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身上伤势,拉着齐小房要走。那群人仍不肯放过,拦住道:“你不陪我们喝酒,我们就不放你们走。”
李景风此时已站稳身子,怒道:“你要有种,一对一!别拉人!”
他自忖一对一,即便赢不了,凭着自己闪躲功夫,对方肯定也伤他不着。可那群无赖也非笨蛋,知道李景风闪避功夫简直诡异,自不肯允诺,道:“她冒充三爷的女儿,我要抓她去城里治罪!”
“别去了,她真是三爷的女儿。”一个轻柔的声音说道。众人转过头去,就看到一张俊秀苍白的脸庞,以及一个单薄的身影。
“朱……朱爷!”这群人见是朱指瑕,忙弯腰行礼。李景风也跟着行礼。齐小房见他们行礼,这才也行礼,轻轻叫了声:“朱爷。”
“要真抓到城里去,就是你们被治罪了。”
为首那人讷讷道:“朱爷……这姑娘……真……真是……”
朱指瑕点点头:“这姑娘是三爷的女儿,这少侠……还是三爷亲授的功夫。要不,怎么一个学徒就能打你们六个?”
那人连忙转头行礼道:“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兄弟、小姐,对不住!”
“喝酒打架,别过份就好。纠缠太久,容易闹出事。”朱指瑕转头问李景风,“景风兄弟,怎么处置?”
李景风摇摇头,道:“误会而已,没事。”
朱指瑕又看向齐小房,齐小房手足无措,只是摇头不开口。
“走吧,没事了。今晚少喝点。”
“是……是!……谢谢小姐,谢谢兄弟!抱歉,抱歉!”那群人听朱指瑕不追究,争前恐后逃去。
“没事吧?”朱指瑕替李景风拍去衣服上的灰尘。李景风受宠若惊,忙退了开来,道:“朱爷,我自己来就好。”他身上灰尘脏污还是小事,只可惜买来的玩具多被打坏了。
朱指瑕点点头,道:“我送你们回去。”
回程路上,齐小房余惧未退,缩在了李景风怀里,李景风拍拍她肩膀安慰她。朱指瑕问道:“景风兄弟,你跟小房感情挺好的?”
李景风道:“她便像是我妹妹般。”
朱指瑕点点头,又问:“你被困时,只消说出自己是三爷的朋友,或者小房是三爷的女儿,这群人便不敢皂啰,何苦白挨这许多打?”
李景风摇头道:“我不想靠着三爷的名头。再说,这大街上人这么多,他们真敢打死我?”
朱指瑕道:“年轻人有这骨气,挺不错的。”
李景风笑道:“朱爷也才大我几岁,怎说得老气横秋似的。”
朱指瑕哈哈大笑,道:“我只比三爷小些,比你大了十几岁有吧。”
李景风甚是讶异,他见朱指瑕不过二十出头模样,怎料到已近四十。
“三爷会教,你这闪躲功夫不简单,就是出手还有些毛躁。不过一对一,寻常铁剑银卫不是你对手。”
李景风没想自己竟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喜道:“真的吗?”
朱指瑕点点头,道:“是。”
三人回到崆峒城,朱指瑕先下马。李景风全身疼痛,唉了几声,好不容易才翻身下马,正要去接齐小房下马,朱指瑕递出手,齐小房见他双手打开,便搭着他肩头弯下腰去,让朱指瑕将自己抱下马来。
李景风道:“多谢朱爷今日替我兄妹解围。”
朱指瑕微微一笑,径自离去。
李景风送齐小房回房,却见齐子慨的房间亮着灯,齐小房不疑有他,刚开门便见着齐子慨正坐在桌前,大叫一声“义父!”扑上前去搂住齐子慨,“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齐子慨摸着她头发笑道:“乖女儿,想义父啦?”
齐小房只是不住哭,紧紧搂着齐子慨不放。
※
崆峒盂兰法会之盛大实在开了李景风的眼界。长达几里的法场,诵经声传数里,据说连少林寺都派来了正见堂的觉字辈高僧带头诵经助念。
李景风带了一些肉串薄饼给甘铁池。即便在城中的房间,街道上的诵经声依然清晰可闻。
李景风叹口气道:“这样的诵经法会,老前辈,即便你女儿徒弟都不在了,也能早日超脱,你不用替他们担心。”说着,将手上的肉串薄饼递给甘铁池。
甘铁池听着屋外的诵经声,又看着眼前的佛像,怔怔不作声,过了好一会,又将目光看向李景风,眼眶含泪,颤着声问道:“小兄弟……你……你叫……什么名字?”
他虽咬字不清,但李景风跟他相处日久,早已习惯他口音,见他主动问起名字,大喜过望,问道:“你好了?你好了?”
甘铁池流下泪来,不住啜泣。
李景风不顾他身上异味,揽住他肩膀安慰,问道:“老前辈,你……是谁害你变成这样的?”
甘铁池哭道:“是我……是我自己……”
说完,又嚎啕大哭起来。
第56章 不可思议
甘铁池在元字号里出生,那是武威最大的铁铺。
铸造是崆峒冠绝九大家的技艺。除了铁矿,甘肃另产有各色矿产,这些矿产为铸造提供了各色原料。又因兵需,早在怒王时期甘肃便设有许多铁铺,昆仑共议后的前二十年,那还是崆峒的好时节,那时九大家出钱出力,从东边运来大批石材,建造了崆峒城。
那时仇不过三代的规矩才刚定立,各家趁着还能借报仇的名义争夺地盘,不住杀伐。那也是铁铺最好的年代,只要能把铁片开了锋,三百文就能到手,要是能打得一副好刀剑,三五两银子够一家老小温饱个把月,要是有把神兵利器……你得躲得隐蔽点,以免被人谋财害命。
元字号打造出来的兵器就算称不上“神兵”,也绝对当得起“利器”两字。更难得的是,产量大而质量精。能一次生产大量兵器的铁铺不多,元字号是当时铁剑银卫主要的兵器来源,老板元丙吉也成了武威的首富。
到了甘铁池出生的时节,九大家的供给早就断了,各自的版图也大致成形,除了少数疆界还有些争执,这武林算是平静。那些趁着天下大乱时营生的铁铺绝大多数都改了行当,有手艺的继续留着,没手艺的买几亩良田耕种为生,或者转经商,又或者索性拿了自家的兵器练起武来,华山境内的武字堡就是这样起的家。
元字号依然在,但已无过往的风光。幸好,能铸造大量兵器的铁铺终究不多,每隔段时节,铁剑银卫弓箭枪头锁子甲等大量的兵器需求仍是由元字号供给。元家买了大亩良田,颇有改换行当的意味,老掌柜退休了,长子早逝,由次子元应成执掌这个老字号。
元应成是个踏实的人,九大家不动刀兵,行侠仗义的事都给门派管了。宝剑空利,深夜悲鸣,管多不管精、价美实惠才是正理。这也是元字号后来的方针,技艺不必精湛,又多又便宜才好。
甘铁池的父亲是元字号里的其中一名铸师。他是听着打铁声长大的,他最好的好朋友也是铸师的儿子,与他同年,姓向,叫向海。
他们总是玩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