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7 章(1 / 1)

我的1979 争斤论两花花帽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金龙没长成之前是银色的,会随着鱼龄增大而变色,再往后给百万都求不着。

至于卖?李和想都没想过,这以后买个大鱼缸,放在屋里,就是五星级装逼利器。

看着里面的几条鱼都快奄奄一息了,桶里那点水,哪里禁得住大热天的蒸发。

李和赶紧拎到井水边,重新找了个大盆,全部倒进大盆里,原来的脏水也没换,只是重新注入了新水,本水养之,乃不伤元气。

又把土霉素找出来,碾碎了混在水盆里,这些土霉素都是何芳经常用来给鸡鸭吃的。

别看现在这几条鱼蔫不拉几的,土霉素一用,李和有信心过个三四天又是活蹦乱跳。

水盆也没端屋里,李和决定明天早上晒会太阳,给水提提温,再杀杀毒。

何芳看着李和小心翼翼的样子,不禁好笑,“有你说的那么珍贵吗?”。

“你能懂什么,这叫千金难买心头好,喜欢跟珍贵不珍贵没关系”。

“懒得理你,你赶紧把你的脏衣服拿出来,我洗完澡就洗衣服”,刚转身又问道,“你晚上想吃啥,我去买菜”。

“我去买吧,你洗澡吧”。

李和把鱼盆放好,思量着明天再买个大水缸,放在阴凉的拐角,这些鱼偶尔换换水,其他的就不需要操心了。

李和在这边住的时间长了,左邻右舍都混了个脸熟,虽然不怎么说话,但是进出遇着人都会笑着点点头。

嘴碎的老太太道,“这家子要不得了,马上要出两个大学老师”。

李和摇摇头,不知道这种八卦风怎么传的这么快。

何芳、李老太是不会到处显摆的,那只有于德华老娘于老太太了,这老太太从开始的不习惯已经慢慢恢复了京城大姐大的本性,找到了以前的老姐姐妹妹,算是有了组织的人,也发展成了街头巷尾的八卦达人。

李和也没进菜场里面,就直接在菜场门口随便买了点蔬菜,肉案子上割了点五花肉。

闻着烤饼的味道,也是挪不动脚了,近30个小时的火车,可没吃啥东西,肚子有点咕咕叫了。

转身就去买了几个葱油饼子,先垫垫肚子再说。

当晚,李老头回来的时候,对那几条金龙,喜欢的自不必说,于是就没李和什么事了。

还嫌弃李和碍事,李和自然心里大骂,老子跟你差不了几岁,别整天倚老卖老。

晚饭后,李和递给了李老头一个保温杯,“给你带回来的,冬天可以泡茶,不怕凉了”。

李老头瞅了一眼,也没接,“铁杯子泡茶能喝吗?”。

“里面是陶瓷保温内胆”,李和耐着性子说。

“什么都没我这茶壶好“,说完吸溜了一口茶水,转身就跨出了门槛,要回后院,继续折腾那几条金龙。

”得瑟吧,以前没茶叶,你白开水不照样喝”。

“那是因为我现在有条件了”,李老头转身回头,说的理所当然。(未完待续。)

------------

33、变化

“吸烟有害健康,抽那么呛的烟,你那痘痘又出来了”,何芳看李和饭后又把烟给烧着了,愤愤不平的说。

“树不扒皮人不打脸,怎么能说我痛处呢?”,李和摸了摸自己的胡茬子,又不注意触碰到了几个痘坑,红豆不长南国,长脸上了,真相思,顿然他对自己的长相也不甚满意了,不知道这时候欧巴那边的整容技术发展怎么样了,要不要去试一试。

漫不经心的玩着打火机,拇指食指掐住火机盖两侧,底部在虎口处用力一弹,把火机甩开,火苗就窜了出来。不过翻来覆去的就这一套手法。

这是他在香港看一眼就喜欢的火机,简单、坚固、实用,火柴太不方便了,因此就买了,顺带又买了几瓶火机煤油。

至于别人为什么喜欢高档打火机,李和就不清楚了。

也许是喜欢打火机打火时声音动听。

也许是对感情的寄托、也许是疲劳的返解、亦或是思绪的散蔓、相思的升华。

也可以用来装文艺青年,寂静的夜里,听着熟悉的音律,泡着一杯茶,摸到心爱的打火机。点燃一支的香烟。整个身心慢慢放松不少。吐出缭绕的烟雾,弥漫在整个房间。

也有的人是出于不易丢失的目的,贵重的打火机都舍不得轻易丢失,要是普通的打火机,轻易丢失了,随便不注意拿个休闲会所的打火机,就容易引发家庭矛盾。

同样一款打火机,不同的人,会使用出不同的风格,或许因此吧。

李和把带回来的手表递给何芳,“送给你的”。

“真的给我?”,何芳再三确定的问道。

“你什么时候也这么墨迹了”,李和又起身把袋子里的手提包拿出来,“这个也是给你的,马上开学都能用,放书和教案都可以”。

“谢了,挺好”,何芳的手指不断的在牛皮上,不断的摩挲。

“手表戴上试试,表带可以调节的”。

“好像章老师的手表也是这样款式的”,何芳戴上后,手腕上下翻转了几圈,表示很满意。

李和倒是没注意章舒声手上戴的是什么手表,不过他发现何芳跟章舒声越来越像了,主要是性格方面比较靠拢,是越来越成熟了,五官长相都是差不多一个级别,但可能由于家庭出身条件不一样,何芳远没有章舒声那么白皙,但是胜在高挑。

李和也好久没有见何芳像以前那样随性,骂骂咧咧了,可能年龄越大,感悟越深,人变得越来越稳重吧。

当然,人啊,随着时间都在不知不觉的变化中。

第二天一早,李和也没睡懒觉,吃了点早饭,一早就去了苏明家,他老爹老娘都是勤快人,在家闲不住,在外都有临时活干。去晚了不一定找的到人。

刚出几个街口,听见狗咬架的声音,回头一看,自家的一条大黄狗,不知道什么时候,跟在他自行车屁股后面尾随着。

李和撵了几次,大黄狗往后退几步,待李和回转身,又屁颠屁颠的跟了上来。

李和无奈,只得先引回家,关到院子里,这要是跟丢了,真能让人给炖了,放点盐、辣椒、生姜,滚上几滚。

这么一耽误,折腾了半个小时。

到苏明家的时候,一家人还在吃早饭,苏小妹正扒门槛上啃西红柿,见到李和欣喜的朝屋里喊,“李哥来了”。

“长高了不少嘛”,李和摸了摸小丫头的头,又比划了下身高。

“小李来了,进来坐”,苏明老娘热情的招呼李和,又白了自己姑娘一眼,“光长个有什用,不长脑子,那考试蒙一题,错一题”。

苏小妹明显不乐意,“我也想蒙对啊,可是是我倒霉,他考得全是我不会的东西”。

“是,你真倒霉,成功避开了所有正确答案”,娘俩抛开李和,又斗上嘴了。

李和真怕憋出内伤,好不容易憋住笑,才问道,“今年不是升高中吗,进哪里读?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