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第三个“方记”(1 / 1)

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 一树山楂 5312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68章 第三个“方记”

  新云州地处大肃的西北部, 春天一向来得晚一些,今年更甚。

  都二月下旬了,还突然降了温, 方念真出门还穿着斗篷, 被外面的大风刮的睁不开眼。

  好歹爬进了马车,感觉自己被刮了一头一脸的土。

  “要不是跟牙侩约好了日子, 可真不想出门。”

  在城门口接上等待着她的牙侩,因为要指路, 他和老钱一起坐在外面吹冷风。

  要不说人家在牙侩这行干得好呢,风这么大,都挡不住他说话。

  只听他大声说着:“方掌柜,您要的土地,城边附近是真没有,不过往远了走走, 驾车也就两刻钟, 咱们就能到了。”

  简单的情况, 方念真已经了解了,这地有五十亩,在新云州来说, 其实也不算大,毕竟这地方地广人稀,有的是土地,只是还有很多是荒地,得开垦出来。

  但是难得的在于牙侩介绍的这片地都是连着的,是两家人都要卖。

  她因为不会种地, 一直也没添置田产, 手里一直都是府衙给发的那两亩地。

  其他跟方念真一道来新云州的人家, 像是石家和胡家,早都攒下钱另外再置地了。

  今年因为有了瑞王府送她的那一大袋红薯,她才有了种地的想法,如果种成了,那她的店铺也能推出红薯相关的菜品了,想必,在新云州也能算得上第一批。

  风大,马车行进的方向又恰好是逆风,本来说是两刻钟的路程,硬是行了三刻钟才到。

  不过,下了马车,方念真就豁然开朗了,眼前这片地连个坡和坎都没有,极为平整。

  牙侩说道:“方掌柜,我不敢打包票说这全都是上等良田,但是五十亩地,起码四十亩都是上等地。”

  于种地一事,她是不大懂的,但是她家的车夫老钱是自小就在田里摸爬滚打的,他上前蹲下来捻了捻土,又拿了个小铲子去远处东铲一下,西挖一下。

  回来他也没说话,就是跟方念真狠狠点了个头。

  “之前报价是说六两地一亩,能不能再便宜点儿?”

  牙侩有点为难:“这个,我得再和他们两家商量一下,他们就住附近村子的,要不然,您在马车上等着,我现在就去问问?”

  “行。我的底线就是五两银子,您看着谈吧。”

  车进了村子,方念真在车里坐着,等待牙侩回来,过了好半天,牙侩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

  “成了,成了!他们急着搬家,说是明日就能去办手续,您明日带好银子。”

  如此,方念真也就放下心来。

  “哎哟,我这嘴皮子差点磨破了。”

  方念中自知牙侩这是在跟她邀功,她笑了笑:“劳烦您了,牙钱我再给您加一两。”

  …… ……

  买地一事是办妥了,但还缺一个守地的人。

  若她种的是寻常作物,那便按着时节,该干嘛就干嘛就行了,农村人都没有偷庄稼的。

  可她想种的是红薯,如此金贵,丢一点、被牲畜祸害一点都是损失。

  好在现在天气还冷,按照今年的天气,怕是得四月才能种上地,她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一个合适的人。

  回到店里,小秋跟她报告,说孙家那个孙盈盈又来找她了,听说她不在铺子里就走了。

  “呼,那还好,我最是不知道怎么和她相处了,她太自来熟了。”

