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 黄豆 酥炸黄豆 / 搭水车 制黄豆酱……(1 / 1)

在灾难中靠种田求生 八里做梦 2757 汉字|3 英文 字 1个月前

第43章 . 黄豆 酥炸黄豆 / 搭水车 制黄豆酱……

  可喜可贺, 未完工的水车终于做完了。

  之前做的那副车轴,被做成了伞骨,于是他索性重新再做了一副更完美的配件。

  程年在李子树旁边, 搭了个面积不大的茅草亭, 四根大柱子,房顶盖着白茅草,亭子内摆着小桌子和两把小凳子。

  平时可以用来乘凉、吃饭、工作, 晚上的小风一吹,还挺舒服。

  这几天的日常工作做完后, 他就会坐在亭子下制水车,地上全是白色的竹碎屑,一做就是大半天,头都不抬一下。

  每到晚上的时候,才恍然发现颈椎疼痛找上身,就会朝着原初贝叽叽哇哇地撒娇卖惨。

  然后原初贝就会给他按摩缓解, 但这个人的手脚极其不老实, 各种揩油, 最后在睡前落得个挨打的下场。

  手掌也磨出了血泡, 原初贝只好紧急叫停,每隔一会儿就提醒他站起来放松休息。

  休息的时候也不知道做什么, 程年拉着原初贝一起运动做操, 做时代在召唤的第二套广播体操。

  在这波诡异的环境里, 他终于做完了全部配件。

  做完那天下午, 他兴致冲冲地拉着原初贝,说去小溪里实践,“咱们得找些Y字型的树枝,要把水槽搭在上面, 竹子也不够了,水槽搭得越长越好,最好能搭到咱们屋门口。”

  “那得砍多少竹子啊....”原初贝感觉他有点异想天开。

  从小溪上游到木屋门口的距离,至少得有个千把米了。

  “先试试嘛,直接弄到门口的水缸里,咱们用水就更方便了。”

  程年背着工具,推着原初贝肩往前走,“按我们需要的距离,随时调整水槽长度,平时不浇水的时候就直接把出水口对准门前的水缸,这不是一举多得嘛~”

  他们先是去砍了六七根粗壮的老竹子,劈成两半,砍去竹节,比对距离长度,一根根竹子头尾相接,交接处用藤绳绑好固定。

  溪岸低洼,于是他们插Y字树杈,安上管道,让水槽与地面形成三角形的长斜边。

  这样水流就能顺着斜边,完美的流动了。

  整整用了十二根,才搭到木屋门口。

  做完这些后,开始试验水车。

  在小溪上游,选一处水流湍急的狭口处,用细竹筒穿过车轴,搭在两边的Y型树杈上。

  把两节粗竹筒凿孔,让那根细竹筒能横穿过去,这样就能稳稳地固定在树杈上了。

  接着,在水车高度的四分之三处,横着搭上两三条长木棍,再竖着搭上水槽。

  搭水槽的角度要多次试验,目是为了让水斗里的水能自然倾斜进去。

  就这一步,程年尝试很多次,但一直是屡试屡败,屡败屡试。

  倾斜角度真的太难找啦!!!

  好在现在是盛夏,光脚踩在水里也不觉得寒冷,只是偶尔会不小心,踩到隐藏在小溪里的尖锐石头。

  等你感觉到钻心的疼痛,从脚底板传来时,就是被扎到了!

  “嘶——”

  程年感觉到脚底板一阵发疼,忍不住冷吸了一口气,摆着水槽的手也跟着抖了一下。

  水槽按原生的计划,往前面稍微挪了一点点,只见——

  水流冲来,水车借着水势滚滚转动,刮板带上水,流到外边的水斗里,水斗装水。一个个装满水的水斗,随着转动逐步提上去,到达顶端时,水全部倾斜进去了!

  成了!

  一股细细的水流顺着水槽,缓缓地流下去。

  “啊啊啊啊!!!”岸边的原初贝兴奋地放声尖叫。

  扭头看过去,程年还直挺挺地站在小溪里,一脸发懵,她想踩水走到他身边。

  “你别动,等我出来。”程年赶紧冲她摆手,阻止她的动作。

  一上岸,他就像卸了螺帽的螺丝钉,松懈下来。

  冲着原初贝叫叫嚷嚷,“哎呀,我的脚好疼好疼。”

  原初贝忙迎上去,这才发现他的左脚板上,被扎了好几个小口子,有的还在冒血丝。

  她弯着腰仔细地观察了一会,发现这些伤口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看着唬人罢了。

  但万不能做出不在意不心疼的举动,跟他在一起越久,原初贝就发现这人真的禁不得一点疼痛,细皮嫩肉的,一点伤口就会哼哼唧唧好久。

  还老是借着疼痛的名义,拼命冲自己撒娇谋取福利。

  说真的,跟他在一起,反而衬得自己像个皮糙肉厚的男人。

  不过,每对情侣都有自己的相处方式,原初贝反而觉得这样挺舒服的,她从小被当男娃使,性格更直接,所以她也乐得宠他。

  而且,程年也不会搞得太过,他就是想争取原初贝的注意力,一般被哄两下,他就笑开了花。

  这样打打闹闹,反而增加了不少情趣呢。

  原初贝上去扶着他,“没事没事,回去给你抹点白茅草根,立马止血了。”见他摇晃着脑袋,她懂事地踮脚亲上一口,“走,咱们回去歇着。”

