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66 章(1 / 1)

手术直播间 真熊初墨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出来的时候光溜溜的,村子里男女老幼说这事儿说了好多年。

这回更羞耻了,杨立新马上坐在卫生间的马桶盖上开始上网找解释。

他需要一个理由,证明自己不是马上风。童年的阴影面积是那么大,足足有三室一厅大,以至于把他整个人都笼罩在其中。

没用多久,他就找到了一个诊断——周围性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

这种病又叫“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

据说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参照很多图片,杨立新觉得自己就是这病。

不是马上风,他长出了一口气。悄悄的穿衣服,下楼找了一家药店,按照网上的说法购买了药物。

口服了三天对症的药物,杨立新嘴角有点歪的症状明显缓解。这回他放了心,心中庆幸幸好不是马上风。

又过了几天,完全恢复正常,本来还准备去针灸一下的,这回也不用去了。

杨立新并不担心自己有其他病,单位每年体检,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年纪轻轻,不抽烟不喝酒,除了加班熬夜、偶尔的偏头疼之外没有不良癖好。

不可能是大病,杨立新有着自己的判断。

从那后,每次和女朋友亲热的时候,他都很扫兴的要先看一圈窗户有没有关严。

虽然扫兴,但他觉得这有必要。

这几个月来,也没有再出现马上风的情况,渐渐的杨立新自己都要忘记了这件事儿。

只有女朋友偶尔会提醒他去医院看看,是不是中风之类的问题。但杨立新没在意,自己还不到30岁,没有不良嗜好,怎么会中风。

最近几天帝都气温变化大,杨立新不小心感冒了。又加上公司的一个大项目开始,他在其中担任很重要的工作,只能硬撑着熬夜加班。

他没什么怨言,只要来到社会上,生活就褪去之前的温柔,开始展露狰狞的一面。

换句话说,前戏结束了!

这一切都是自己必须要承受的,等以后结婚生子,更艰难的时候还在后面。

又是一个通宵,上午开完例会,交代了工作,杨立新准备随便找个地儿歇一歇。

鼻子里不通畅,满满的大鼻涕。

他找了一个没人的地儿摘掉口罩,拿着纸巾开始处理一下鼻腔过多的分泌物。

感冒就这点最讨人厌,鼻塞让人头晕眼花的。

杨立新用力擤鼻涕,忽然感觉到脑子“嗡”的一下,眼前满是金星。

他想扶住洗手台,可右手像不是自己的一样,一点力气都没有,整个人直接一歪,头撞到洗手池上。

正好有一个同事来上卫生间,他看见杨立新好像不对,马上把他扶起来。

“小杨,你怎么了?”同事焦急的问道。

“呜噜呜噜……”杨立新想说话,可是说出来的却是含糊不清的言语。

不光是同事,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自己这是怎么了?虽然头疼欲裂,但他却知道自己出事儿了!

努力伸出手,寻求帮助。

同事连忙拨打120急救电话,把他送到了912医院急诊科。

……

周立涛正在值班室里和郑仁、苏云聊天。

现在郑老板越来越忙,能来急诊科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周立涛很珍惜这样的机会。

外面护士大声的喊周总,周立涛知道是来急诊了,他马上站起来,不好意思的说到,“我先去忙。”

“去吧去吧。”苏云挥了挥手,“我们也去忙了。”

“要干什么去?”

“周末要去丰县飞刀,那面又发来一个病例,胰头肿物、肠系膜上静脉受到侵犯,看情况要做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

“片子发过来了么?”

一边往出走,郑仁一边问苏云。

“应该快了,回去看一眼。”苏云道。

走出值班室,周立涛一溜小跑去了抢救室,120医生给他介绍病史。

郑仁隐约听到几句话,27岁……怀疑脑梗……

这也太早了吧,而且现在是夏天,脑梗还没到高发期。这么年轻的脑梗患者,估计是抽烟喝酒样样有。

谁知道呢。

因为怀疑是脑梗,郑仁也没多想。

路过急诊抢救室,他顺便往里面看了一眼。

人群中,系统面板血红,如此刺眼。郑仁看了一眼,果然是脑梗塞,便径直离开急诊科。

可是下一秒,他的脚步忽然顿住了。

不对,下面还有诊断!

2300 对你的考验

感觉到郑仁忽然停下来,苏云回头看他,嘴里唠叨着,“走啦。”

“嗯。”郑仁嘴里应着,身体却很诚实的转过去,回头走到急诊抢救室。

“有问题?”苏云瞥见周立涛在熟练的抢救、安排人手送患者去ct室检查,并且叮嘱要是患者有脑梗就直接送到神经内科。

这都不算,周立涛正拿着手机,拨打神经内科住院总的电话。

看样子是要提醒那面,准备急诊溶栓。

脑血栓诊断明确后,在3~6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并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挽救缺血半暗带,是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最佳措施。

溶栓的时间越早越好,对于这种急诊抢救而言,一寸光阴一寸金。每耽误一分钟,都有可能给患者留下后遗症。

毕竟是27岁的年轻小伙子,要是有什么后遗症的话,会影响大半辈子生活质量。要是活动都不方便的话,还怎么挣钱、养家、糊口?

郑仁知道自己看见的诊断和急性脑梗相比还可以慢慢来,他也没说什么,只是摇了摇头。

一名医生陪着,患者家属和护工快速推着平车在郑仁身边走过。平车的车轮碾压大理石地面发出的隆隆声,让郑仁有一种回到了海城市一院的感觉。

“老板,是不是特别想回急诊科当住院总?”苏云笑呵呵的说到。

“我又没有病。”郑仁道,“你不觉得这个小伙子太年轻了么?”

“再年轻的心梗、脑梗都见过。”苏云不屑的说到,“回了,去看一眼梅哈尔博士。”

“好。”郑仁看周立涛果然在给神经内科打电话,说明患者发病时间。

从发病到现在还不到1个小时,要是上手术、溶栓,估计能控制在3个小时以内。

患者大概率可以完全康复。

只是一会还要去神经内科提醒一下医生,郑仁心里记下了杨立新的名字。

“后天去丰县,等咱们回来,富贵儿也该走了。”苏云道,“时间过的真快,再几个月诺奖就要有结果了。”

“你很担心?”

“还好。”苏云笑道:“从前觉得没什么可能,但自从老罗切过之后,我觉得没可能拿不到。”

“你这种莫名其妙的自信是哪来的。”郑仁笑呵呵的用苏云经常说的话回了他一句。

“其实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想,临床医生可真是一群面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