  “方记涮肉”的装修很简单,已经进入尾声了,主要就是更改厨房的部分,吃涮羊肉和烧烤都不需要那么多的炉灶,厨房区域多改为切菜区和配菜区。

  这次是店里统一上芝麻酱的调料,所以大堂也不用设置调料区了,到时候只需要在食客的桌子上放上葱花香菜即可。

  怕新店开业抢了“锅里捞”那边的生意,主要两边做的都是火锅类生意,不知情的食客容易混淆。

  “方记食铺”和“方记锅里捞”那边都贴了“要吃好羊肉,就到方记涮肉”的标语。

  之前“锅里捞”立冬的时候做过一波小广告宣传,这回方念真又把这个宣传渠道给抬上来了,不过她这次没有再编故事,而是真真正正做了一个“宣传单”。

  宣传单上着重写的就是“涮羊肉”与“涮火锅”的区别,从器具、锅底、菜品、蘸料四方面来阐述。

  诸如“原产地靳翰,精心养殖二百四十天小嫩羊”这一类的广告语自然也是要写上的。

  这次的宣传单就没有挨家挨户地塞了,而是走“少而精”的路线,因为这宣传单本身就是一张“打折券”。

  凭这个宣传单在开业前三天可以打八折,所以就挑两家店里的熟客赠送,再就是给员工每人二十份,随便他们送亲戚送朋友。

  三月初三,宜开张。

  上午的同一时间,同在一条街上的三家方记铺子同时开始燃放鞭炮,场面盛大。

  “方记涮肉”还是沿用之前“锅里捞”的服务理念,这次依然是小五做店员里的领班,至于“锅里捞”老店那边,方念真则是提拔了一个机灵的小姑娘上来。

  无论是前面的服务员还是后厨干活的,都从老店拨了几个人过去带新人。

  这样一来,之前方念真第一批买的十六个店员,无论是去新店的,还是留在老店的,都有了发挥的余地,几乎都“晋升”了。

  对于吃惯了“锅里捞”的老食客来说,“方记涮肉”这边的服务还是很熟悉。

  进门落座就有看桌的小二递上擦手的热毛巾,顺便上了瓜子和茶水,然后就是介绍菜品。

  “嘶,这蘸料费怎么比锅里捞那边还贵?辣椒油还得收钱?”

  小二满脸堆笑:“是这样的,客官,咱们店是调配好的秘制蘸料,搭配着羊肉那是一绝,辣椒油是现炸的,更香!您闻,现在飘过来的就是别桌的辣椒油香味。”

  这位食客皱起鼻子,嘿,还真是,有种异样的香味。

  于是,等他这桌点的菜上齐,就有小二在一旁指导。

  “您可以自行往芝麻酱碗里添加葱花、香菜和辣椒油,不过我推荐您先尝尝原本的滋味。”

  食客看了看面前的蘸料碗,里面用某种调料汁写了个“方”字,还挺特别的。

  听小二的,搅拌了一下这碗蘸料,然后将信将疑地拿起筷子尝了一小点。

  “这芝麻酱真香啊!”

  “您要是能吃辣,加了辣椒油进去更绝呢。”

  “能,我爱吃辣,要不然我干嘛点这辣椒油。”

  此时铜锅里的清水锅底也煮开了,食客把店里送的一小块羊肥肉丢进去煮,然后就开始下肉。

  这新店的“羊肉卷”颜色很是漂亮,形状相比老店的牛肉卷来说也有进步。

  方念真精力有限,而且她的羊肉暂时还不是现切的,没办法把羊肉部位分的那么细,索性只分为了“肥牛”和“瘦牛”两种,其余的基本就是和“锅里捞”那边差不多的菜品。

  吃到中途,小二又上了半头糖蒜,不过这是剥好了皮的。

  “这是小店免费赠送的糖蒜,可做解腻用。”

  方念真是打算把涮羊肉配糖蒜这个习惯给培养起来的,开业期间免费赠送,后面就得原价买了。

  主食配的则是蛋炒饭和手擀面,多数食客还是会选择手擀面,主要原因还是手擀面性价比高。

  吃到尾声,小二又殷勤地给每位食客奉上一小碗“姜撞奶”。

  “开业特惠,免费赠送。”

  这前前后后的各种赠送下来,本来还觉得涮羊肉贵的食客也满意了些,“这涮羊肉果然与锅里捞那边是不同的风味。”

  这桌食客正起身想离去,却看见远处一桌客人吃得和他们不同。

  “他们那锅怎么红通通的?不是说只有清水锅底吗?”

  小二赶紧解释:“那桌客人吃得是‘羊蝎子’,也是小店的新品,绝对是新云州独一份儿!这个就是辣味的,您刚才说这个蝎子听起来不大好吃,就没选。”

  “这样啊,那就是啃一锅羊骨头?”

  “也可以涮菜的!”

  “成,下回来试试。”

  一楼大堂热闹得很,二到四楼的雅间也很是忙碌。

  方念真沿用了当初祥鹤楼的设计——楼层越是高,包间越是雅致,当然,相对的,消费也越是高。

  此时的四楼,只有一位客人,方念真并没有亲眼看见,听接待的小二说,是一位翩翩公子带了人,听了迎宾店员的介绍,直接就说上四楼。

  “哟,土豪呀。给贵客免费上一盘炸酥肉,一盘炸薯条,再赠一盘爆汁牛肉丸。”

  “是。”

  方念真又问道:“对了,吩咐给知州府送去的外卖,送妥当了吧?”

  “是,送的人已经回来了,说是一切顺利。”

  方念真就放下了心,这次虽说郭知州也是按规章流程办了这次“拍卖会”,别人挑不出什么错,但是实则还是给她开了后门了,她拿著人家“特批”的地皮开业,总得有点表示。

  四楼雅间里,陆恒带着曾管家和贴身侍卫小九,看着还没点好菜就摆了半桌的小吃愣神。

  曾管家疑惑:“方掌柜认出咱们来了?小九,你不是望好了风,说方掌柜进了后厨,咱们才赶紧进来的吗?”

