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02 章(1 / 1)

人能进入到这个领域;其次就算抵达了,那个人也不一定适合进行试炼;最后来的那个人能否值得托付也无法确定。如果他执着于自身的立场和理念,无法跨越执着和先入为主的偏见,即便进入下一个领域,也只会加速世界的毁灭而已。

英雄,身而为英雄,不光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忍受苦难的毅力,更要有视集体利益大于个体利益的坚强意志和信念,只有这份执着和不惧牺牲的品质,英雄才能带领自己的族群于逆境中奋起,面对绝望亦战斗不息。这种特性的具体表现就是敢于舍弃。舍弃不必要的情感,不被不必要的事情干扰视线,坚强到敢于赴死,只留下了对整个种群的爱,为了这份爱不择手段。

这份爱看似无私伟大,也确实可以做到在复杂极端的环境面前做到毫无留恋,能把“超人”的特性发挥到极限,但其过于纯粹。

在惨烈的战争甚至末日废土之类极端环境下,唯有靠“纯粹”才能生存下去,但“纯粹”的另一面是狭隘,即拘泥于自身的立场和信念,无法宽容和客观的看待问题。这种过于坚守自己的正确很可能会在接下来的领域中导致错误的选择。

为了确认他是否具备进入下一个领域接受试炼的资格,

“你……愿意原谅‘李林’吗?”

个体即群体,群体即个体。

李林的所有行为,其产生的后果及相关责任,全都可以算到情感记忆模块中的亡灵们身上。

这不是什么连带责任,没人会接受“砍人的是右手,左手是无辜的”之类的逻辑,包括罗兰在内所有受害者都有资格怨恨他们,同样也有拒绝原谅的权力。

罗兰沉默了一瞬。

在短暂的片刻里,一路走来的回忆在心中翻涌,经历了众多的邂逅与分别,如今他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准确描述此刻的心境。

“我……想,我真的,能……”

不是勉强自己硬说出违心的话语。

那是发自肺腑的感言。

没有怨恨,没有激动,只有疲惫。

罗兰并不想要战斗。

置身于不战斗就活不下去,或是看不下去,只能用战斗去解决的状态之下,他根本无从选择。

他只能战斗。

说到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无疑就是李林。

“为何不怨恨,为何不憎恶和埋怨,为何——仍能原谅?”

原谅……?

罗兰蹙起并不存在的眉毛。

“其实那应该不能算是原谅吧。……只是我不想去怨恨,怨恨没有任何意义。”

罗兰知道,有人会把这当成是他脑子有毛病的证据,也有人会指着他的鼻子骂“圣母癌”。

他知道必然会有人有这样的反应,那些人是基于什么做出反应,他大概也知道。

即便如此,他也不愿去恨,在接触了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之后,他也无法去恨。

怨恨与憎恶不会产生任何正面的作用和意义,不管怎么去怨恨,怎么去声讨和复仇,失去的东西也不会回来,怨恨的对象也不会知道他心中的痛苦和酸楚。

怨恨的尽头只有无尽的空虚——他已经再清楚不过。

更不要说——

“我不想因为怨恨,堕落成怨恨对象的模样。”

那不是故作姿态,也不是自命清高。

那是在看完了盖亚、阿赖耶识和李林的悲剧后,作为一名后来旁观者的一丝矜持和自省。

18.黄金的终焉(四十)

“真是狡猾的回答。”

记忆管理者第一次浮现出表情,苦笑的语气像是抱歉又像是松了一口气。

“先不谈深层领域的家伙们是否接受,你觉得你这个回答,其它人能接受吗?”

“大部分人没法接受。”

承受了各种各样的灾难,最后还被卷进世界灭亡的危机。

就算被告知怨恨没有意义,不跨过过去就没法面对未来;就算心里知道满怀恨意的拳头打下去,失去的东西也不会回来,已经发生的过去不会因为现在的行为有任何改变。但没有谁能就这样舍弃无处宣泄的情感,接受这种“理性的选择”。

知性生命是无法舍弃感性的,缺少了感性的生命是不完整的。

所以会愤怒,会怨恨,还会对此感到疲惫。

自己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承受着什么样的痛苦走过那段日子,就算用嘴巴说出来也没人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感同身受”。一想到自己承受的全部苦难被人拿来充当慷慨的资本,自己在不知情之下被别人代表了……

没有一个人可以接受这种事。

“我只能代表我自己,通过自己调查,自己思考,自己判断来得出属于我自己的结论。我的结论是‘我难以释怀,也很难原谅,但我不愿去怨恨’。不光是因为怨恨不会产生任何结果,还因为那会让我离期望的世界越来越远。”

世界也好,知性生命也好,都不是美好的。它们都无比冷酷且残忍。

但罗兰并不认为那是世界和众生应有的模样。

他不愿那样想。

不堪入目的卑劣、目不忍睹的疯狂、不忍直视的残酷——他已经见过太多太多。另一方面,他也目睹过高山仰止的圣洁、无私、勇敢。若能选择,他期望世界是高洁的,而非卑污的。

世界本应是美丽的。

这是他发自心底的祈愿。

或许为了在残酷世界中活下去,不择手段必不可少的。可不择手段和冷酷无情都不是正确的,更不应该成为永远唯一的准则。为了不屈服于现实,为了抗拒被工具理性所支配而战斗——这并非理想,而是心中的矜持。

或许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相同,或许世界和众生还是会走上和地球相同的道路,或许世界和知性生命根本不值得相信。但罗兰愿意相信。至少,只有下定决心迈出第一步,迎接现实的挑战与不合理的苛责,这才有可能开辟出全新的道路。

所以——

这真的不能算是原谅。

“你们想要的,其实也不是原谅、忏悔、赎罪之类的吧……你们真正想要的是更加根本的,也更纯粹的——这个世界不该是这个样子,想着要改变世界。”

生前承受了笔墨难以形容的痛苦,死后也无处可去,只能以亡灵的形式被滞留在现世。

亡灵……人工生命体们期望的是什么呢?

还在怨恨着人类和世界,想要让大家一起万劫不复吗?

不对。

他们之所以还会留下试炼和机会,恐怕是有所期望,而他们的愿望——

“‘结束这一切,不要再重复同样的悲剧’——是这样吧。”

短暂又漫长的沉默后,记忆管理者回答到:

“没错。”

苦笑褪去,迷惘和疲惫浮现上来。

“没错,如你所说。事到如今,这一切已经是个彻头彻尾的错误,我们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