  什么意思?

  婆媳二人听得很茫然。

  “送来了送来了,第一批家里有病患的士兵资料。县衙那边说了,让这些人的家属优先治病。”

  这时候,有人急吼吼送进来一叠资料。

  安慰婆媳二人的江县妇人赶紧接过来查看:“总算是送来了,等了老半天了!周禾——你们是周禾的家属对吧?”

  吴小霞赶紧点头。

  然后她明显感觉到,那位江县妇人对她的态度热情了许多:“周禾是你男人对吧?他在军营表现很好,被确定为神机营预备役成员,一个月俸禄四百文,要是表现好,转正以后能有五百文嘞!这可是江县最厉害的兵,你男人可真厉害。对了,你们有孩子没有,有孩子的话,我帮你登记一下,明天就能直接入学读书。”

  这才离开一小会儿,周禾就拿到了每个月四百文的俸禄?

  婆媳二人惊呆了。

  吴小霞听到对方问孩子,羞的脸色发红:“我们还没孩子呢。”

  日子那么苦,哪敢生啊!

  “放心吧妹子,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江县妇人安慰了一番,然后说道:“那我就按照药方给你婆婆抓药了,钱会从你男人的月俸禄里扣除。你们现在还没有用医保的资格,等到三年以后,你们看病只用花一半的钱,衙门会给你们报销嘞!你们也是赶上好时候来了,以前我们也没有这待遇。这事儿今年年初,县太爷才刚在县区里推行。”

  于是,婆媳二人抓了药,一文钱都没掏。

  临走的时候,吴小霞跟江县妇人打听:“姐,这边山林里有没有苎麻?我这不是想着,家里男人当兵了,给他做件体面衣裳。但我们刚来,手里也没钱,只能自己做——”

  “你会织麻布?哎呦我的娘,那你们家可真是厉害,男人当兵,婆娘会织布!你咋不早说,也对,你先来看病了,肯定不知道那边在招人才。别找哪里有苎麻了,妹子,你快点,你去城门外——算了,城门外面现在忙的很,你估计也挤不上趟。你去商铺街,找县前村的麻布铺子,你就说你会织麻布,她们村招人呢!一个月估计能给到三百文,赶快去!”

  啊?

  一个月给三百文!

  吴小霞激动的脸都红了。

  医馆距离商铺街有段距离,但她是‘人才’,于是医馆的人帮忙找了一辆顺路的牛车,把她们婆媳给送了过去。

  婆媳俩站在熙攘繁华的商铺街外,看的目瞪口呆,都不知道往哪里下脚!

  这也太繁华了。

  街上卖什么的都有,各种江县人在闲逛。

  街口大食堂里那诱人的香味传出来,让人闻了都走不动道,香的口水直流。

  吴小霞带着婆婆一路问,才找到了县前村的麻布铺子。

  她确实会织麻布,上铺子里一上手,人家当场就要了她。听说他男人在预备役神机营,态度就更好了,甚至直接保证,让他们家落户县前村,回头再帮他们盖一座砖瓦房!

  婆媳俩人都要兴奋晕了。

  等谈妥以后,听说他家公爹还在城外分户,于是县前村的人干脆带着他们去了城外,跟县衙报备,把他们一家都划到了县前村。

  他家公爹还在排队呢。

  突然被喊出来,跟婆媳二人一碰面,听说这事儿以后,一样幸福到不可置信。

  周禾的老娘拉着自己男人的手,忍不住嚎啕大哭。

  吴小霞也在旁边抹眼泪。

  苦了一辈子,熬了那么久,他们家总算是熬出头了啊。

  “这江县,可真是个好地方呐!这里的官,肯定也是个好官!我今天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听见人们在夸县太爷,咱这是积了什么德,能来到这么一个好地方。”

  周禾的老娘哭够了,又忍不住开始笑,浑浊的眼睛里,尽是感激,如释重负,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到了再晚一些的时候。

  周禾从军营出来,瞧见了等在外面的老娘、老爹和媳妇儿。

  他一脸振奋,正准备说自己拿到了四百文的薪水。

  结果却听老娘说,她已经开了药,媳妇找到了三百文每月的工作,他家落户在了县前村,每人三亩田地,甚至连砖瓦房,马上就能盖起来!

