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培养皇帝的教育机构,还有一套承包到人责任制。也就是为每位皇子选择专门的老师,这位老师也就是学生的授业恩师。
这对师生的关系堪称铁杆,因为一旦成功,学生就是皇帝,老师就是帝师。当皇帝的老师,既是荣耀非凡的成功勋章,也是炙手可热的权利象征。
四皇子,满清的习惯管皇子叫阿哥,他的名字是奕詝,专管老师是杜授田。六皇子的名字是奕訢,授业老师换了几次,其中一位影响力最大的是卓秉恬。
这两位老师为了自己的学生能够承继大统,展开了长期的争战。从官职上说,杜授田远远低于卓秉恬。前者最高是上书房总教习,大概相当于教务处主任,品秩是从二品。而卓秉恬则长期担任大学士,各部尚书,品秩是一品或者是从一品。
虽然品秩低,杜授田却有自己的优势。一是可以专心致志,反正教导人是他的主业;二是他比较有经验,而且家传的老成持重;尤其重要的是第三点,他有一位志同道合的老友:曾国藩。
关于争储的策略,二人一起秘密研讨过。二人一致认为,如果凭能力,四皇子没有半点胜利的可能。一个顶多是高于常人,文武稀松;另一个天资聪明,文武双全。
二人制定的策略就是把一些最基本的素质当作武器,拙中藏巧,利用人心,出奇制胜。结果在杜授田这位出名的忠实古板之人的耐心等候中,机会终于出现,并被充分地利用了。
一日,四皇子到上书房请假,适值左右无人,只有杜授田在那里坚守岗位。四皇子便向他长揖,并说请假一日。杜老先生问他何事?皇四子答称奉父皇命,赴南宛校猎。
像猎豹一样等待时机的老杜马上敏锐地感觉到时机来了!老杜便对他面授机宜,与他耳语道:“四阿哥至围场中,但坐观他人驰射,万不可发一枪一矢!而且还要约束从人,不得捕一生物。”
四皇子不懂,诚实地问道:“照这么说,如何覆命?”
老杜进一步指导这个笨苯的学生:“覆命时,四阿哥须如此如此,定能上邀圣眷。这是一生荣枯关头,须要切记。”
四皇子似懂非懂,但是他的优点是尊师重道,决不违背老师的要求,因此答应而去,准备完全照老师所说去做。
行到围场,诸皇子包括六阿哥全都兴高采烈,争先驰逐,独他一人呆呆坐着,诸从人也遵照四皇子的要,束手侍立。
诸皇子各来问道:“今日校猎,四阿哥为什么不出手?”四皇子只说是身体微恙,所以不敢驰逐。就此敷衍过去。
猎了一日,各回宫覆命。诸皇子皆有所收获,六皇子奕訢猎得禽兽,比别人更多。入报时,尚露出一种得意模样。偏偏四皇子两手空空,没有一物。
道光帝见到潜在的储君这样不争气,不但没有超群的表现,反而连一般的水平也没有达到,不禁怒道:“你也去驰猎一整日,为何一物未得?”
预想中的惊慌和羞愧没有看到,四皇子从容禀道:“儿臣虽是武功逊色,若驰猎一日,当不至一物不得。只因儿臣思念时当春和,鸟兽方在孕育,故而不忍伤害生命,致干天和。且儿臣亦不愿就一日弓马,与诸弟争胜。”
道光帝听到此语,不觉转怒为喜,暗暗沉吟,“看不出四阿哥这么大度,将来以次为人君,我才放心得下。”
当下也不多言,对那些获猎优胜者照常赏赐,鼓励有加,都有所得。对四皇子虽然没有惩罚,但是也没有奖励,依然两手空空。只是立储的心意已经极重地偏向了四皇子。
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事情,道光皇帝欲进一步考察二人的心性和能力,就把四阿哥和六阿哥一同召来,要听他们对询问的回答,作为根据确定最后皇储谁属。
其实,道光皇帝一直对六皇子的出众能力特别欣赏,期待自己百年以后能中兴满清帝国。但他又担心自己一生兢兢业业守成的满清天下被儿子丢失,不愿意冒险行事,而趋向于稳重守成。其实这也是所有老人的普遍心理。
这个事实也是两位针锋相对的帝师制定策略的基础。是锐意进取,还是老实守成,没有一定,端看皇帝的心情更倾向于那个方向。或者说要估计,皇帝更有可能向哪里倾斜。
接到召见的谕旨以后,二人又分别请教了自己的授业恩师。卓秉恬给六阿哥支招说,如果皇上有所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其实,这也是堂堂正正的招数,就是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如果正常交兵,文武双全的六阿哥当立于不败之地。
而另一方呢,继续贯彻自己的既定方针。杜授田对四阿哥说,“阿哥如果条陈时政,智慧和知识绝对不敌六阿哥。只有一招可以取胜。如果皇上自称老病,声称不久就不能继续当这个皇上了,你不用说别的,只要伏倒在地,流泪痛哭,表达你的孝子对父亲的不舍。”
两个皇子果然都按计所行,结果效果也如同所期。老六继续以能力得到父皇的夸赞,老四则以仁孝感动父亲,令父皇大为欣慰喜悦。
由此,储位最后确定。后来的历史资料披露,这个关于储位的确定,就在这次垂询以后,被道光帝御笔写下,放在了特制的密匣中保存,一如满清前辈皇帝的传统所为。
这固然可以显出背后筹划者的斗志斗勇,孰高孰低;也说明了后来精明强干的恭亲王此时还没有掌握娴熟的政治斗争技巧。
现在曾国藩紧迫地要赶回北经,就是因为他接到了杜授田的传信,说道光皇帝最近的病体每况愈下。
虽然心里有数,自己的筹谋应该成功了,四阿哥承继大统应该是老皇上的定意;但是皇家的事情向来复杂诡秘,应该警惕天有不测风云。所以催促他尽快回北经。
到了满清京都,曾国藩没顾得休息,立刻前往上书院去见杜授田。这时已经接近正午,二人都是彻夜未眠,而且上午也一直都没有休息。
老杜一见老曾终于赶了回来,松了一口气,告诉他现在的情况。
今天早上,皇上把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陈恩孚、季芝昌,内务府大臣文庆,都召入圆明园苫次,这是皇上养病的地方,在慎德堂里面。
“估计储君之迷马上就会水落石出了。”杜授田介绍完情况以后说道。
这时圆明园内,道光帝已经命令到达的众位大臣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