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隙可见奇瑞的工艺控制水准还有待提高。内饰方面有东方之子的影子,也可以说把东方之子的内饰照搬了过来,算是一种资源的整合利用。不过粗糙的材质,让整辆车显得有些掉档次。
底盘毫无疑问是模拟了rav4的底盘,奇瑞暂时没有自主研发底盘的技术,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动力系统还可以,毕竟出自三菱技术。整辆车开起来有些松散,没有给人一上车就有信心的感觉。
尽管奇瑞一再宣称是倾尽全力打造的产品,但还是可以见到匆忙上市的痕迹。
把“唐”和瑞虎并列,明显可以看出来“唐”更加漂亮精神,有自己的原创设计因素,做工也更好。
“暂时看来瑞虎不会给我们造成太大的威胁,他们的产品力要远低于我们一头。”
韩皓试驾一番后,做出了如此评价。
这可不是他信口开河,而是建立刚完成的国内消费者调查基础之上,他拿到了最新的suv市场数据分析。
在网络和现场实地调研中,一共有超过2万名分布于全国的消费者样本接受了采访,他们共同组成了国内消费者选购suv产品的购车考虑因素结合体。
位列第一的是外观!
许多消费者都把外观选为能让自己掏钱的第一要素。外观不好看,就算其他方面再好,也不会考虑。
就像挑选男女朋友一样,外观颜值占据了决定性因素。一见钟情,这个词语同样适用在汽车身上。毕竟,汽车可是号称男人的第二个老婆或者情人。反之,用在女性朋友身上一样通用。
超过65的受访者把汽车外观好看与否作为首要考虑。
第二位的考虑因素是性价比,消费者会考虑自己的口袋,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
一款车配置丰富,比竞争对手售价还低,那就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性价比尽管排名第二,只有358的消费者选择,比外观足足要少了一半。
这说明,suv想在中国大卖,只要长得好看不愁卖得不好。
排行第三购车因素的是空间,也可以说是车型大小。
空间越大,消费者越喜欢,尤其注重后排空间的驾驶感受。毕竟中国人基本一户只能购买一辆汽车,必须考虑搭载全家人出行的需求。
另外,车型大看上去有面子,大车就是比小车要更能获得消费者芳心。
空间因素如何,占据了29的考虑份额。
接下来是整车价格、内饰,这两点也是许多消费者考虑的热点,排在第四、第五位。
看到这里,许多人要说看汽车好坏,不是要看动力、操控和油耗吗?这三样怎么没有人考虑。
很抱歉,这三样正好排在第六、七、八位,只比剩余两项——车辆品牌和售前服务好上一点。
就算中国消费者被业内人吐槽不懂车,忽视汽车最关键的因素,但就是这些人决定了中国车市的走向。
看了这份报告,“唐”为何能够热卖就不难分析。
水滴涟漪的独特全新造型,跟国际接轨的设计语言,让许多人看到第一眼就会喜欢上这辆国产suv。
1298万,自动挡,搭配市场主流豪华配置,导航、esp、真皮、天窗等一应俱全,空间还可以跟b级轿车相媲美,完整契合中国suv热卖条件的前几强。
因此,在研判了瑞虎后,韩皓可以得出暂时没有竞争威胁的结论。
第一百五十五章 退市风波
只有潮水退去,才会知道谁在裸泳。
2003年国内汽车市场的火爆,让许多企业不惜花费巨资杀入汽车行业,奥克斯、美的、波导、比亚迪等就是鲜明的例子。但伴随车市寒冬的到来,他们刚脱下衣服双脚踏入水中,浑身一颤就被冰冷的海水呛得半死。
作为当时最高调杀入汽车行业的黑马,奥克斯誓言将用家电价格战模式清场洗牌,为此准备了40亿的巨资来打响中国汽车价格战第一枪。
中华集团就是他们最大的学习对象,在定海、江州、沪江乃至首都开设4s店,然后还有模有样成立了汽车研究院。开出高薪到中华集团挖人,不过效果不佳,许多员工都不为所动,但也有十来位看中薪水跳槽过去。
他们生产的suv“原动力”,7万多元上市售价一路跌破6万,价格牌打得非常彻底,但销量却不尽如人意。
2193辆,这是奥克斯在市场上卖掉的车辆数字,时间却是一整年。
这样的数字只是许多自主品牌主机厂一个月的销量,更是中华集团的零头,因此奥克斯的造车之路前途渺茫。
中国的消费者非常善良,也很勇敢,对奥克斯这样半路出家的汽车制造商,给以了足够的信任。
至少有2193位车主,拿出自己辛苦积累的几万块真金白银买下了一台号称是中国最有性价比suv的产品。
没想到2005年元旦刚过,现实就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奥克斯宣布,由于企业战略调整原因,加上轿车牌照无法落地,他们将彻底退出汽车行业!
没错,来得干脆,走得突然,奥克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广大消费者以及中国汽车界来了一场旋风般的走秀之旅。
拖欠零部件供应商的几千万不说,全国几十家4s经销商合计数千万投入也不说,对招收不久的新员工以及新投入的生产线也没有太多留恋,一场高层闭门会议后奥克斯就宣布退出汽车江湖,金盆洗手不再留恋汽车界的繁华。
只留下2193名真诚的车主,傻傻地守着自己刚买来半年时间不到的suv新车欲哭无泪。
他们自此如同没有家的孩子,车子坏了没有地方修,质量有问题也没人理,二手残值更是跌破谷底。
在中国汽车三包法规没有出台的背景下,奥克斯决然抽身离去,广大消费者在法律上还真对其无可奈何。
没有想好善后措施,就毅然宣布退出汽车业,奥克斯用自己的执行力说明了民营企业决策高效的好处,还有坏处的一面。
不过奥克斯想拍拍屁股走人还是很难,至少被拖欠近4000万的供应商,还有前期投入装修经销店和缴纳了超过2000万保证金的经销商,以及失去保修服务的2193名车主不会轻易同意。
奥克斯汽车公司的账户被法院查封,发现账上仅有不足300万的款项,已经严重资不抵债。
作为独立运营的有限责任公司,奥克斯汽车实际投入将近6000万现金已经烧光,集团不再输血意味着公司已经破产。
“要钱没有,要车就有!”
奥克斯汽车相关留守人员传达了公司高层给出的处理意见。
在公司停车场上,还静静停着4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