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86 章(1 / 1)

梦醒细无声 第十个名字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明显的差别。

德语其实可以分成好几种,有高地德语,一般是指德国南部、奥地利、瑞士这一片区域使用的德语;还有低地德语,主要是德国北部、西部、荷兰、比利时部分地区的语言。

高地德语区的口音和语法也不太统一,奥地利德语和德国南部的口音相近,瑞士德语与德国口音差别有点大。反正德国人和奥地利人到了瑞士,不熟悉十天半个月,百分之八十照样听不懂。

但瑞士德裔却天生就能听懂多一半德国德语和奥地利德语。这有点像中国的地方方言,大部分地区的人都听不懂粤语,可是粤语区的人却能听懂其它地区的部分语言,至少不会一个字都听不明白。

那江竹意怎么就选了因特拉肯定居的呢?这还真不是洪涛的指示,也不是吉达的指点,是她自己的主意。

当年她在这片土地上下过不少心思,要说熟悉程度,从某种角度上讲应该比很多瑞士人都深。尤其是中部和南部地区,那可是她当年的领地,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坏必须了然于胸。

当然了,江竹意清楚的都是老黄历,有些城市早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又有些城市是后期涌现的。不过因特拉肯的历史比较长,有可能还停留在她的记忆中。

这还不是主要原因,江竹意之所以来此安家其实是个巧合。她至今为止也没拿到瑞士国籍,身份依旧还是联合国的义工,去哪儿久住并不是自己能选择的,得看能去哪儿、哪儿有便利条件。

因特拉肯就是那个最适合她居住、最具备便利条件的地方。她在兰乔圣达菲小镇里结交的那些上流社会人士也不是瞎张罗,目的性很明确,就是想借助他们的人脉、影响力方便她在欧洲的计划。

不是说有个欧洲王室成员也加入了她的顾问团嘛,这个小镇上就有他家的私产,以一个友情价转卖给江竹意很合理,同时也能提供必要的法律文件,成为获得长期居留权的必要条件。

可即便有王室成员和吉达公主的帮忙,江竹意依旧还没拿到永久居留证。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人情交易在世界各国都有,否则江竹意连临时居住证都拿不到。但人情交易的程度在各国有所不同,越是法律健全、制度平衡的国家,人情的影响力就越弱。

不过蝴蝶公司的总部并不在小镇上,这里风光秀丽、游客众多不假,但没有货运站也不鼓励建设工厂。江竹意自打完全接手公司之后,就按照顾问团的意见把公司迁到了伯尔尼市。距离因特拉肯有六十公里左右,全程高速公路,开车顶多一个小时。

江竹意家的情况洪涛也打听到了不少传言,要问就一天时间,他人生地不熟的,去哪儿打听到的这些东西呢。

对别人来说可能还真是不太容易,瑞士人很讨厌陌生人之间打探隐私,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要是洪涛就这么直来直去的问,啥也打听不出来。

但洪涛贼啊,浑身都是歪招。和正常人打听不出来,咱不能找不正常的人问吗?谁是不正常的人呢,肯定不能是精神病,洪涛想找的是酒腻子,欧洲人称为酗酒者。

欧洲人、非洲人、美洲人、澳洲人、亚洲人,全世界的人种真要是细分起来,长八只手、八只脚,手指头和脚趾头加起来也数不全。

但有意思的是,不管什么人种、什么文化,只要酒喝美了,基本都是一个德性:易怒、爱笑、爱说话、逻辑分析能力和理性大幅度降低。

去哪儿找酒腻子呢?太简单了,傍晚去酒吧里转转呗,谁是酒腻子洪涛一打眼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要不是有语言限制,都不用等到第二天,当天晚上就能获得所有想知道的情报。

头一天晚上没得手,洪涛也不气馁,既然是酒腻子,那就不可能只在晚上才喝酒,必须得是全天都离不开酒精才对嘛。

------------

1018章 掩人耳目

一旦让洪涛沾上,不把肚子里的货掏空就别想全身而退。后面三个小时两人就在码头上看着一大片帆船游艇、吹着冷冷还带着水气的风,边喝边聊。

等洪涛志得意满的起身离开时,那位酒腻子已经倒在长椅上不省人事了。两瓶酒他喝了一瓶、洪涛也喝了一瓶。但他不知道的是,洪涛这瓶酒里多一半都被偷偷洒了,所以最终醉倒的是他。

为了不让嘴里的酒味引起别人厌恶,毕竟大中午就喝成这样很不礼貌,洪涛就在湖边找了一家咖啡馆,要了点午餐和咖啡,边吃边分析到手的情报。

这位醉汉挺有意思,他是希腊难民,到这里已经五年了,还没入籍。那他靠什么生活呢?两个字,砍柴!

欧洲这么发达,还需要烧柴火?这事儿要是在大城市里确实不太可能,但是在小镇和乡村,尤其是德国南部、法国东部、奥地利、瑞士的山区,不仅仅可能,而且是必须。

也不是说这里的人烧不起天然气或者油,而是觉得没必要或者习惯了,就喜欢在冬天用木柴烧壁炉。

反正这里的树木满山都是,就算不砍也会自然枯萎,扔在山上白白浪费,还不如当柴火烧了,腾出空间让小树苗得到必须的阳光。

至于说会不会把山上的树都砍光,就像国内的秃山一样,在这个问题上欧洲各国都没摸着石头过河。从结果上看应该不会,这种风俗也不是持续了几年、十几年,山上的树见多不见少。

这一切还得归功于各国政府的统筹规划,砍树也不是谁都可以砍,必须持有政府颁发的砍伐证、在规定的区域、按照规定的数量、砍符合规定的树木。

每年每个村子、每个镇子都会颁发一定数量的砍伐证,谁想申请就去当地政府交钱。

但瑞士人太富了,只想烧不想受累,每年的砍伐证都没什么人来购买,不仅柴火价格猛涨,还影响了大家冬季采暖。

怎么办呢?政府反正没钱雇人山上砍柴火,更没权利要求人民改烧煤或者油。但他们可以从别的地方找来愿意砍柴的人,谁呢?就是那些想来瑞士生活的移民和难民。

这位醉猫就是其中一个,他到此居住的条件就是每年冬天必须砍够足够数量的木柴,然后卖给当地居民。想卖多少钱政府不管,反正卖贵了没人买,你就得滚蛋。

每年从十月份开始这位醉猫就开着贷款买来的山地摩托和油锯满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