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那么你的要求?”戴维在格鲁吉亚出生长大,因为他开朗的性格和地道的美式英语,使他任职于苏联驻美大使馆的时候,就成为HSD受欢迎的人物。
他发现现在不再了解自己是谁。作为一个自豪和爱国的格鲁吉亚人,他一直尽职的服务于苏联政府,他是格鲁吉亚人,又是苏联人。可是他的儿子出生的时候他就决定先学格鲁吉亚语。
直到现在,格鲁吉亚独立了,他成为了一个外国人,虽然他还服务于苏联政府。
是回到故乡做一个一无所有的穷人,还是继续待在莫斯科做一个外国人?
他无法自由选择。
“列宁格勒金属工厂。”铁木耳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戴维皱着眉头道,“一家已经停产的企业。”
“是的。”
“那么我想你应该对中央锅炉汽轮机研究所有想法吧?”戴维直视着铁木耳,“再加五十万美金!”
铁木耳笑着道,“乌克兰机械厂,乌克兰最大的机械厂,上亿美金美金的资产也只卖了200万美金!“
哪怕是乌克兰本国人民都不甘寂寞了,打扮清纯的乡村女教师季莫申科,忍不住了,她从乌克兰开始私有化后,控制了乌克兰多家大型企业、航空公司和银行。
“10万美金。”戴维听了这句话,还是最终妥协了。
“成交。明天我送钱给你,那么你可以做准备了。”
铁木耳开门出了这家小小的咖啡馆,出门后特意饶了五六个圈子,见没人跟踪后,才径直找到停在远处的汽车。
李和听到铁木耳的消息,高兴的很,军工企业他没法下手,可是这些世界顶级的民用企业,他绝对不会手软。
世界上生产冲动式汽轮机的企业一个巴掌就能数的过来,其中就有列宁格勒金属工厂。
列宁格勒金属工厂是苏联最早生产汽轮机的工厂。早在1952年,该厂就制成了欧洲最大功率的超高压150M汽轮机;1958年又制成了首台200M汽轮机。
汽轮机技术绝对是世界顶尖的!
他没有在地化经营的打算,不会在苏联搞合资,不会在苏联开厂,一旦普京大帝出场,都将灰灰湮灭,俄罗斯本国根深蒂固的经济寡头,都没躲得了普京大帝,他李老二又怎么能幸免?
所以他现在的原则就是,能搬的设备就尽量搬,能偷的资料就偷,能挖的人就挖!
------------
431、皮条客
西方世界在苏联的土地上寻找发财机会,在目前的现状下,企业界在巧行投资获取暴利,而科技界则在大星攫取苏联的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
一个高级物理研究员的工资只有1500卢布,都没有一个公交车司机的工资高,而莫斯科的物价仅在一月份就涨了百分之三百五十。
在研究工作难于开展和个人生活陷入困境的双重压力下许多与外国同行有着良好关系的研究人员决定到国外工作以度过难关。
特别是青年研究人员在经济私有化的进程中抛弃了科学事业而去寻求能赚更多钱的工作。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于人才外流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喜的是苏联研究人员涌入西方可以增强它们自已的研究实力,弥补本国科研人员之短缺。
忧的是苏联的人才外流给它们造成了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
苏联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在几十年中已经造就了一大批核武器和导弹方面的专家,人数如此众多的核专家欲出国谋生,这对那些极欲发展核武器的国家来说真是天赐良机。
美国非常担心萨师傅和利比亚老卡这样一类人物可能会用重金弓诱苏联的战略武器专家为他们服务,从而给西方造成极为严重的潜在威胁。
为了消除这一隐患美国正在考虑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比如跟苏联的情报机构合作,你看,你们的人都叛逃了,你们管不管?
可惜,苏联从军队到情报机构,都忙于捞钱和政治斗争,没人管这种闲事。
美国人没辙,赶紧的又划拨出来了上亿美金,希望能抢在许多国家的前面,把这些极端重要的核专家捞回美国。
戈尔巴乔夫是没能力管了,他的命令仅限于克里姆林宫几栋楼之间,正到处想办法借钱,厚着脸皮要求去参加在英国举办的西方七国会议,也就是所谓的“G7”。
在会上他恳求这些西方的朋友借钱给他。
老布什拍拍他肩膀,兄弟,我看好你哟,你一定要撑住!
至于借钱,再研究研究。
整个莫斯科已经是叶利钦说了算,他已经停止了对苏联各个部位的财政拨款,对于这些苏联的各个部位的工作人员,给他们两个选择,要么滚出俄罗斯,要么服从。
反正各个独立体的国家是有样学样,以戈地图为首的苏共想从这里拿钱,门都没有!
各个地方都是擅自截留了地方上的财政,不再上交苏联中央。
那么原来属于苏共的研究机构、军事单位、企业,甚至是军队和情报机构都是忧心忡忡,要么想办法赶紧找靠山,要么就是趁着俄罗斯没有接管之前想办法捞钱。
所以来苏联淘金的人越来越多了,已经不止是西方人了,七大洲四大洋的人是来齐全了,他们在这种重大利益面前,可是不怵美国的。
苏联人自己都不管了,你美国人凭什么来管?
捞金各凭本事!
就是英法等国在利益上都不一定和美国的利益保持一致,何况他国。比如,中国就第一个站起来表示不服,老子刚尝到了甜头,想让我罢手,门都没有!
莫斯科可谓是乱象纷呈,各国势力在此角逐,陷入“你吃不掉我,我也吃不掉你”的局面,这些势力背后还有几个大国和“土豪国”的力量,关系盘根错节,局面颇为混乱。
土豪国的石油虽然目前卖不上什么价,可是也是不差钱的。
李和作为一个个体来说,他的胆量一直很小,也有自知之明,捞的都是些小鱼小虾。
但是他却鼓动刘保用和袁明等人捕捞大鲨鱼、鲸鱼,国家机器一开动,再大的问题也是小问题。
因此到访莫斯科的中国代表团,也是一波接着一波。他几次看到刘保用等人在偷笑,想着也是战果丰硕,只是不该他问的,他很少问罢了。
在重大利益面前,中国倒爷们在苏联奋更加的不顾身,他们很多人都没有李和那么的顾忌,他们敢挣敢抢,也什么都敢做。
中国人勤劳归勤劳,可是狡诈起来,自己都怕。
他们慢慢跟着日苯人、美国人也学会了玩合资的把戏,一点点的钱的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