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27 章(1 / 1)

确定位。”

从共和国赶来的技术员如是说到。

除了蜉蝣型,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威胁是预警型。其每天有至少二十个小时悬浮在两万至三万公尺的高空,一边俯瞰大地,一边操控包括蜉蝣型在内的大量“军团”。小股部队利用隐形进行渗透的战术或许能欺瞒浮游型一时,可很难瞒住高空待机的预警型,一旦被发现就等于前功尽弃。

因为有这一层限制,所以要投入此次任务的部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数量越少越好;隐形能力越强越好;速度不能太慢,不然发生万一时逃不掉;速度不能太快,不然高速移动产生的气流气压变化也会被捕捉到;操作不能太粗暴,不然容易出状况;操作不能太谨慎,不然无法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任谁看见这份清单都会发自内心的问候罗列条件之人的女性亲属,这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压根是不打算让人接任务。

能实现这种要求的装备也好,能满足以上要求的操作者也好,共这世界上根本没有。

没有装备也没有人,这是要让空气去执行任务?

非也。

能执行这项任务的装备和人员确实存在。

经由帝国顶尖技术团队一手打造,融入了大量尚未普及的最尖端军工技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载人无人机——沙拉曼达II及其操控者马赛。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他们更适合这项任务的了。

——战术验算网络无二类以上警讯。

——了解,请继续保持现有移动频率,三分钟后进行一次较深入的试探。

——警告,此行为很有可能强化预警型的关注等级,不排除对方提高警备等级,扩大内层警戒圈,增加与本机接触的概率。建议取消该战术行为。

——驳回,不更深入试探,无法增加情报精度。

——了解。

人工智能没有起伏的声音消失,马赛忍不住在心中微微吐出一口气。

为了加深与机体的同步,以便提升机体的控制精度,马赛不但服用了能稳定精神、降低情感波动的药物,还使用了控制系术式减轻精神疲劳,强化思考验算速度。现在他正处于明镜止水的状态,情感波动趋于停止,但叹息并不会因此就彻底消失。

对于此次作战,马赛是有所保留的。

不是胆小、过度谨慎之类的原因,经历了那么多事情,如今的他早已不是那个蜷缩在帝国阴影里的少年了。

之所以会产生疑虑,纯粹是基于理性思考和辩证思维。

16.不存在地区 (十九)

帝国式思维乃是一种合理性至上的绝对理性主义。

外人常常会批判这种最大限度排除感性要素的思维模式冷酷无情,过于非人。可真正面对利益分配、政治角力、战争胜负之类的事情时,大家的表现都很实际。阿尔比昂人以现实到可怕而闻名,塞雷斯八面玲珑,拉普兰长袖善舞,公国干脆就不在乎吃相了。

人们或许无法从情感上接受帝国式思考方式,但没有谁能够否定其理论上的一贯正确性和解决问题时的有效性。

马赛正是如此。

虽然已经决定和帝国分道扬镳,可一旦遇到问题,他还是习惯压抑并腾空情绪,以接近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和自身。

站在第三者的位置上审视这个计划,恐怕除了“疯狂”、“赌徒”、“脑袋发热”,恐怕想不出别的形容词。

马赛对军事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对战略战术问题,他提出的见解也只能说具备一定程度的常识,谈不上深入钻研,精辟入理的见解更是鲜有。不过他很清楚“系统”和“个体”之间的差异。

帝国的教育系统从孩童时代就对各层级公民灌输等级意识和集体主义。“个体的力量微不足道,集体的力量可以劈山填海。”、“等级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没有秩序,没有上下,社会与国家只会崩溃。”——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成长的马赛,很清楚“系统”对“个体”有着何等巨大的优势。

将这种认知套用到军事上,那就是“体系”与“单个武器系统”之间的对抗。

人们在谈论军事话题时,很喜欢把两件武器拿出来对比,通过比较基本性能参数来评价武器之间的优劣。这种横向对比简单易懂,就算非专业甚至连业余爱好者都算不上的普通人也能够轻松愉快地评头论足一番。可如果真正的军事专家用这种办法来对比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那就不是贻笑大方,而是会被直接拖出去踩死。

军事本身就是一门极为严谨的科学,技术越是进步,装备、编制、后勤也越是膨胀、复杂化。古代那种靠武将个人的勇武和一两个军师的灵光一闪获得某一场决定性战役,一举扭转整个战略态势的事迹,在进入工业化时代后注定不可能再现。如今的对抗乃至战争,其本质是体系之间的对抗。即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之间的对抗,军队多兵种合成作战体系之间的对抗。单一的武器优劣对比所能产生的影响最多也就显现与基层单位之间的对抗,连队一级就是上限,根本不可能影响整个战役,更不要说整体战略。

这场战斗也是一样的。

吾等为数众多,故名“军团”。

这是“军团”名字的来源,其庞大的数量可谓是最大的武器,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或者说少有人意识到,其建立在庞大数量之上能适应各种复杂作战环境,足以应对任何敌人与谋略的完整作战体系是一件同样威胁十足的优势。

除了极少数特殊个体,群体作战一直是“军团”基本战略。侦察兵、突击兵、炮兵、空军、战略打击部队、后勤支援保障部队……诸兵种一应俱全。配合庞大的基数、不知疲倦不畏死亡的特性,碾压任何一支军队都不在话下。

眼前观测到负责警戒、护卫的“军团”就包括预警型、蜉蝣型、空战型、侦查型等四种,D线内侧的警备必定更加严密,完全有可能配置包括猎杀型在内的特殊规格机体。按照最糟的设想,亲卫队战斗力最强的成员也有可能承担护卫及湮灭证据的工作。单从战斗力来看,其实际战斗能力足可与数万至十几万不等的“军团”匹敌。

相对的,“自由军团”投入的战力只有一架“沙拉曼达II”和十几名精锐战力,将后勤保障人员也全算进去,满打满算亦不过三百余人。数量、体系的完整性、支援保障能力、综合战斗力——不管比那一项,落差都是大到令人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