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75 章(1 / 1)

更加虚伪,诸国对亚尔夫海姆的警戒和恐惧心更加提升了几个档次,私底下的小动作更是不断。

除了和查理曼各种私下接触沟通,诸国内部的舆论氛围也在悄然改变,其中之一就是关于精灵文化的段子开始在大街小巷里流传起来。比如精灵的所谓艺术概念就是“大就是美、多就是好”,除了各种方方正正的大楼或者古代吉尔曼尼亚风格的建筑,精灵完全没有一点审美情趣和独创性……总之就是用这种方式强调“精灵们不过是一群暴发户”、“人类比精灵更具有创造力”、“诸国的软实力更强”,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护自尊心。

他们的心情不是不能理解,而且他们也没说错,经历了一千年文化空白期的精灵在艺术方面确实有许多可供人吐槽的地方——比如那个自带降雨系统的评议会大楼,比如那个放大三倍的凯旋门,比如那一堆鬼畜般的大型雕塑……

要不是还有除了做饭,什么都会的独裁官阁下和发达的传媒系统,精灵们这顶“不懂艺术的乡巴佬”的帽子估计还有很多年可以戴。如今向全世界转播独裁官的个人独奏会之后,估计这种恶化双边关系的风评可以消停上一段时间了。

“摆出强硬的态度很容易,我们的实力也允许我们这么干。但强硬可以压制问题,可以毁灭问题,却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制造问题。所以我们也不必每件事情都做的太绝,应该适当的放软身段,给对方回旋的余地。”

“可是……”

尼德霍格犹豫了一下,问到:

“就这么放任他们和罗兰接触,可以吗?”

“没问题。”

李林摆摆手。

“反正就算我们提出抗议和交涉,他们也只会不痛不痒地做做姿态,然后丢两个替罪羔羊出来算是交代。用不了一天就故态复萌。哪怕见识了绝对的力量之后,他们也不会轻易罢手。这关系到他们的权力和性命,不可能轻易妥协。”

“我们的海空力量……”

“你想给自己贴上海盗的标签吗?尼德霍格。再怎么说,罗兰也一定会用阿尔比昂的船只来疏散人员物资。光天化日之下攻击一条悬挂着阿尔比昂国旗的民用船只,对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落水难民补枪?国际社会会怎么评论我们?不用想都能猜出来。看看,这就是尖耳朵们的本质,穿铁靴子的嗜血野兽,射杀妇孺的禽兽——别忘了,我们终究是他们眼中的异族,冲入人类文明社会烧杀掳掠的蛮族,无论我们塑造的开战理由多么正当,我们之前获取过多少次辉煌的胜利,要想让我们臭名昭著,只需要一次失败就足以。记住,尼德霍格,我们可不是什么魔鬼,我们是文明人。”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廉.古斯塔夫”号被击沉事件就是例证,那些阅读二战历史的群体中一度以讹传讹,声称“威廉.古斯塔夫”号是一艘满载难民的医疗船,苏联红海军的潜艇对其发动攻击是严重背弃交战规则和道德准则的行为。事实上先不说1941年11月德国人同样炸沉过画着明显红十字标志的苏联医疗船“亚美尼亚”号,7000名乘客仅有8人生还,苏联方面有理由也有权利报复。更何况1941年“威廉.古斯塔夫”号已经解除医疗船任务,被改装成潜艇乘员训练船,其被击沉时船体上并没有红十字标志,且船上安装有高射炮,搭载了大量登记在案的海军人员和未登记在案的陆军官兵和**官员,还有鱼雷艇为其护航,完全属于合理合法的攻击目标。不过冷战时期的西方世界为了抹黑苏联的政治需要,依旧将整个事件包装成“毛子嗜血野蛮,对难民船发动攻击”的不幸事件,并一直流传下去。

由此可见,抹黑对手并不需要理智和辩证,只需要题材和业务纯属的文字处理者就足够了。对才刚刚迈上崛起之路的帝国来讲,即便不在乎抹黑,也没必要给那些潜在敌人送上题材。

“我们是文明人,阁下。只是罗兰……请恕下官直言,他的行动很有可能在今后对帝国产生巨大的威胁。”

或许这个世界需要文明人的规则,或许大家需要注意吃相,不能什么事情都搞的很难看。可尼德霍格不喜欢或者说不在乎这些,对亲卫队队长来说:任何时候,将潜在威胁扼杀在摇篮中总是最保险的办法,而不是带着期待的眼光看着它自由发展。

尽管教会和罗兰都是敌人,而且教会的实力看上去更大一些,但尼德霍格更警戒罗兰,罗兰是一个潜在地威胁:他还很年轻,有很多时间,如果给他足够的空间,他很有可能最终建立起一个足以威胁到帝国的国家。

所以,那些等着逃亡海外,对帝国心存愤懑敌视之心的流亡者们——他们必须死。

“无需介意,尼德霍格。”

李林的嘴唇翘了起来,一丝嘲讽浮现在他脸上。

“民主共和,人人平等……听上去是很不错,不过呐,再好的制度和理念那也是需要人去遵守和执行才行,否则就和废纸没什么区别。”

先不说在仅剩的四天时间里,查理曼方面可以疏散多少人员和物资,靠疏散出去的这些人要花多少时间才能积累起反攻回来的实力。假如罗兰认为民主共和就是对抗神权独裁的万灵丹,那么李林可以对此断然否定。

在李林看来,民主共和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指望所有人都能理性客观的看待问题,并且所有人都能公正无私,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果真有这种社会,世界早就成了和平的乌托邦了。哪还需要国王、皇帝、神意代行者和神明。就算是最早提出民主共和概念的雅典城邦,不也同样经过民主程序毒死了坚守民主共和核心价值的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么?而到了近代,民主国家更是弊病丛生,从选出川皇的皿煮灯塔,直接用内乱内战来诠释皿煮的乌克兰……林林总总,简直数不胜数。

与其说是民主打败了独裁,倒不如说是那些被打败的独裁政体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还差不多。

亚尔夫海姆——神圣吉尔曼尼亚帝国和那些被送入历史故纸堆的败犬可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着一个不死不灭、永不犯错的神意代行者在,有一群平均寿命300年以上的国民在。罗兰所建立的民主共和政体要等多长时间才能等到帝国日渐衰弱,给他们可乘之机呢?五百年吗?一千年吗?两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