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章(1 / 1)

我命清风赊酒来 我自听花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苏澈面前,自然而然地伸手帮他整理领口,待看到他玉带上系着的佩玉时,眼中更有笑意。

苏澈道:“我得去瞧瞧,要是没起可得喊他。”

现在,红素和苏清是分房睡了,夫妻间矛盾有些积深,三天前的家宴似乎更激化了这一点。

素月拂了拂苏澈的肩头,满意道:“少爷今天若也参加科举便好了。”

“文武双全的人,只在话本里。”苏澈一笑。

……

苏清本来起得晚,但架不住家里多了个人。

已经随了苏姓的大帅正紧张地盘点着书篓里的东西,仿佛今日科举的是他一样。

“你急什么的?”苏清拿盐漱口,有些睡眼惺忪,含糊道。

“师傅说过,读书是大事,出人头地,他只是个老童生,对那些秀才举人羡慕了一辈子。”苏大帅认真道。

苏清翻了个白眼,“合着你这是想让我替你师傅考呗?”

“他皓首穷经大半生,最后只能去说书,我可不想你也考到白头。”苏大帅笑了笑,“科举就像是吃酒赌钱,会上头的,你要是上了头,谁来请我吃清蒸鳜鱼?”

苏清听到这个就来气,一连三天,这小子每次晚饭都要来一道清蒸鳜鱼,属猫的?这鱼就那么好吃,吃不腻呢?

苏澈走到小院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在拌嘴的一大一小,一脸无奈的苏清和在堂前收拾书篓的苏大帅,这两人,倒更像是父子。

“你怎么来了?”苏清将书篓拎了,问道。

“来看你起没起床。”苏澈笑笑,“不过现在看来,府里的下人不敢喊你,但还是有人敢的。”

苏大帅闻言,只是乖巧一笑。

他也算是跟着师傅走南闯北的,见过不少世面,眼前的兄弟两个,虽然苏清不着调,是个纨绔子弟,但还是很相处的,私下里也没什么脾气,嘻嘻哈哈的。

可这苏澈不一样。

怎么说呢,看似与人为善,可话不多,文文静静的,倒像是个大家闺秀的性子,但苏大帅却下意识不敢招惹他。

并非是因为他武功高,而是那身上自然而然流露的一股气势,和总是平静而透着疏远的眼神。

苏大帅觉得自己看人还是挺准的,这人就像是一把剑,除了被它认可的人,都不能碰。

在周子衿离开后,他好像更冷僻了些。

苏清打了个哈欠,“还是待会在马车上眯会儿吧。”

“你不吃饭了?”苏澈问道。

“路上吃。”苏清说道:“包打听他们肯定都买好了。”

他看了眼天色,“这个时辰,他们也快到了。”

说完,他便招呼着苏大帅往外走。

“大帅也跟你去?”苏澈有些意外。

不只是苏大帅现在要上私塾,也因为他可是见识过苏清的那几个朋友,他们的‘真性情’可能不适合让苏大帅看到。这个年纪的孩子还小,心思没有长全,很可能会被教坏。

苏清不知道他担心的是这个,只是道:“他现在不也读书了嘛,以后也是要科举的,先随我见识见识也好。”

看到苏大帅亦步亦趋的样子,苏澈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

苏清没有吃饭便出府了,苏澈却在府上用的饭。

饭后,自有丫鬟来收拾桌子。

一旁,苏定远看着冒热气的杯子,道:“待会儿就到放榜的时候了。”

苏澈点头,这是放榜,第一名为武解元,因为有骑射这一外场的缘故在,他没想过自己能独占鳌头。

但半月后还有殿试,届时唱名,那才是状元郎,而只有擂台比和破题考校,他信心很足。

“这两日我在兵部。”苏定远说道。

武举的内试考卷,自然是由兵部来审理考核的,苏澈知道。

而听对面那人如此说,他眼神微动,“父亲是在阅卷?”

他心中有些忐忑,既能阅卷,那自然是看到了自己的破题,就是不知道会如何置评。

“考生里,大半选了早就备好的旧题,只有不足三百人选的是为父出的考题。”苏定远端起茶杯,里面是白水,他淡淡一笑,“所以,这次阅卷,兵部的人要容易很多。”

“父亲的意思是,没选的那些人,都落榜了?”苏澈惊讶道。

苏定远点头,“没错。”

苏澈犹豫着,没开口。

他觉得这有些不公平,也太因个人而武断了些。

然后,他便听眼前人淡淡道,“旧题是对「去岁禁军和兵马司在城外的演武」进行分析,在黑市上,这份考题只需要五两银子。”

苏澈怔了怔,惊讶丝毫不比方才要少。

黑市,便是不上台面的坊市交易,内、外城各有一个,只不过他也只是听闻,而不知道确切所在。当然,也或许这只是个称呼,没有实质的地点和人员。

他意外的,是武举的考题竟然会外泄,要知道,无论是武举还是科举,考题外泄都是重大事件,而相关官员也要因此受到牵连。

尤其是,武举的命题从来只有一道,都是兵部和军方三品上的官员亲自敲定的,旁人在考卷到手前都是不知情的。

苏澈没问泄题的是谁,哪怕看到自家父亲明显知道是谁的样子。

“你想知道自己的名次么?”苏定远忽然开口。

若是之前,苏澈能脱口而出一个‘想’字,可事到如今,他心里却忽而有几分洒脱。

“还是自己去看看吧。”他笑着说道:“从父亲的嘴里听到,总觉得有些别扭。”

这会让他有种作弊的感觉。

而最主要的,是这既然乃是自己武举,若不能亲眼去看榜,那才是憾事啊。

26.昏头

此时的天还算早,而街上却满是行人。

自并非全然为了武举看榜,还因为科举的开始。

当今世道,习武修行虽人人神往,可这天赋和银钱都不能缺,所以仍有大半的人会选择科举来出人头地。

其中,寒门子弟总会占了多数。

苏澈骑马过长街,一旁拍马跟随的是苏大强。

此时,这貌相憨直的汉子看着街上来往的考生,啧啧有声,“现在这些人,怎生的如此细皮嫩肉,都不做体力活的么?”

苏澈看他一眼,“许是家中颇丰,一心只读圣贤书,无需从事生产。”

苏大强却不以为然,“少爷这是给他们开脱,您明显知道我说的是谁。”

他说的,自然是那些从穿着打扮上就能看出是出身寒门的子弟,本身家庭就不富裕,还要供他们读书,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只不过,这些读书人的做派可不像是寒门出身的样子,努力要做出一副天子脚下人的派头。

“你管那么多作甚。”苏澈没理他。

苏大强只是嘿嘿笑着,看着某些考生,自是眼神不屑。

武举的榜单,自然还是在此前的考场。

校场之外,长街之上来人很多,不少竟是义愤填膺。

苏澈略微一想,便明白了,想来是关于自家父亲之前所说的择选一事,已经有不少人都知道了。

“听说未答新题的都不录取?”

“凭什么?”

“就是,凭什么,这武举是朝廷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