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54 章(1 / 1)

力绝不可能分开移动的装甲板微微松动了。一枚断裂的铆钉掉落下来,在甲板上蹦蹦跳跳,清脆悦耳的声响听在众人耳朵里毛骨悚然。

连装甲板都能徒手撬开的怪物,很快就要成群结队的杀过来了。

已经连思考的时间都快没有了。

下意识的,罗兰举起光束马格南步枪,对准了天花板。

叽嘎作响的铁板结合处漏出了一丝光线,不知道是哪里的天晶泄漏出的光芒顺着撕开的缝隙照射进机库,在青白色的光芒照耀下,隐约可见少女空洞迷茫的侧脸。

“米卡娜……”

注视着空洞的眼瞳,罗兰颤抖的嘴唇溢出呻吟。

##############

拉斯滕堡.鹰巢,上午九时三十二分。

距离旋转门启动已经过去四小时零二分,从各条战线传来的都是好消息。

譬如进军顺利,除了清除路障之类的体力活,没有遇到过什么像样的抵抗;

譬如某处遭遇查理曼骑兵部队,对方很配合的放下武器,清点人数和装备后列队走上卡车前往战俘营;

譬如某些部队飙车太猛和后续部队拉开了距离,不得不在巴斯托涅停下来等待后续部队跟进;

总体来说,或大或小的问题都有一些,但并未影响到进军节奏,唯一可以算做问题的,大概也只有战前制定的时间表太过保守,最终完成任务的时间可能少于预期中的60小时。

捷报频传使得全军上下士气大涨,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从参谋将校到基层士兵,上上下下都忙得不可开交,但所有官兵却没有显露丝毫疲惫和懈怠。朝气和干劲洋溢着阿登战线。

和忙到脚打后脑勺的部下们相比,独裁官阁下可谓十分“清闲”。从头至尾,下令战役启动后,他就再没下过一个指令、说过一句话,只是自顾自的坐在专属席位喝咖啡。最多只有偶尔抬起眼皮瞅一下巨型终端显示界面,其它就没有更多举动了。

指挥部里没有谁觉得不正常。

现在可不是统兵大将或者三军统帅必须亲临一线指挥战争的时代,便利高速的通讯系统和高效精干的总参谋部相结合,统帅得以从各种各样的“琐事”、“杂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管控大方向即可。其余后勤保障、架桥修路、部队调动、协调商议、情报整理分析……等等一股脑交由参谋们处理,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独裁官阁下思考的都是世界大势、国家未来、民族复兴之类的重要事项,用些许琐事去打扰他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犯罪——总参谋部如是说。

当然,身为效率至上主义者,李林确实不会容许浪费宝贵时间在无意义的发呆上。不过在旋转门启动之后,他也确实没有投入过多的关注和干涉。

有什么必要和理由那么做呢?

且不说他早就派遣部下去对付唯一一股可能造成阻碍的力量,就算罗兰成功创造了奇迹,让旋转门卡住了整整两天甚至三天,那又怎么样?查理曼可以逃过安排好的结局,世界会就此转入另一条发展轨迹,人类与神明平起平坐,甚至凌驾神明之上的未来就会出现在道路的尽头?

绝不可能。

有人把历史比作染血的车轮,其实这种抽象概念未尝不是一种形象的描述。

要想阻止车轮,只有在轮子起步转动前设法卡住,而不是在车轮持续转动,累积了速度和势能之后再去阻止,到了那时候,不管挡在车轮前的是勇敢的螳螂还是不起眼的小石子,最终只有被碾成齑粉一途而已。

所谓的历史惯性,就是这么沉重又残酷无情的存在。

具体到眼前的局势,就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和运作,亚尔夫海姆累积的实力不光光可以消灭查理曼,在此过程中还有余力拒止外国势力的干涉。一两个作战计划受到挫折——哪怕是旋转门产生了重大延误——依然挽回不了查理曼失败的结局。相反,查理曼可能还会因为失败的不够彻底和迅速,成为这个世界上头一个NBC武器大规模实战对象。相信经过肺鼠疫、炭疽杆菌、肉毒杆菌、天花、霍乱、埃博拉病毒、沙林、塔崩、梭曼、VX、中子弹、铝热剂燃烧弹洗礼之后,不会再有任何国家会为这一片废土来和亚尔夫海姆反脸。之后世界依然会进入博弈对峙阶段,只不过气氛会更加紧张一些,零和博弈会更多更激烈一些罢了。

在总体战时代,技术和工业产能的差距是用尸体数量来衡量的。如果是二、三十年前,亚尔夫海姆刚刚起步的阶段,查理曼或许还有改变历史的机会。现在深陷泥潭之后再想要反杀羽翼丰满的心腹大患,实在是太迟、太迟了。

从完成最重要的布局铺垫任务那一刻起,他就无需干涉具体细节运作,只需等待最终结果即可。这时候过多干涉会给下面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反而会影响任务最终完成度。

所以他只需要摆出一副平静镇定的姿态,一边关注着罗兰那边的进展,偶尔了解一下B集团军群的进度——如此足矣。

20.骰子已经投下!(七)

全力以赴的两名七宗罪;

包括一名古代种和一名勇者在内,搭载上百名武装人员的铁甲舰;

两者间的胜负似乎并不存在所谓的悬念,别说设立赌局,甚至无法叫人提起兴趣关注——有谁会特意关注蚂蚁是怎么被恐龙踩死的么?

会让两者之间发生碰撞乃至发展成生死对决,并不是李林心血来潮,想要看一场碾压式的单方面屠杀,也不是想要来一场华丽的逆袭反击大戏,更非从来都没有的“父爱”觉醒,想要用特殊方式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亲子交流,和劫后余生的罗兰探讨一番人生和哲学。

这不过是一次带有性能测试和生长观察记录性质的实验罢了,就和使用了不同配方的增长促进剂后,对置于不同环境下的复数牵牛花进行观察以评估药剂性能差不多。

科学实验的成果本来就是建立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参照比对基础之上的。以药物为例,在投入市场销售之前,至少要经过几百次动物临床实验,同等甚至更多数量的人体临床实验来确保药物效果和安全性。

依据系统理论的知识和严格控制流程精制出来的药物尚且如此,“彻底复制一个人的思维”这种连可验证的理论都不存在的行为,其需要用于比对的数据必然是一个海量天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