  小九还是那副沉默寡言的冷脸:“我是。”

  曾管家叹了口气,“你这孩子,就不能跟小八匀一匀?那小八话多得嘴皮子都能说抽筋,你跟他完全相反,一天也憋不出几个字。”

  陆恒微微咳了两声,屋里另外两人的目光顿时聚焦到了他身上。

  “王爷,您怎么样?没事吧?”

  陆恒摆了摆手,“无事。”

  “哎哟,您说,您这伤还没彻底好全呢,就往外跑,我可听说方记也可以外送的,咱们在府里吃多好。”

  陆恒自从病后话就少了很多,也没接曾管家的话,曾管家看着屋里两个闷葫芦,感觉气氛很是沉闷。

  此时,他又不禁怀念起嘴贫的小八来,若是他没出去办差事,此时定不会让这里冷场。

  直到菜品上来,小二一样样地详细介绍,随口问道:“贵客们可吃过咱们的老店‘锅里捞’?”

  三个人齐齐摇头,小二略有些惊讶,不是他自夸,“锅里捞”在新云州也算是比较有档次的锅子店,又有特色在,便是府衙里的大官夫人他们都接待过。

  这个情况,小二猜测他们应是外地的商队,且是今年刚来新云州的。

  为了表示新云州的热情,小二的服务越发细致,就差亲自拿筷子给他们涮肉了。

  不过陆恒毕竟身份特殊,曾管家还是让小二去了外面,只说不喜人打扰。

  小二赶紧把糖蒜也上了来,就退出去了。

  这下主仆三人可以放心吃了,陆恒在自己府里就不喜欢有人从旁给他布菜,所以他们仨各吃各的。

  锅子还没热起来,他们就先吃了小酥肉,酥酥脆脆,还配了椒盐和辣椒面两种蘸料。

  又尝了薯条,配的是番茄酱。曾管家和小九都是重口味,对这个倒是一般。

  陆恒却是一向喜欢甜的,他默默把一根薯条狠狠蘸上番茄酱,然后再送入口中,薯条还剩了半盘子,酱先没了。

  好在这个时候锅也开了,三人开始涮肉。

  陆恒有伤在身,不能多食牛羊肉,浅尝了两片肉和一个爆汁牛肉丸,恋恋不舍地把目光移向了一旁的素菜。

  这便形成了一番奇异的场景,两个下属使劲儿炫肉,王爷却“苦兮兮”地吃着冻豆腐,啃白菜。

  他们还点了一道凉拌萝卜皮,这道菜是京中菜馆冬日里常有的,细细一品,这“方记”的萝卜皮都拌的滋味儿更足,也更脆。

  “小丫头真有两手,怪不得这么短的时间开了三家店。”

  陆恒喝了口茶,也开了口:“嗯,幸亏有她发现祥鹤楼的异样,所以今日她新店开业,我来捧场。”

  把桌上的菜品吃了个七七八八,陆恒和小九先行离席,曾管家结账后也赶紧追上他们。

  方念真没有看见他们,店里的店员也不认识,可总归是有人认识的。

  当日下午,“瑞王去了方记涮肉”的新闻就在新云州的上层圈子里传开了。

  不管瑞王是有意去支持的,还是恰好进去吃饭的,那些有意攀上瑞王府这层关系的人家,也对这个刚刚开业的方记涮肉关注起来。

  于是,方记涮肉除了一楼大堂的爆满,二楼到三楼的雅间也全满了。

  方念真本来还好奇,怎么突然来了这么多雅间的客人,还是孙家母女给她解了惑。

  孙夫人很惊讶:“呀,合着你不知道这件事啊?瑞王可是从来都没去过哪个酒楼吃饭的。”

  孙盈盈则是有些失落的样子:“还以为你和瑞王有交情呢,是我高看你了。”

  孙夫人暗暗拧了孙盈盈一下,要她说话注意点。

  不管怎么说,瑞王的“名人效应”还是给方念真的新店增加了不少客流,三天的开业酬宾,她赚了个盆满钵满。

  而且,“这是王爷来过的店”这个消息已经深入民间百姓之中,有许多人抱着“打卡王爷同款”的心理前来体验。

  就连那道如今在新云州很常见的炸薯条,都又重新火了起来。

  去年与靳翰通商的效果还不错,所以今年的年后来了更多的商队,新云州也有了很多新面孔。

  每当他们打听当地有什么特色美食的时候,“方记食铺”、“方记锅里捞”、“方记涮肉”,这三个店铺总会钻进他们的耳朵,凭着创新和味道,方念真又收获了一波新食客。

  度过了忙忙碌碌的开业,方念真总算可以放松一点了,她又想起了种红薯的事,虽然她在现代也不会种地,可她是知道的,红薯可不是直接埋土里就能种出来的,大约是得育苗。

  方念真思来想去,还是选择去向严氏求教。

  严氏恭贺了她新店开业,听说了她的来意就笑了。

  “此事好办,我从庄上给你拨一个懂种地的人,至于地瓜育苗一事,新云州本来今年也要推广种地瓜一事了,这个育苗也有人会。”

  方念真由心地感谢了一番。

  严氏倒是好奇起来:“如今已经有卖地瓜的了吗?”

