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0 章(1 / 1)

造车 榕之子 2000 汉字|9 英文 字 2个月前

各种复杂路况。

年销量千万辆级别的口号喊出来,跟他一直说要登陆火星一样,马斯克又被媒体当成了吹大炮的技术狂人。

他认为只要纯电动汽车售价可以降至跟燃油车同一个水平,那么百万级别的销量就触手可及。

以中华集团庞大的生产能力,再加上中国低廉的人口和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就地采购atl电池和稀土电机,完全可以将特斯拉轿车进一步降低成本。

对特斯拉合资的请求,韩皓心里有准备,但没想到如此之快。

要知道odels虽然受到热捧,但每年销量不过2万辆,2014年马斯克给其定下目标是全球卖出去4万辆。

预计中国市场可以年消化1万辆,这对在当地建厂来说成本过高。

“合资建厂我不反对,在外人看来我们早就是合作伙伴了。

只是你是不是对中国市场过于乐观?” 要想在中国建厂收回成本,年销量在当地至少要达到6万辆才能回本,不然高达200亿建厂成本的话光利息就是大笔开支。

“你们中国人非常有钱,他们对特斯拉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特斯拉的未来在中国!我决定了,马上跟你们中华集团合资建厂,股市投资者会赞同我的选择。” 跟中华集团合资可以极大降低建造超级工厂的成本,马斯克估计他只需要再融资10亿美金就能启动这个大项目,足以分担一半的合资成本。

中国的造车新势力纷纷标榜要打造中国的特斯拉,没想到公司刚搭建起来,真正的特斯拉就杀到门口了。

若是能在超级工厂跟特斯拉共线生产电动汽车,对中华集团来说也能提升品牌的影响力,这倒是好事。

不足的话就是中国政府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要在新能源领域发力来弯道超车,为此提供了大批补贴引来造车新势力纷纷进场。

刚有了一些成果,就引来了特斯拉这样闻味而来的大白鲨。

若是双方合资消息公布的话,估计不少人要批评韩皓是引狼入室,扼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对此,韩皓心里自有考量。

顶点

第二百一十三章 大结局(上)

小道消息的传播速度如同风插上了翅膀般迅速,特斯拉入华合资建厂的新闻很快被媒体曝光并大加报道,要知道特斯拉作为科技新贵在国人心目中一度可与苹果手机相提并论。

对此,中华集团和特斯拉公司都三缄其口,以沉默应对记者的提问。

直到神出鬼没的记者,从工商登记部门获取了双方为合资而设立的新公司资料,才从侧面证实了特斯拉入华确有其事。

跟特斯拉的合资对韩皓来说,属于战略步骤是必然之举,实际上也是双赢结局。

但深谙中国国情的韩首富也明白,在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下,特斯拉想要顺利入华建厂怕是不会一路坦途。

扶持国产造车新势力,力图在新能源领域有所作为,有关部门必然不会放任已经长成巨兽的特斯拉随意来到满是新苗的菜园里折腾。

果不其然,合资公司的申请资料递交上去后就卡住,对新能源汽车合资项目这样的新事物,国家政策方面需要研究再研究。

研究的时间长短,没有三五载也得打个八折,特斯拉想要顺利落地必然要历经一代国产新能源车型研发成功后才能考虑。

这点早在韩皓预期之内,所以他对引狼入室一说并不在意,反倒是兴高采烈的马斯克刚离开中国就被泼了一盆冷水。

不过特斯拉入华的消息给那些造车新势力们打起了鸡血,他们纷纷招兵买马扩大规模,力争在国产特斯拉落地前推出自己的产品,引发了激烈的人才争夺战。

这对中华集团来说影响并不大,反倒是那些二三线的国产汽车品牌人才有了新去处,成为造车新势力名副其实的硬件专家。

特斯拉合资新闻在汹涌澎湃的网络时代只是一朵小浪花,很快就被大牛市的焦点所覆盖。

自2014年中期启动,一直延续到2015年的股市大繁荣,指数一路突破5000点心理大关,让整个中国社会都浮躁起来,人人化身股神,让人不禁喊出了a股破万点的口号。

在这波牛市中,韩首富通过辗转腾挪调配资产配置,成功瘦身并拥有更多的实业投资蓝图,大跨步朝着工业40的目标奔去。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高楼塌。

大牛市急速转熊犹如黄粱一梦般将许多中国股神打落凡间,也席卷了数以万亿计的金融资产灰飞烟灭。

市场不相信眼泪,中国股民们再一次集体交了学费。

而韩皓也因此导致旗下公司市值锐减,在2015年走下了全球首富的宝座,回到老四位置目送比尔盖茨再次登顶。

身家缩水,但股市套现的资金都演化为各种创业公司的种子落地,韩皓成为了国内最大的风投家。

至于中华集团也因为韩皓的战略收缩,自断一臂放弃了中东地区市场,从全球汽车销量第一位置跌落到第三,但依旧保持着第一集团行列。

首富位置丢了,全球销量第一的宝座也没了,这让许多国外媒体对韩皓乃至中华集团都产生了如下疑问。

“中国汽车是不是昙花一现?” 作为在全球范围内最具有影响力的中国产品,中华集团生产的汽车已经足迹遍及全世界大大小小角落,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着中国工业形象。

便宜耐用并极具科技感,成为了中华汽车的固定标签,同时也摆脱了中国货价廉低劣的刻板印象。

现在中华集团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许多人的心,甚至还让公司员工们心思浮动。

“我们的新员工数量跟去年相比增加了17,我们的研发资金投入跟去年相比增长了30,我们新建和改造的生产线数量跟去年相比提高了60,这说明我们的企业依旧在不断壮大。

与此相对应的是,我们的新专利申请数量同比增长了22,我们的新车型落地数量同比提升了40,我们的新车落地研发周期缩短了11,这些数据表明中华集团依旧处于高速增长期。” 年末,韩皓当着公司全体员工的面做了一次总结报告,详细描绘了中华集团的现状。

“我们的现有储备资金足以维持36个月以上公司运转,我们的单车利润同比上升了8,我们的银行授信总金额超过1万亿人民币。

可以说,中华集团是一家非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