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怕什么!
袁长文:“没错,这是个矛盾,那又怎样?”
医生玩味道:“这样的话,你所谓的斩杀就是一个笑话。”
袁长文:“笑话又怎样?袁长文这辈子,被人嘲笑的事情,还少么!”
医生:“那么,你依旧在意别人的眼光。你这句话的隐藏含义,其实是,‘你们等着瞧,总有一天让你们笑不出来,让你们跪拜在我脚下’,对吧?”
对吗?
对。
袁长文不会否认这一点,因为这就是“自我”,曾经的自己牢牢抓住这些“自我”不松手。
曾经的自己也认为,这些自我编织的定义就是自己。
但现在,除了那个傻逼背景,其他一切都是虚假。
相反,袁长文很谢谢医生能够提出这一点。如果仅凭自己来斩杀,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找到这个隐藏的自我定义。
不过,看见并不等于斩杀完成。
很早之前,袁长文就知道,自己背负着别人的眼光一路前行。做很多事情的选择缘由,都是别人怎么看。
我这样做,会不会有人笑我?
我如果这样,大家肯定都会觉得我这个不错吧。
要是下次遇到这种事情,我就这样,那么大家也就没话说了。
如果一旦有人指出,那么瞬间就会超级尴尬,脸红心跳加速,然后强装镇定借口否认。
袁长文还记得自己有过这种感受,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啦!
但此刻,依然没有斩杀掉这个自我定义,或者说这是“自我”的生存手段。
说是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哪里这么容易就能做到呢?
哪怕是愤怒的斩杀,这个自我定义依旧潜伏在阴暗角落。
你看,不经意间,袁长文的话语再次暴露这一点。
想想也是,那些沙漠中的建筑历经二十多年,不断的翻新加固,怎么可能一瞬间就被自己斩杀?
那些所谓的顿悟,估计也只是一小会的时间。
没有人可以从一次顿悟中,就斩杀掉所有自我编织的定义,然后立地成佛。
至少袁长文不相信!
斩杀自我编织的定义,必须要有时间在其中。甚至一不小心被那恶魔欺骗,从此在斩杀的道路上绕圈子,也不是不可能。
袁长文:“是的,这又是一个需要斩杀的定义。谢谢你,另外,袁长文发现,嘴上说很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需要时间。”
医生:“几年?十年,还是二十年?”
袁长文:“不知道,只有看一年之后,才知道究竟需要多久。不过,生活中那么多事情,现实随时都在跟‘自我’进行碰撞。
每一次碰撞,都是一次斩杀的机会。只要袁长文牢牢钉在‘我存在’那里,任何情绪都可以被斩杀。一次被杀死,那就再杀下一次。
相信,自我编织的定义,看起来坚固巨大无比。但只要斩杀开始,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我定义就会像燃烧的棉花一样,不需要继续斩杀,它自己就会顺势死亡。”
医生:“这些,都是你的猜测。”
袁长文:“科学,也不过是一种猜测。你明明不了解科学,只不过全世界都在这么说,你也就相信了。而且还是盲目相信,只要最高科研机构发表的信息,你就照单全收。
这种行为,跟中世纪教皇发表演讲,然后人们盲目的相信,有什么区别?自己就是权威,袁长文不需要别人的教导,根本没有什么好教导的。”
医生:“好吧,那我们继续?”
袁长文:“来吧!请鞭笞!”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三百九十章 修到真实20
小区。
老婆在家里焦急的团团转,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也不知道长文究竟怎样了?
真的在捕快府吗?
为什么会在捕快府,是犯了什么事情吗?
老婆回想起昨晚长文的种种异常,心里咯噔一下。
不会真的摒弃所有道德,然后杀人了吧?!
老婆很是焦急,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亲自去捕快府,是最好的办法。
但是,会不会被骗呢?
或者,是不是应该找个人陪同自己?
打电话叫闺蜜一起,可是,如果是骗局的话,我们两个女生不一样也是送菜么!
如果找个男生,会不会长文要吃醋?
而且,要是长文真的杀人被关在捕快府,自己叫人过去,岂不是大家都知道长文犯事了!
不行,不行,这样的话,以后怎么在大家面前抬起头。
好烦!
…………
…………
审讯室。
三人坐在那,助手迅速记录,医生问话,而袁长文有些跃跃欲试的兴奋。
医生:“就算你对梦想持怀疑态度,那么未来呢?不谈什么高大上的人生理想,最基本的未来呢?你如果进了监狱,未来就只能在那小铁窗里生活。
没有了工作,也没法跟朋友一起唱歌喝酒。甚至,你的朋友每次聚会都要谈论你,当作笑料或者警示。就算你最后出去,又要如何找工作呢?所有人都知道你有案底,别人会放心雇佣你吗?”
袁长文很想豪迈甩一句,老子不在乎!
可是,做不到,自己就算能欺骗别人,对自己的内心却是无能为力。曾经的自己,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种种行为和想法里,那更深一层的含义。
只不过,不愿意去看,不愿意跟人讨论,自己选择忽略罢了。
此时,医生讲的种种,不是恐吓,而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就是事实。
袁长文并不在意究竟会发生什么,他此刻只关心自己内心的状态。
明显,一阵焦虑出现,还伴有些许恐惧。
如果在以前,早就逃离这种状态,要么愤怒对骂转移话题,要么说服自己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袁长文仔细感受着情绪,将自己牢牢钉在“我存在”那里。
未来,永远都是人类恐惧的最大源头。因为未来具有不确定性,而对于充满控制欲的“自我”,这是一个很好的关注点。
每一次对未来的恐惧,都会在某些方面加强自我编织的定义。这样,一个“自我”的良性循环产生,越恐惧“自我”越强大。
想想未来的自己,也许四十岁了还在租房子,给不了首付,带着小孩经常搬家。
就算住在那里,也是别人的家,自己要防着小孩乱涂乱画,更不可能跟小孩一起在家里放肆玩耍。
那不是自己的家!
弄脏了要赔钱的!
怎么办?
努力工作,继续奋斗。但是自己已经四十岁,除了按部就班还能怎样?
这么多年的努力奋斗,都没有成效,为什么今年的努力就会有巨大的回报?
工作上的无力,金钱上的无助,“自我”不允许这种失落感。因为一旦长久充满失落感,很容易就会撂挑子,老子不干了!
什么成功,什么人生,统统滚蛋去吧!
这也是很多人,经历了重大打击之后,完全换了种方向生活。
袁长文知道,自己在恐惧在焦虑,哪怕知晓这一切不过是“自我”的玩弄,但仍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