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1 / 1)

三栖特种兵 人一介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殁于叁河镇,加入湘军作战且改名为曾贞干,于讨剿太平天国“包围天京”之前哨战以寡击众,大破各路来援李秀成太平军十万。建功甚伟。

可惜的是,他却在1862年12月因操劳过度,病逝于楠京雨花台湘军大营内,“包围天京”战略遂改由兄长曾国荃接手于1864年克竟全功。

曾国葆死后,花翎知府追赠内阁学士,予谥靖毅,姜宁、桉徵、瑚南建立专祠。

曾国藩为幺弟国葆作墓志铭,其中有言:“智足以定危乱,而名誉不并于时贤;忠足以结主知,而褒宠不逮于生前;仁足以周部曲,而妻孥不获食其德;识足以祛群疑,而文采不能伸其说。呜呼予季!缺憾孔多。天乎人乎?归咎谁何?矢坚贞而无怨,倘弥久而不磨。”极赞其忠智双全,仁识皆备。

以曾国藩的鉴人之明,对于在座的文武长才,他早就心里有数,也是他要经世致用的依仗和底牌。在光州与麦轲交谈以后,他对这些人的长处又作了重新评价,也对原来想好的一些安排作了调整。

今天他要运筹帷幄,以孔孟之道千年之底蕴,作一次尽兴的努力。成则立于世界之巅,败则不留任何遗憾。

“众位兄弟,可愿陪我一战?”他稍作解释以后,就询问大家。该说的都和大家谈过,关键就是愿意不愿意做事,甚至是冒险。

“愿随大人赴汤蹈火!”众人没有丝毫犹豫,异口同声回答。

“好!我涤生在这里发誓。今后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与诸位祸同当,福同享!”

“下面我宣布各人的分工:

“常孺,仲岳,你们二人负责选拔湘勇,各三千人;智亭,你全权负责操练。选人和操练的标准都是十人长。”

“谨遵大人号令!”江忠源,罗泽南,塔齐布三人起立回答。

“雪琴,我把最重大的军务交给你独力承担。你负责筹建湘勇水师,起码要能够抗衡千条敌船的力量!”老曾眼前又浮起麦轲的船队。

“谨遵大人号令!”彭玉麟起立回答。

“渐甫,你负责所有的统筹考虑和安排。我不在的时候,其他人都听你调遣指挥。”

“是!谢谢恩师信任!”李鸿章也学武将那样站起来接受命令。本来他还想说说自己担忧别人不听指挥,可是没敢说。大人可不喜欢罗嗦。

“季高,贶生,你们二位担任左右军师,贶生可以侧重水师。但是,军事是一盘棋,你们必须全面考虑,统筹安排。”

“是!”左宗棠,胡林翼没有多言,应承下来。

最后是文人之末容闳,老曾看了看他,知道他没有字啦号的,所以直接叫他名字了,“容闳,我给你一个特殊的任务。外国的好东西,只要对军事和民生有用的,不管是产品,还是技术,都给我买过来。”

“好极!这个我熟悉。只要有钱就行。”

众人不禁有点鄙视他,就这小子提钱!

不过老曾倒是理解,跟外国人打交道,尤其是商人,没钱是寸步难行的。

“好,需要钱找他要。”他指了指自己的大弟曾国潢说。

然后,指示大弟说,“首先从家里的积蓄出,然后动员所有乡绅捐纳。这个我会帮助你。”

“大哥说了算。”曾国潢也站起来说到。

“我们呢?”另三个弟弟急了,站起来问。

众人一阵大笑。老曾却没有笑。战事一起,五兄弟不知道还能保留几人。嘴里却冷冷地说,“都去你塔大哥那里接受训练!”

------------

第42章 国藩卷入立储

曾国藩交代完大计,在坐的文武精英,曾氏兄弟就要离去。这时候,从里屋走出康福,对众人说,“各位大人,且慢离开,我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要请各位大人议断。”

对这位新收的卫士,大家都不认识,闻言全都转眼看向曾国藩。

老曾就把康福简单介绍给大家,说他是自己的卫士头领。他的四大暗卫是不会在这个场合提及的。然后他转向康福,“价人,你有什么事情,直接和各位大人说说吧。”

价人是康福的字,二人的关系是亦属亦友。虽然康福一直叫老曾为大人,老曾却一直对他以朋友相待,因此对他的称呼也一直用的字。

“我认为你们的安排中缺乏了最关键的一环。”康福直率地说。

“那是什么?”塔齐布急问。

“曾大人的安全。”康福沉声说道。“难道今天早上的事情你们要想再看到么?你们能够期望一直都是今天早上那样的侥幸么?”

康福到现在还是一阵后怕。如果弟弟三镖齐发呢?如果刺客比弟弟武功更高呢?况且还有更厉害的火器!任何一种情况发生,后果都是不堪设想。

在场的人都是惊出一身冷汗。说得再好,没有了曾大人居中调度,也是枉然。这果然是重中之重。

同样文武双全,才华与曾大人相酹的左宗棠对康福拱手为礼:“谢谢小兄弟,提醒的好!你既然提出这个问题,想必已经成竹在胸。你说说该如何做?”

看着老曾鼓励的目光,康福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他的基本设想就是成立一个专门的护卫队,一天十二时辰轮流执勤,不管是在驻地,还是在路上,都不能疏缺。这些人必须是绝对可靠,武艺高强,熟悉各种冷热兵器。人数定制一百二十人。

稍微讨论了一下,大家就同意了这个建议。并且异口同声地推荐康福做这个卫队的队长。至于卫队成员人选,也有康福负责,从在座的各人所属力量中任意挑选。

这件事情也提醒了曾国藩,今天的这些下属也是个顶个地不可缺少。所以他也没经过讨论,命令他们也都建立在自己的卫队,定编六十人。

这里的事情一结束,老曾匆匆回家一趟,拜别了依然卧床,但是已经有了起色的老母亲,就返回了北经。人还在路途,他的心早就忧虑满清最高层的人事更迭了。这也是为什么已近年关,他却没有留在瑚南与家人团聚的原因。

道光帝虽然也和前任满清皇帝一样,儿女众多,但是成气候的也就是四皇子和六皇子。他最器重的长子早逝,二皇子和三皇子夭折,四皇子就成了长子的替代人。所以道光对他的期望和喜爱不言而喻。

五皇子长相丑陋,生性粗鄙,不得父亲喜爱,而且被过继出去,所以不在皇储的视野之内。因此对四皇子的太子位置造成潜在威胁的就是六皇子了。偏偏这六皇子又极端聪明,好学敏锐,口才便捷,极讨父皇的欢心。

皇家的教育当然也是顶尖水平的。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就是,皇帝老爸特别重视汉家文化的教育,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称为上书房,只收皇子做学生。未来的皇帝肯定从这里出。

不但有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