  周禾惊呆了。

  看着儿子这副呆愣愣的模样,周禾老娘忍俊不禁。可随后,她严肃道:“小禾,这个江县,是个好地方啊!咱们在这里活的好,是因为什么,你可不能忘记。你要在军营里好好训练,不要你出人头地,但也得对得起江县。人家对咱们这么好,咱必须要知道感恩。”

  周禾重重点头:“放心吧娘,我知道的。”

  一家人走出军营后,被县前村的人接回去。

  同样被分到县前村的,还有其余几户人家。这次来江县的人太多,每个村都分到了小二十人。

  县前村人热情的很,先是让他们在一些家里宽敞的人家住下来。

  说是棚区房住着不舒服,而且夏天不抗热,冬天不防寒,回头帮他们盖砖瓦房。还说现在日子好了,县衙似乎又弄出了什么冰块技术,马上要到夏天了,可以买冰块解暑。冬天还能烧暖炕,热乎乎的可美啦!

  还有暖和的棉布衣裳,香喷喷的豆油,以及方便的煤球——

  这些东西,听得周禾一家震惊呆滞又向往。

  周禾的老娘忍不住问道:“你们,不对,咱们江县怎么有这么多好东西啊!”

  县前村的人闻言就笑了。

  然后大家不约而同的,开始讲故事,至于故事的开始,当然还是很俗套的从一个‘二世祖’进衙门开始说起。

  现在啊,全江县的人,都是讲故事的一把好手。

  这次来江县的人太多,礼房的人根本忙不过来,于是县区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义务,给新来的百姓讲解江县的故事。

  奇迹江县的故事!

  周禾一家人陷入这个故事里,听得时而心潮澎湃,时而拍手叫好。

  不仅是周禾一家。

  搬迁来江县的每一个凉州百姓,在见识了如此富饶、如此繁华、如此幸福、如此有人情味儿的江县之后,再听了这样一个故事,都很难不动容。

  原来这里之所以会是‘奇迹江县’,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带着大家创造奇迹的县太爷。

  难怪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如此尊敬他们的县太爷!

  “要是所有地方的官,都跟县太爷一样好,那该多好啊。”

  周禾的老娘听完了这个故事,红着眼睛感慨,只觉得艳羡极了。

  可随后她又觉得振奋。

  因为她现在也生活在了江县啊,奇迹又幸福的江县。

  然而,她却听到县前村的人叹了口气:“我们的县太爷啊,这世界上也就这一个了,他那么好,咋可能到处都有呢。而且你知道我们为什么招兵吗,因为我们这里好东西太多了,日子过得太好,招人惦记。听说外面越来越乱,以后保不齐就会有人来抢我们的东西。”

  县前村的人只是随口一感慨。

  可听到这话,周禾一家却感受到了抑制不住的愤怒。

  “这些狗东西,只知道欺压百姓,见别人过好的,还要来抢东西,当真可恶!”

  周禾的老娘一拍大腿,看向儿子,怒道:“小禾,老娘跟你说,你明天去了军营,一定不许偷懒。以后谁要是赶来江县抢东西,打不死他!”

  周禾同样绷着脸:“谁敢来,我就打他们!”

  他俩如此义愤填膺,县前村的人呆愣片刻,只觉得看这对母子越看越亲切,笑道:“是嘞,谁敢来搞破坏,咱就打谁!”

  自古以来,普通百姓们的需求真的太小太小了,吃得饱,穿得暖,活的平安顺遂就好。

  可就是这么小小的要求,却又很难很难。

  大家太苦了。

  以至于来到江县这么个幸福的奇迹之地,都觉得梦幻,觉得不真实。

  可当听说有人会来这里搞破坏,百姓们瞬间清醒过来,不约而同的产生同一个念头。

  要保护好这里!

  因为只有保护住这里,才能在这里幸福的生活啊。

  因此,到了第二天以后。

  军营里新加入的民兵们,精神状态看起来明显更加饱满,也有了韧劲儿。

  负责练兵的李泉在辰时准点出现,笑道:“今天是第一天,大家不用紧张,有什么想要了解的,想要问的,都可以随便聊,互相也认识认识。等明天开始,你们就得使出十二分力气出来了。”

  新兵里,周禾壮着胆子说道:“李教头,我,我想听你说一说江县的故事,还想听你说一说更多关于县太爷的事儿。”

  “我也想听。”

  “昨天我听村里的百姓说了县太爷的事儿,听得我激动的很。”

  “李教头,县太爷真的那么厉害吗?”

  “县太爷他以前真是个二世祖?”

