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很大。”
“第二,做完内镜手术后下食管支架。球囊扩张的时候,支架要顺应压力,不能让局部otsc吻合夹夹闭的组织出现缺血的情况。”
郑仁一边讲解手术过程,一边用眼角余光看着权小草。
她开始很兴奋,郑仁觉得自己说的就是她心里想的。可是当说到第二步的时候,权小草开始迷茫起来。
“下支架的目的是避免有消化液侵蚀,这一步做或是不做还在两可之间。”郑仁继续道:“我还是建议做的,这样可以缩短患者的康复期。”
“嗯,我话说完。”郑仁站在阅片器前,环视办公室里的众人。
“郑老板,您做过么?”罗主任问道。
“没有。”郑仁笑了笑,“看报道的时候看过,原理很简单,有初步的数据支持。”
“根据报道,arezzo等医生对14例结直肠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进行otsc吻合夹治疗,其中8例急性结直肠吻合口瘘,7例在内镜下成功闭合;6例慢性结直肠吻合口瘘,5例成功闭合。”
“galizia等医生对3例roux-en-y术后吻合口瘘患者进行otsc夹闭合,手术全部取得成功。”
“现有的数据样本有点小,所以只能说是试试看。这是一种新兴起的内镜治疗方式,我觉得很适合目前的患者治疗。”
“郑老板,要是胃、食道吻合的吻合口瘘可以么?”陆教授问道。
“理论上来讲是可以的,胃壁的弹性更大,相对难度会降低很多。”郑仁说完,看了一眼方林,随后继续说道:“到底能不能做,还要更多的数据支持。”
方林看见郑老板的目光,心中一动。
权小草是什么人,他心里一清二楚。只是一个学生,可人家接触内镜,在郑老板的启发下开始研究微创治疗。
虽然人还不算是912的人,但是经过这么一场场事情,留在912已经是必然的了。
这种人冯教授怎么可能放走。再说,即便是胃肠外科不珍惜,看罗主任的样子,估计是要动手把权小草给挖过来的。
一个学生都能走到今天这步,自己呢?方林开始琢磨起来。他也知道手术的趋势就是创伤越来越小,手术越来越精细。
原本的胸科手术从大开胸到腔镜,现在腔镜手术基本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什么袖切之类的,原本大开胸都很难搞定的手术现在已经全部用腔镜进行治疗了。
难道以后还要发展为内镜手术?
方林有些迷茫,看样子日后要找云哥儿好好聊聊这方面的事儿。
“陆教授,患者情况怎么样?我建议还是准备急诊做吧。”郑仁道,“主动脉这里外膜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可能会……”
“好!”陆教授没等郑老板说完,马上答应。
打个喷嚏患者就没了,这种事儿肯定要避免。再说,要是今天做手术的话,看样子郑老板要跟着上。
有郑老板在,直接把问题给解决了,自己没理由拒绝。
“行,那准备一下吧。”
“郑老板,otsc吻合夹您那有么?”陆教授小心翼翼的问道。
“我这面有,而且小草也做练习,应该也有。”郑仁看向权小草。
权小草用力的点了点头。
见郑老板拿着手机去打电话,罗主任稳稳的坐在椅子上,心里想了很多。
内镜手术,很多时候都只是一种思路上的变化。
从无到有的这一步是罗主任亲身经历的,他很清楚其中的艰难。但坐在从前的艰难上再无寸进?罗主任不这么认为。
otsc手术,看看郑老板的,要是合适自己是不是可以开展一下呢?
想着想着,罗主任微微摇了摇头。otsc手术主要目的是治疗各种吻合口瘘,这是针对外科手术并发症的一种补救措施。
自己那面患者源肯定是没有的,就不用想了。倒是那个小学生,怕是有了一个一飞冲天的好机会。
2697 你是要上天么
因为是胸科手术,郑仁先给苏云打了个电话,告诉他要做相关的手术。然后联系冯旭辉,让他带着otsc吻合夹过来。
otsc吻合夹并不常用,郑仁在刘晓洁提的箱子里见到过。不过不着急,患者这面准备急诊手术,术前准备再加上手术签字什么的没1个小时上不去。
“小草,跟我来一下。”郑仁嘱咐方林准备好之后给自己打电话,随后喊着权小草下楼。
罗主任看了一眼,也跟了上去。
“罗主任,您这是要去听听?”林格笑呵呵的跟在罗主任身后问道。
“现在技术进步的真是快,我刚掌握了一样,其他的就又涌现出来。不像是以前喽,学点什么能吃到老。”罗主任有些落寞的说道:“有时候觉得自己真的老喽,完全跟不上节奏。你看看郑老板,这种手术都没做过已经备了耗材。”
“怎么会!”林格笑道,“您的这个心态可是不老。”
罗主任笑着摇了摇头。
“要是换其他医院,有您这种德高望重的大主任在,想开展新技术都很难。”林格轻轻说道。
他这句话里的意思有很多,罗主任心里明白。
在还要开大刀的年代,一般医院的“老”主任在学会了技术后,把技术当做是自己的傍身绝技,把科室看做是狼群。科室主任就是头狼,打压一切敢于觊觎自己的宝座的任何人。
只要对自己有威胁的医生就不让上手术,这就是主任天然的利器。
有天赋的医生都会遭到打压,不管是桀骜不驯还是跪舔,只要主任保持“清醒”,他们都不会有好果子吃。至于老主任,临到退休的时候都不会把重大手术的权利交出去。
这样做的话可以保证他在退休前可以凭借技术碾压占据制高点。
哪怕是退休后,返聘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毕竟高难度的手术没人会做,有患者需要,那怎么办?!
随着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腔镜技术的推广,这一切在最近二十年里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林格说的事儿只有罗主任这个岁数的人能听懂,懂到了骨子里面。
高铁、航空的普及让飞刀成为现实。技术碾压?一个地方医院的小主任还能碾压过帝都的带组教授?开玩笑。
而随着国内经济的上行,腔镜技术的开展也打破了技术瓶颈,所以这二十年来医疗界的改变是巨大的。加上人员流动的放开,地方上的老主任再也拿捏不住小大夫。
可是这条规则并不适用在罗主任身上。
本身他就是国内顶级三甲医院的主任,全国最早一批搞内镜技术的人。无论是技术还是前瞻性都数一数二,要想打压某个人,不要太简单。
罗主任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一时间不清楚林格和自己说这个是为了什么。
医务处的人心多脏啊,说的每一句话听着像是闲聊,其实都有深意。
罗主任仔细琢磨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