  方念真不好意思说是瑞王府送来的,就推说是自己从商队买来的。

  严氏了然地点了点头:“唉,还是咱们新云州偏,干什么都比别的地方慢一步。”

  方念真自然不会白用严氏手下的人,跟人家也约定好了工钱,红薯就进入到了育苗的阶段。

  先下菜窖把之前瑞王府那袋红薯取了出来,不过,因为她保存不当,有五分之一都破了、烂了。

  又被人家挑出来一些不适合育苗的,这一大袋子也就剩了个半袋可以用,育苗成功率还不知道有多少。

  但是还好,严氏说了,四月初就会安排红薯的推广了,可以在府衙直接付钱订育苗好的红薯种,到时候直接种。

  坏了的红薯肯定是得扔掉了,但是那些没坏的,只是不适合育苗的红薯,她则是留下了。

  想了想,运到了食铺后院,打算给食铺上新菜品。

  似乎是离春天越来越近,小猫大福也有些躁动不安,整日没目的的在宅子里走来走去。

  方念真这晚打算在食铺后院加个班,腌糖蒜,她索性把大福用布兜一装,一人一猫就去上班了。

  大福倒也老实,不动也不叫,直到方念真把它放了出来。

  在食铺后院,大福嗅了半天,似乎找到了自己留下的气味和痕迹,它忽然高兴了起来,尾巴竖得高高的,尾巴尖还打了个弯,悠然地在这里踱步起来。

  “喵呜!”它试图和主人交流,方念真猜测它的意思是:“我们从前是住在这里的。”

  “乖,自己玩吧,一会儿我给你吃好吃的。”

  泡菜坛子是白日里就刷出来晾好的,这个季节其实并不适合腌糖蒜,腌糖蒜最好是新蒜下来的时候,皮又嫩又薄。

  可是涮肉店那边的糖蒜消耗量还挺大,客人们挺喜欢拿它解腻,虽然腌糖蒜要费不少的糖,但是利润还是有的。

  方念真白日里已经令人把干蒜的老皮都剥掉,只留最里面的带皮蒜瓣部分,这样还勉强能腌透。

  这蒜在盐水里泡了一个白天,皮已经软了下来,用醋和糖调了个糖醋水。

  把糖蒜表面的水分擦干,放入泡菜坛,加入糖醋水,盖上盖子,用水封好坛子口,就可以等待美味的诞生了,大约得二十天左右。

  这腌糖蒜说来容易,可是架不住量大,本来还能带个小秋一起来干活,可是那孩子身子弱,如今赶上换季,有些伤风了,这两日都没能来店里。

  至于黄莺呢,方念真是不怎么让她来店里的,方念真总觉得应该把工作场合分开一些,就也没告诉她。

  吭哧吭哧自己干了一个多时辰,总算把二十多坛子糖蒜腌上了。

  这个时候她也有些饿了,大福也喵喵叫着向她走来,但是闻到她手上的蒜味,还是跟她保持了一定距离。

  “你也饿了吗?”

  方念真环视一圈,对了,不是有小红薯吗!蒸几个。

  她好久没吃到红薯了,还怪想念的呢。

  逮到蒸熟,方念真迫不及待地拿出来,放到院子里快速降温。

  “啧,失策了,应该再在灶坑里埋一个烤红薯的。”

  这红薯品质还行,不是她不喜欢的噎人的那种口感,甜度也很好。

  大福平日里就喜欢些馒头、板栗之类的,方念真也想给它试试红薯。

  她吹吹凉,掰了一小点给大福,大福试探地闻了好久,终于伸出小舌头舔了舔,然后吃掉了。

  “嘿嘿,甜吧?我一猜你就会喜欢。”

  “喵呜!”一声嗓音粗糙的猫叫,方念真抬头看去,发现屋顶上有一只白猫。

  大福反应很是热烈,“嗖嗖嗖”几下就顺着树爬了上去,如今它不是小猫了,方念真更捉不住它了。

  “大福,回来!”

  方念真急切地呼唤大福,大福却好像听不见似的,和白猫两个顺着屋顶就跑远了。

  “大福!大福!方多福!”

  最后,直到两只猫消失在她的视线里,她也没能唤回来。

  “完了,大福丢了。”

  作者有话说:

  话说,我家猫咪真的喜欢吃红薯诶,但是我不敢给它多吃。

  (不好意思,今天更得晚了些,脚撞了一下,然后嗷嗷痛哭,耽误了些时间,好在没啥事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