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40 章(1 / 1)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2000 汉字|17 英文 字 2个月前

弹,别名缩退弹。其杀伤原理为蒸发湮灭引发空间塌缩的作用原理来产生一个绝对闭锁的空间,以自身引力不断收缩,这样处于绝对空间之内的任何物体将会由于自己所产生的引力而最终引起无法逆转的坍塌,简单的说,就如同将对手变成一个衰退的恒星,使其自身转变成黑洞,不断的自我破坏,从而达到毁灭的目的。

听上去似乎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实际上那是连光速都来不及逃逸的刹那,且威力极其惊人。湮灭的物质密度和单位能量越大,其转化为空间塌缩后产生的威力也越足。一枚五百公斤航空炸弹大小的引力子炸弹可轻易产生等同于十亿吨级巨型氢弹爆炸产生的破坏效果。以雷吉当下每立方厘米160克的密度(比钢的密度还高二十倍,与太阳内部密度相同。作为对比,地球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5.5克,人体密度仅为每立方厘米1.02克。作为直径三十公尺的球体,雷吉的质量为56509016.301851吨)与持续进行核反应,释放能量的特性,其湮灭塌缩后产生的能量几乎可以媲美一次太阳爆发。

这种威力的炸弹不要说在地面上爆炸,就算是在距离地面五百公里至两千公里的高轨道上爆发也是极度危险的。实际上就算雷吉没有自爆,其高密度结构产生的引力也会对地面产生严重影响,从潮汐、磁场、行星自转,各式各样的影响和灾害都会一一显现。为了避免以上问题,所以才由斯洛斯和格拉托尼将其封闭,运用跃迁通道产生的引力偏转抵消掉其巨大质量产生的影响。如果决定启动爆炸,则将整个空间封闭转移,彻底断绝罗兰逃走和存活的可能性。

——就个人而言,我是很期望能启动爆炸程序的。

人会期望直到死时起码还能保持人的外形,刀剑若有期望,也必是希望能折断于战场之上。

不是被挂在墙上作为装饰,不是被当成仪式上用的祭器,不是被供奉起来接受观瞻。只是作为兵刃,作为杀人的凶器,在充斥着怒吼、悲鸣、惨叫、欢呼的战场上迎来折断的终末。

这不是自杀。

这是身为刀剑的矜持和期望。

——你所相信的可能性和希望,所谓生而为人的矜持又如何?凭借信念、羁绊、期许、传承,就能跨越绝对的力量差距乃至科学之壁吗?

绝无可能。

二绝对比一大,丢出去的石头终究会落回地面,日落之后必然迎来黑夜。这些都不是差距,而是必然的定律。人类或许可以传承信念,持续进步,藉此不断挑战极限和不可能之事。可没有人可以去挑定律,发明永动机终会失败,炼金术炼不出黄金,长生不老药从没有哪怕一次成功——挑战定律的结果除了失败还是失败。

人类想要挑战神,同样也不可能获得任何形式的成功。

但是。

人类的历史,智慧生物的历史,即是不断挑战极限的历史。即使被嘲笑不断重复相同的错误也罢,被揶揄从未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也罢,脚步从未停下。新生的孩子终会踩着前人肩膀攀上新的高峰,不断向新的高度和极限发起挑战。

同样的道理,就算现在能干掉罗兰,遥远的未来也可能出现能超越罗兰今日成就之人,终有一天,他们或许能攀爬到与那位大人同样的高度也说不定。

托付期望,传承信念,挑战极限——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类在雷吉眼中十分美丽,美的让他感到畏惧。

后生可畏。

16.不存在地区(三十一)

斯洛斯、格拉托尼、雷吉三人正沉浸在与罗兰同归于尽的亢奋和所谓的死亡美学中不能自拔的时候,在他们下方,战斗正趋于白炽化。

白热化已经无法准确描述当前的状态,过去用于形容空战惨烈的“三分天空七分血”现如今居然都显得充满温馨和人情味。

那是死亡的暴风雨,是毁灭的龙卷风,是破坏的飓风。当暴力和杀戮集中于一处,以超越声音数倍的速度疯狂起舞时,那就成了聚集铁、血、火三者的巨大漩涡,一切不幸被卷入的物体全部会化为齑粉后焚烧殆尽。

十四架机体皆以五倍音速飞行,冲击波、光束、爆炸、导弹、流体金属、高周波锁链剑不断交错冲突,远远看去就像是正在酝酿雷暴的漆黑云团。

钢铁之蜂振翅冲出自上下左右杀来的立体火力网,激烈的风压扯碎了烟雾。

无数细小的银光从沙拉曼达II身上分裂开来,那是用流体金属挥出的斩击,数以亿计的纳米机械用电磁力紧密结合,以机体为中心,如线般纤细的流体金属化作数个圆圈做持续的圆周加速运动。持续转圈产生的离心力与机体自身加速惯性相结合,细如蛛丝的流体金属亦能轻易断金分铁。

靠着流体金属和自身优异的机动性能,沙拉曼达II所向披靡。哪怕是怼上独角兽、石斛兰这些一代名机,非但不落下风,在高速机动战时还能隐隐压对方一头。

如今遇上同样以高速机动性能见长的沙拉曼达III,且对方数量多达一个加强中队,包括临时指挥在内足足十三架。过往的辉煌和经验似乎已不再能发挥作用。

对方不仅有数量和性能上的优势,更依托区域战术网络将协同配合作战能力提升到了极致,那是十三个个体,同时也是一个无限接近个体的整体。

黄蜂的凶猛难缠,章鱼的灵活诡诈,狼群的分工明确,阿米巴原虫的多变及适应力——集齐以上要素的便是这个沙拉曼达III加强中队。

听上去有些怪异,但沙拉曼达III的表现确实就像上面所说,集种种特性与一体,将沙拉曼达II死死压制住。

虽然没有燃料的问题,人工智能也不会感觉到疲劳。但连续不断的极限状态机动不光会对搭乘员造成损伤,也会使机体框架和零组件持续损耗,最终金属疲劳积累超过阈值,引发事故甚至是空中解体。

不能再这样纠缠下去。

沙拉曼达II的人工智能如此判断,机体微微一振,迅速向高空爬升,被甩到下方的敌机群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迅速紧跟过来。

一如所料。

无数银光如自机体周围爆发开来,银光的暴雨对准逼近的敌机撒下。

乍看之下毫无章法地撒出的弹幕中的每一根针,都仔细地瞄准了对手的要害。

锃的一声,几架追的太急来不及做出闪避动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