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82 章(1 / 1)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2000 汉字|11 英文 字 2个月前

吉尔曼尼亚帝国的前身就是财团,其对待工人运动和平权运动的态度不言自明。在此之上更有种族主义和更甚查理曼的威.权.主.义.体制,其核心价值是“各种族生来便不平等”,与“众生生来平等”的平权思想完全对立。这个高度精密复杂的政体对任何聚众活动——特别是占据大多数的第四等公民的活动都极其敏感,为此甚至专门出台法律连宗教活动也严加管控,只要没有政府批准,别说婚丧嫁娶,就连上天堂和下地狱都不行(葬礼的告解、涂油式必须事前报备,并且有政府官员现场监督)。不难预见,帝国必然会全力打压左翼组织,立法禁止集会、禁止出版书籍,设立思想罪,甚至干脆直接从肉体上消灭,全部都是有可能的。此外在帝国无孔不入的监控网络下,地下活动的风险也越来越高到难以承受。可以说,只要帝国存在一天,或者帝国还在坚持那套所谓的国.家.社.会.主.义,这片土地上便不存在左翼平权运动的生存及活动空间。

留给左翼知识份子们的道路只有一条——武装斗争。

说实在的,其实左翼使用暴力传播思想、打击政治对手的历史比右翼还要长一些,方式方法上也更专业一些。当年左翼发明无产阶级铁拳这种操作的时候,右翼还主要以打嘴炮为主。在大萧条时期,欧洲国家的左右两股势力为了抢班夺权,可是实打实的用物理手段去辩论的。**冲锋队善用啤酒瓶和椅子腿,意大利黑衫党喜欢摆弄小刀,德共和保加利亚共产党组建的工人武装则是大量配发统一制式的斧头和镰刀(这很苏维埃),那些年欧洲各大都市几乎天天都在上演街头大乱斗,每次左翼和右翼展开“巷战”时的场景俨然就是斧头帮大战小刀会,不明真相的还以为是到了上海滩。到了西班牙内战的时候,无产阶级和***们干脆直接用机枪大炮去辩论了。

在帝国坚如磐石的体制和强大的暴力机器面前,在大城市搞武装起义无异于自取灭亡。可行之计唯有转入偏远的农村和山区,尽可能的保存革命力量,发展革命武装,静待时机来临。

方向是明确的,可具体该如何执行,如何组织,如何动员,如何隐蔽,如何联络……面对众多问题,缺少实际军事经验的理想主义者们甚至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更不要说着手解决。眼看着时间一点一滴的流失,监控网络每天都在完善收紧,就在所有人都快要放弃之际,一封有着金色母鸡图案、署名“高城堡里的人”的邀请函出现在他们面前。

以那封密函为契机,查理曼的左翼革命迈出了艰难但确实的第一步。

28.土地与鲜血(十)

各族漫长的历史中,征服与被征服,反抗与镇压的戏码总是不断上演。其中也少不了“既然打不赢,索性加入对方”的曲线救国,虽说难看了点,但在那个亡国灭种犹如家常便饭的年代,比起尊严,保证族群存续才是第一位的。要是连这一点都想不明白,各种族早就在那一堆狗血的仇杀中死绝了。

在这之中,精灵是个例外,因为他们被各族所不容。这也导致了他们在对待征服者时同样态度强硬,不近人情。除此之外,他们那套过于精密的统治体系本身容错率过低也是个问题,以少数民族小集团支配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本来就容易引发各种矛盾,客观环境使然,其为了维护统治,必然不遗余力的排除一切可能威胁整个系统的不安要素。是故,即便查理曼的左翼尝试走议会斗争的温和路线,帝国方面也绝不容许。于是留给左翼的道路就只剩下武装斗争一途。

“……直到帝国和自由的查理曼之间有一个彻底倒下,抗争才会结束……”

咬着笔杆琢磨了一会儿,丹尼尔摇摇头,用橡皮擦把那句陆军马鹿气息十足的话给擦掉了。重新开始构思新的句子。几步开外的大树下,同一小组的吉恩正在画素描打发时间,偶尔抬头看一下正在噗噜噗噜冒泡的大锅炖野猪肉。不远处一群游击队员用毛毯裹住身体,围着篝火用他们的破锣嗓欢快的唱着刚学会的歌曲《再见了,姑娘(kxs51.com,还有一个耳熟能详的中文译名是“啊,朋友再见”)》,在“再见吧,再见吧”的歌声中,泡满衣服的大铁桶沸腾了,开水表面漂浮着厚厚一层跳蚤和臭虫。

这两位前大学生是游击队基层小组的骨干成员,平时除了小组的日常训练和作战指挥,还兼职对游击队员进行扫盲教育、武器维修保养,像这样修身养性的空闲只偶尔存在于餐前或睡觉前。

可不要小看教育工作,文盲动员兵可能单兵素质不错,在体能方面更是全方位碾压有文化的同伴。可如今已经不是靠肉搏战决定战斗胜负的时代了,体能虽然对战斗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但并非决定性的要素,决定生死胜负的更多的是武器性能,以及士兵是否勤于保养他的武器,从而将故障降到最低。

一支故障的、无法顺利击发的单发步枪面对一支可以正常工作的、上满子弹的冲锋枪时,持有后者的士兵生存概率显然更大。

那些热衷用人头换取武器弹药的游击武装很大程度其实并不是真的很缺乏步枪,而是那些家伙太过懒惰,没有好好保养他们的枪支。如果有好好清洁枪膛、给零件上油的话,那些枪支最起码能用上好几年甚至十几年。既然他们懒得保养,也不会修理,那他们就只能到处割脑袋来换新步枪了。

类似的事情在另一个世界也发生过,著名的托卡列夫SVT-40半自动步枪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十分先进的武器,列装后却遭受苏联红军士兵无端指责——复杂、难以保养、可靠性差、存在质量问题。但红海军的陆战队士兵和水兵从没有过这样的抱怨,芬兰人和德国人在使用缴获的托卡列夫半自动步枪时也用的很顺。而后来著名的卡拉什尼科夫AK47突击步枪更复杂和难以保养,却也同样没有任何抱怨。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原因无非是那些刚走出集体农庄,把手里的粪叉换成托卡列夫半自动步枪的年轻苏联动员兵还没有学会如何正确的保养、维修手里的武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