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74 章(1 / 1)

艇群难以完成的任务,就算加上水面舰艇和水中型号MDS也不可能。”

“不行。除了水面和水下的威胁,还有空中的敌军,他们的行动速度比海军更快,而且全程把握状况,不管使用什么战术都躲不开空中的战术之眼。更何况还有七宗罪那样的家伙在,海空力量实在收拾不过来的话就轮到他们出场了,在那帮怪物面前,就算是有正规舰队护航的船团也是白搭。”

“所以从本国的港口出发完全不可能了。”

法芙娜叹了口气,目光投向地图上的查理曼国境线。

“只剩下让难民从陆路前往布列塔尼亚,然后经过阿尔比昂转运至海外一途了吗。”

如今可以收纳查理曼难民的外国领土,只有阿尔比昂治下的诺曼底、布列塔尼亚、佛兰德斯等地而已。通往塞雷斯的通道已经被防卫军所阻断,前往卡斯蒂利亚的路径倒是还畅通,只不过一来两国交界处多为险峻的山脉,和塞雷斯那边差不多,不适合大规模人员通行;二来卡斯蒂利亚人此时依旧不怎么待见查理曼人,袭击、抢劫、杀害军人都是家常便饭,个别民风彪悍的地区甚至会将抓到的查理曼人钉死在十字架上,又或是斩去俘虏的四肢后丢在大路边,挂上“原谅查理曼人是母神的事,我们负责送查理曼人去母神那里”的牌子,用这种方式“欢送”查理曼人。把难民送去那里,和把羊群赶到狼窝里避难没什么区别;最后卡斯蒂利亚的港口距离防卫军海空力量的活动区域并不远,一旦走漏消息,船团依然要面对惨遭围殴的窘况。

看来看去,唯一合适的通道也就只剩前往阿尔比昂,再转进海外殖民地了。

然而,这仅剩的一条通道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首先是前面说过的,阿尔比昂是否可靠的问题,但在没有其他选择的背景下,纠结这个也没意义。

比起阿尔比昂的诚信,实际的撤退路径——尤其是从佛兰德斯至布列塔尼亚的众多港口至阿尔比昂本土的海上撤退安排更加叫人忧心。

如何瞒过亚尔夫海姆的眼线,度过拉芒什海峡,这是一切问题的核心。

重要的港口城市历来是间谍们的重要活动舞台,尤其是战争时期,出没在港口城市的间谍更是多如过江之鲫。交战国的间谍,中立国的间谍,甚至商会派遣的商业间谍,只要一个地点足够重要就一定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这之中一定少不了无孔不入的史塔西特工们。

如果某个港口城市突然多出一大群查理曼人,嗅觉灵敏的特工们绝不会错漏如此显眼的目标,接下来亚尔夫海姆必然会采取这种措施来阻止这些人离开,甚至要求阿尔比昂引渡这些流亡者。

所以,到底要如何平安渡过拉芒什海峡?

24.一周(十一)

琴键发出敲击白银一般清澈流畅的声音,优雅低沉、略带哀伤的旋律从定制三角钢琴从传出,在房间内不断回旋、荡漾。

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弗朗兹.李斯特所做的著名钢琴曲,被公认为最难演奏的钢琴曲之一,几乎成为评判一位钢琴演奏家的标准(李斯特的曲子都是公认的难)。成为许多人童年回忆之一的著名动画片《猫和老鼠》正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猫的协奏曲》中汤姆猫演奏的曲目,一举获得1946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篇奖。

作为一项社交必备技能,独裁官精通所有乐器的演奏方法,演奏水平更是直逼名留青史的音乐巨匠们。比如他现在弹奏的就不是李斯特的原版,而是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改编后的版本,比原版更加华丽,更富激情,难度也进一步提升了。

旋律从庄严转为奔放、活泼。八度大跳、轮指——手指不是在敲击琴键,而是在琴键上奔跑、跳舞、飞翔。洋溢着激情的音符在空气中颤动,就连空气也在乐声中变得炽热,最终随着一声高音,一切归于平静。

掌声响起,尽管现场只有寥寥数十名听众,掌声依旧热烈。放送终端前聆听独裁官演奏的各国人民在家中、在路旁、在广场上疯狂的鼓掌,不少女性留着热泪晕倒在地,引发了一系列混乱。但这并不影响其他听众沉醉在狂想曲的余韵之中,并且更加期待下一首曲子。

乘着休息时间,媒体工作者们正忙不迭地调试音像播送设备,官邸工作人员或是搭把手,或是忙着供应饮料和小点心。现场一片忙乱,唯有少数几位可以享受片刻的安宁。

“完美的演奏,阁下。”

尼德霍格递上擦手巾,一脸的陶醉。

“相信全体国民都会为您疯狂。外国听众也会改变‘精灵们只有在技术上有所建树,在艺术层面上不过是一群追求傻大粗的农民’的刻板印象。”

“想要改变先入为主的观念不是那么容易的,给一个人或一群人贴上标签只要几秒钟,想要撕下来却要耗费几十年甚至更久。特别是涉及种族主义和意识形态的背景时,人们会格外坚持旧有印象和偏见。”

仔细擦拭着双手,连指尖都擦的干干净净后,李林将手巾递回给尼德霍格。

“或许这不能改变现实,对他们的生活也没什么帮助,但至少可以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确保他们的自尊心不再受到伤害。”

“确实如此。”

一丝冷笑爬上了尼德霍格的嘴角。

某些情报明朗化之后,诸国面对亚尔夫海姆的态度立即变得尴尬起来。

原本的合作伙伴突然变成了顶头上司——或许国际社会和职场不能类比,但诸国面临的情况差不多就是这样,原本与自己平起平坐,甚至是靠自己接济的小伙伴突然爬到了老大哥们的头上,面对这种情况,心态再好的人也会产生情绪,更何况诸国从来都算不上心态好的那一帮。

从史塔西发回来的记录来看,各国高层的反应与其说是在发火,用“发飙”来形容更正确些。也不知道最近有多少高档瓷器和文具粉身碎骨,至于各种骂人脏话……有些连史塔西的语言专家都翻译不出来,天知道那些从小接受高等教育的大人物是从哪里学到那么多粗鄙下流之语的。

发火归发火,诸国高层总算还没失去理智,依旧保持着和亚尔夫海姆的外交关系,各位使节们也维持着一贯的仪态和风度。唯一的变化是原本就貌合神离的关系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