  “好~”

  换上笑脸,程年的笑容都快咧到天上去了。

  满心欢喜地靠在原初贝的肩上,借着力道,一瘸一拐地回家。

  耕田的灌溉问题和日常用水问题,被一次性解决了,一下子给他们省出了很多工作时间。平时照料农田,只需要锄锄草、追点肥就行了。

  不得不说,果然要发展科技,优质工具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啊。

  农田里的黍米和小米都已经抽出了麦穗,长得密密麻麻的,看起来格外喜人。

  山药豆也成熟了,挂在叶片中间,橘子它们对此感到非常欢喜,总是趁着他们不注意,跑到农田里偷吃,差点把其他秧苗擦踩死。

  后来被原初贝当场抓获,揪着耳朵好好教训了一番,这才稍微收敛点。

  夏季温度高、雨水多,能种植的农作物不多,他们手里的头的种子大多是在春天播种的。

  虽然原初贝很想种红薯,这玩意能饱肚子,还能做红薯粉,绝对是过冬的最佳储粮。

  但一般到了盛夏就不能种了,种下去的红薯大都不会结果,就算结果了,因为发育的时间太短,果实长得又小又难吃。

  所以今年自己是不能种了,等秋收完,再去村子里换一些回来。

  新换的种子也只有番茄种下地了,把番茄种果从中间切成两半,用勺子把番茄瓤里的种子和胶液挖出来,放到陶罐里,静至两三天。

  这一步是为了让种子自然发酵,等上面长出白毛,种子与凝胶自然分离就可以拿出来淘洗了。

  用纱布过滤,只留下青色的种子颗粒,晾晒干后,放到竹筒里催芽播种了。

  等长出小秧苗之后,就能种下去了,等秋天的时候他们也能吃上酸酸甜甜的番茄了。

  空出来的时间可以用来采集食物、考虑发展养殖业,但是呢,由于程年之前成功“负伤”,不能干重活,每天被原初贝哄得开心的不得了,所以这几天他们都窝在家里。

  窝在家里的时间,正好可以来做些黄豆酱和酱油。

  黄豆是跟村里人换来的,约三斤重,他们打算全部拿来做酱。正好夏天温度也高,发酵时间段,特别适合用来做酱。

  等秋天丰收时,他们自己种的黄豆也能收获了,所以做得时候是一点都不心疼。

  酱油是黄豆酱的副产品,在发酵黄豆酱的过程中,酱醅上面会出现一层褐色的油珠子,这就是酱油。所以这俩的制作过程不分家,刚好可以一起做了。

  黄豆淘洗干净,调出完整无缺的豆子,加水浸泡一夜,泡至豆子膨胀起来,晾干后,放锅里蒸熟。

  蒸到豆子用手轻轻一捏,立马化开了,就能就可以了。

  把黄豆铺在竹篱上面,均匀地裹上面粉,然后放在室内发酵,发酵温度以30℃以上为最佳。

  也不要密封,上面盖一层草垫子,让它发酵时有氧气进去。

  等豆子发酵至绿色的,这就是做酱需要的米曲霉了。

  成曲后分成两缸,一缸做豆酱,一缸做酱油。

  豆酱晒干后,可以碾碎成细粉,按三勺豆面一勺盐的比例,放到陶罐里,最后加水搅匀即可,等发酵半个多月,就能成为东北常吃的大酱了。

  但作为南方人的原初贝,更习惯吃豆豉酱,把完整的豆子放陶缸里,放食盐、辣椒粉、菊芋、野葱,翻拌均匀,隔一天翻动一次。

  等缸里的盐全部化开后,用草垫和泥封紧,在阳光下晒到秋天就能吃了。

  而酱油这边,豆子入缸后,加盐水搅拌成为酱醪,搬到室外开始经历日晒夜露的时光旅程。

  陶缸上盖顶竹帽,白天的时候揭开暴晒,晚上盖上渗入露水。

  中间要不停地翻倒酱醪,让它受热均匀,大约到冬季时就能抽出酱油了。

  剩下那些长相磕碜的黄豆,也不能浪费。

  用葛缕子这些香料浸泡一晚,捞出沥干后,锅里油,放黄豆下锅。小火慢炸,炸到豆子表面微微发皱,变成金灿灿的黄色时,把锅抬起来,让黄豆在油的余温里再炸一会儿。

  沥干油捞出,趁热加盐、花椒辣椒粉,摇晃摇晃,让每一粒黄豆都穿上粉粉的衣服。

  一粒一粒的,被炸得焦香酥脆,外面的粉质也很开胃。

  一边吃一边喝茶水,下午的解馋小零食也有了。

  不过炸黄豆也不能吃太多,吃多了,会容易放屁的。

  这一点,程年已经亲身实践过了。

  那天夜里,形象全无,急得脚伤都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