  听到新兵们的问话,李泉乐了。

  他现在是真由衷觉得,赵强是个人才,这种‘故事文宣’的手段,太妙了。每一个来江县的人,都抵不住这个故事,更抵不住对故事里那位主角,也就是县太爷的倾慕神往。

  当然,前提是县太爷本人,他做的一切,确实值得每一个人尊敬。

  “来来来,兄弟们都坐下。早说你们想听县太爷的故事啊,我跟你们说,你们算是问对了人,我可是县太爷最喜欢的属下!”

  李泉招呼众人坐下:“我这里的故事版本,绝对是最全的,因为每一件事,我都亲自参与过——”

  明明一些故事,昨天周禾他们已经听了。

  可今天,大家还是忍不住一边听,一边惊叹向往。

  他们坐在这里听故事,李泉在讲故事。

  这个时候,还没有人意识到,从喜欢故事,到认同故事里的人,再到追随、保护、拥簇故事里的主角,这是一个何等值得玩味的事情。

  因为他们不是普通百姓。

  他们还是兵啊!

  他们手里的刀和枪,不仅能保护那位主角,也能合力把他推去更高的位置上去。

  另一边。

  周禾的媳妇吴小霞,开始作为江县工人,正式第一天上班。

  周禾的老娘喝了药,身体好了些,跟男人一起帮忙种棉花、土豆。

  更多的凉州人,自发的融入江县这个新家园,为建设这里的一砖一瓦做出自己微薄却又不能忽视的贡献。

  先前他们听了幸福奇迹江县的故事。

  现在他们生活在这里,也要跟江县人一起,去创造自己的幸福和奇迹啊!

  而有了这群生力军的加入,县区内的活儿更加迅速推进,棉花大豆没过几天都种了下去,然后闲下来的百姓们仍旧干劲十足,主动要求县衙赶快把‘村村通水泥路’项目给开启了!

  用凉州搬来的百姓们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虽然搬来的晚,却享受到了这么好的待遇,所以也想给奇迹江县的建设出一份力气呀。

  县衙应百姓要求,很快启动了铺路工作。

  一时间,县区里又陷入新一轮热火朝天的忙碌期。

  与此同时。

  商贸街上更多的牛车,载着县区里的货物,往凉州运输。

  胡铭组建了一队江县人,带着技术和厂子运转规划赶往凉州,接下来数月时间,棉纺厂、磨油厂、养猪厂、化肥厂等厂子,也会陆续在凉州开起来。

  预计到年底,就会有大量的资金回流江县。

  富春带回来的八车铁矿石,也被送进兵工厂隶属的‘冶炼厂’,开始紧急制造兵器。

  还值得一提的是,杜勤那群被流放在苦役场里的部下,大概十几个人,被娄献帮忙,悄悄救下送来了江县。

  这群兄弟在苦役场备受磋磨,来到江县看到曾经的百夫长,被这里繁荣、富强的日子打动,决定落户江县,和杜勤一起,作为教头训练新兵。

  十多位教头的加入,缓解了李泉的训练压力,同时也能抽出时间,先来制造‘没良心炮’。

  火/枪,长刀、皮甲等武器,也在加急制造中。

  两千二百余位新兵,在十多位教头的指挥下,开始进入紧急特训。

  神机营、骑兵营已经初步组建。

  城门楼上,又多加了十门炮台点位,相信很快,这里就能安装上四十门发射炮。

  上到县太爷,下到江县每一个百姓,所有人都做好了应战的准备。

  不管是谁想要来这里作威作福,都要先问问城门楼上的没良心炮答不答应。

  【作者有话说】

  ps:

  连载期久了,文章开始进入中后期,人都很疲惫,感知也变迟钝了很多,生怕自己写的不好,辜负大家的期待。有时候推迟更新,也很愧疚,担心大家会生气,但是你们会在评论区安慰我,说真的,真的很感动。

  今天延迟更新,一是因为卡文,二是房东突然打电话让搬家,毫无预兆直接让搬,心累(就有一点点破防)。接下来我还得找新的房子,又是一番折腾。这个章节算是前面部分的收尾,我坐了一下午,慢慢捋思路,感觉应该是把军工、民生的所有发展捋顺畅了,种田文细节多,一不小心就会遗漏,要是有忘记的,大家在评论区提醒我一下。

  从下个章节开始,就进入文案后半部分的剧情了,我会调整自己的状态好好写,大家的留言,我都有在看,也会做参考,感谢每一个看正版的读者,祝大家身体健康发大财,爱你们,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