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画有眼力的书画鉴定家,有的人是出身于裱画业,有的会裱画。
古玩行有句话“三分画,七分裱”,可见古旧字画装裱的重要。琉璃厂装裱字画的手艺,可称世界第一。
裱画铺在早叫裱褙铺,用纸或丝织品做衬托,来装璜字画书籍,或加以修补使之美观耐久。裱褙必两层,书画正面向卧者,谓之辕;以无染素纸衬托其背者,称为褙口所以叫裱褙。京城至今还有裱褙胡同,很可能在明清时代,那里聚集裱褙铺。
京城装裱字画手艺是从苏城传来的,到了光绪年间,琉璃厂裱画铺装裱字画的手艺,精巧到旧书画虽破碎至不可分辨,甚至糟脆至呼气即能吹散的程度,仍能裱为原状,真可谓神乎其神,令人不可思议。
而这幅画居然是一位专裱大师的作品,孟子涛不禁感到奇怪了,打个比喻,就好像看到乞丐驾驶豪车一样。
可能大家觉得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要考虑到,这幅画在民国那会,根本不值什么钱,买下来的价钱,很可能还不比大师装裱一次的工钱来得高,换是你,你会花这个钱装裱吗?
这一点,显然不太符合常理。
正因为这样,孟子涛马上就动用了异能,但令他觉得奇怪的是,这幅画并不是什么画中画,异能给出的价值跟他估计的差不多。
“难道是自己猜错了?其实是哪位有钱的老板特点喜欢这幅画,所以找了位大师把它装裱起来?”
孟子涛心中疑惑,但他还是抱着宁可错了不可放过的念头,想要把这幅画收起来。
“孟老师,不知您觉得这幅画怎么样?”
“应该是张熊早期的作品,还算可以。”
孟子涛接着说道:“沈掌柜,我一位朋友比较喜欢海派画家的作品,但又囊中羞涩,买不起太好的,因此能否这幅画也让给我?”
对于张熊作品的价值,沈玄重也略有耳闻,再加上孟子涛又这么说,价值肯定不会高到哪去,他笑道:“当然没问题,这幅画就跟添头差不多,价钱您随便给吧。”
孟子涛想了想,给的太高吧,会让沈玄重觉得诧异,给太低也不太好,于是他干脆就给了一万八。
对这个价钱沈玄重已经很满意了,于是孟子涛直接给他开了一张支票。
由于要赶飞机,孟子涛闲聊了一会后,就提出了告辞,回去收拾了行李,坐上了返航的飞机。
…………
回到家,孟子涛开始为出国做准备,忙了一天,把工作上的事情安排好了。
准备出国那天的早上,孟子涛去了师傅那边,上回师傅得知他要去国外,就告诉他,在出国之前去他那一次,他有事情要交代。
孟子涛过来的时候,郑安志刚刚吃过早饭,师徒俩闲聊了一会,郑安志就说道:“子涛,你对追讨流失文物有什么看法?”
孟子涛说:“当然非常支持啊,可是应该十分困难吧?”
世界各国流失海外的文物数不胜数。以我国为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中国有164万多件流失文物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另有1700多万件散落在民间。
郑安志有些无奈地说:“对,确实非常的困难,特别是咱们的国家现在还不强盛,而且现在西方国家还一直抱着‘文物国际主义’,颇为可恨!”
孟子涛对这些也非常了解,长久以来,尽管我国与埃及、希腊、印度等文明古国不断要求西方国家无偿归还各自国家的流失文物,但英、法、美等主要的“文物流入国”均借口“文物国际主义”,对归还的声音置之不理。
2002年12月9日,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美国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19家欧美博物馆、研究所联合发表《关于环球博物馆的重要性和价值的声明》,反对将艺术品特别是古代文物归还原属国。
他们辩称文物作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其收藏不应也不必有国界之限,并声称自己的文物保护技术和设备先进,有利于更好地保存文物。
说起文物保护,孟子涛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条国外展出我国文物的新闻时,居然看到还有网友感谢当年文物被抢才得以保存的言论。
对这种言论,孟子涛相当的无语,搞得好像许多宝贝在国内的结局就只有毁坏这个结局,好像现在的文物工作者所做的都是无用功一样。
而事实上,恰恰相反,比如大名鼎鼎的《女史箴图》这幅画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相传为顾恺之所作,当然,现在的只是唐代摹本。但就算这样,这也是已知存世的最早的我国绘画长卷。
原画为清廷藏品,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时被盗,盗窃者是个对艺术一窍不通的老粗,英国驻印骑兵上尉。回英国以后,此画卷被他以25英镑卖给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作为行家认识到了该画的价值。但是当时的西方专家对我国艺术品的了解十分浅薄,他们直接请了一个东瀛画装裱匠,用东瀛的装裱方法而不是我国画装裱方法,和西方油画的习惯,把好好的长卷硬生生将其拦腰截为两段。
这种做法简直是千古奇闻,最严重的后果是,这种参照将其拦腰截为两段画的装裱方法造成了画幅表面的开裂,掉粉,暴露于光线等一系列不可逆的损伤。
孟子涛得知这些时,无疑是非常愤怒的。事实上,这种对文物不了解而损坏的现象,不止出现在了大英博物馆一家,其他欧美主要博物馆对我国卷轴画的处理也有同样现象。
说白了,就是西方博物工作者对东方文化的无知。去过大都会的都知道,中国文化是被放在埃及,古希腊罗马,甚至是古波斯和东瀛之后的。直到今天,欧美百姓对于我国文化和艺术的了解恐怕也很浅薄。他们又有什么资格去保存我国文化遗产?
但现实又是无奈的,没办法,谁叫东西在别人手里,而“文物国际主义”这种公然的强盗逻辑和“文化霸权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了主导呢?
郑安志接着说道:“事实上,除了‘文物国际主义’这个歪理邪说之外,还有其它原因阻碍着我国流失文物的追回……”
诸多文物流出国达成共识,以非法、非道德方式流失的文物,比如在战争中被掠走,以盗掘、走私等方式得以出境,均是追讨的主要对象,所有权不应存在争议。不过,真正界定流失在外文物“非法”与否,标准始终非常模糊。
有专家称,“善意取得”的情况让界定流失在外文物“非法”与否变得复杂起来。每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