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0 章(1 / 1)

手术直播间 真熊初墨 2000 汉字|12 英文 字 2个月前

股一样跑了进来。

见郑仁和另外一个人在研究片子,他怔了一下。

那张片子有什么好研究的?只不过出于医生的本能,孙主任在空气灌肠失败后才下意识的点了一张x光片子。

这张片子他也看了,只是单纯的肠套叠而已。

“介绍一下。”郑仁笑道“这位是我们医院普外二科的孙主任。”

孙主任迷茫的伸出手,没想到孔主任只是点了下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这位,是帝都912医院介入科孔主任。”

孙主任激灵了一下。

912医院,全国最顶尖的军区医院,也是全国最顶尖的大型三甲医院。

之前一瞬间微微不悦如云烟飘散,即便有,现在也没时间在乎这个。

自己小孙子正在麻醉,要开刀手术,哪还有时间去管别人对自己的态度。

“孙主任,我和孔主任都怀疑是肠道寄生虫病。一会做手术,你看看找病理科主任来掌一眼。要是寄生虫的话,术后需要服用相应的杀虫药物。”郑仁道。

孙主任有些不解,也有些茫然。

但既然郑仁这么说了,那不管要他做什么,肯定只会同意

“郑老板,你这诊断水平,可是把我这老家伙给甩的远远的了”孔主任笑了笑,没有嫉妒,也没有羡慕,只是陈述一个事实。

郑仁摇了摇头,换好衣服,和两位主任来到术间。

孙主任想刷手上台,但是两只手微微颤抖,一看就不能上手术。

郑仁压住孙主任的肩膀,道“孙主任,你观台吧。”

说完,吼了一句,“苏云!”

“干啥!”里面休息室里,苏云的声音传了出来。

这家伙仗着自己中午喝了点酒,在心脏手术后就一直在偷懒。反正那面有曹国振在看护,也不会有问题。

“刷手,上台!”郑仁见麻醉科大主任已经给孙主任的小孙子做好了全麻,便直接去刷手。

刷手,消毒,铺单子。

郑仁和苏云两人一起动手,迅速的做好术前的准备。随后再把手消毒,穿衣服,戴无菌手套。

无影灯的灯光很亮,有些刺眼。

“老板,什么术式?”苏云问到。

“剖腹探查。”

苏云的眉毛微微皱了一下,但是没有说话。

右下腹,腹直肌旁切口,5。

对于成年人来讲,5是小切口。但对于一个11个月大的婴幼儿来讲,这个切口已经很大了。

与此同时,杏林园直播间开放。

现在术者越来越不上心了,直播次数好少。

说的跟每天直播阑尾炎手术你都会看似得。

别说,今天的手术,还真就是阑尾炎。不对,怎么还有肠套叠和肠道寄生虫?

第一时间进来的医生们一边释放手速,用弹幕聊着,一边看患者的病史。

随后,大家的兴致就来了。

婴幼儿,11个月,肠套叠空气灌肠无效,还诊断了肠道寄生虫。

如此复杂的疾病,还是这么小的一个孩子,手术难度呈几何数级上涨。

好奇怪,术者是怎么看出来肠道寄生虫的。

资料里不是有一张灌肠后的点片么?我估计是根据影像资料诊断的。

不能啊,那张点片……我是搞影像的,我去仔细看看。

直播间画面里,术者手起,刀落,少量鲜血被蘸掉,电烧止血,钝性分离,术者和助手、器械护士的配合如行云流水一般。

545 乡村透视神医

腹膜保护,郑仁打开小患者的腹膜。

一团拧劲儿的肠子出现在视野里。拧的比较紧的位置,已经出现苍白、缺血的痕迹。

本来孙主任还在郑仁身后,以术者的视角去看。

当看到肠道缺血的迹象后,他的脑子猛然一晕,身子栽晃了两下。

“嫣然,扶一下孙主任。”苏云眼观六路,早就注意到孙主任脸色惨白的样子。

“给他推20高糖。”苏云少见的没有张嘴开喷,而是让巡回护士给孙主任用点能量。

郑仁把手里的尖刀拍到患者的腿侧,然后用双手开始捋肠子。

他的动作很小心,很轻柔。

肠套叠型的肠梗阻本身也不是多重的病,手法复位特别简单。不像是多次腹腔手术后的患者,腹腔内肠道黏连的一塌糊涂,需要用极高超的手法才能游离、分解。

那种高难度的郑仁都游刃有余,更不要说眼前这种了。

不到一分钟,肠套叠松解完毕。

郑仁一伸手,一块浸水、半干的大纱布垫覆盖到肠道上。

“稍等等,让肠道恢复供血。”郑仁道。

“老板,你怀疑什么病?怎么还剖腹探查呢?”苏云好奇,问到。

“肠道寄生虫,估计是在盲肠里繁殖的。”郑仁道。

“乡村小寡妇与透视神医,都跟你说了,这种网络小说少看。看多了,智商都下降了。”苏云鄙夷。

“我和孔主任都是这么认为的。”

“……”苏云恨的压根痒痒。

郑仁这货是挖个坑等自己往下跳。

可以喷郑仁,但是帝都的大主任们都和苏云的老师是一辈人,他可不愿意随便得罪。

万一什么时候开会,老师把他往前面一领,结果发现对面的主任被喷过……

苏云做事情还是有分寸的,只不过海城这地儿除了郑仁之外,没有让人能保持分寸的人。

当然,老潘主任除外。

而郑仁……不喷他两句,总是不舒服。

孔主任站在一边笑道“要不是郑老板提醒,我也没注意到有肠道寄生虫的可能。”

苏云无语,只是低着头看那块温盐水大纱布垫,好像上面绣了花一样。

杏林园直播间里,弹幕乱飞。

这种手术的间歇期,正好是医生们交流的时候。

术者是怎么判断的,我怎么没看出来?

那只能证明你水平低,我刚刚把点片图像发给帝都医院的林老,可惜这里不下载,像素有点小问题。

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和哥伦比亚大学医疗中心分别在三年前和五年前有两个个案报道,都是婴幼儿空气灌肠失败后开腹,发现盲肠处有寄生虫的案例。

咦?什么文章,我去数据库搜索一下。

the jourrics ,时间……你自己找关键词。

能上杏林园的,都是一批精力充沛,而且好学、肯钻研的医生。

全国范围之内,这些医生为数不多,往大了说也就几千人。而且绝大多数都聚集在帝都、魔都等高等三甲医院。

毕竟,类似于海城市一院的这种小医院,学了那么多东西,也没有施展的空间。地方三甲医院,还是以常见病的诊疗为主。

这是医院性质决定的,而且和医院的基因有关系。

比如说协和,庞大的数据库,是让所有想要上进的医生都眼红不已的一个存在。

传说有一个八九十岁的外地老爷子去协和看病,说是从来没去过协和。但护士把资料录入,马上蹦出来老爷子在1950年到协和看过病,资料详尽。

连患者都忘记的事情,协和却记得。注1)

所以,协和是最顶尖的医院,不是没道理的。

同样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