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要往沟里淌犯了傻。
本想将股权转让给机构投资者,没想到牛市来临,广大散户对中华集团旗下的股票倒是非常热衷买入。
全球汽车销量第一,再加上世界首富的加持,对热衷概念的股民来说比什么财报来得都要靠谱。
当出门买菜的阿姨都开口询问哪一支股票值得买,再加上社会庞大的80、90后人群开始在互联网新金融浪潮熏陶下踏入理财之旅,热钱纷纷涌入股市,牛市就是如此不期而遇。
明明大股东在不断减持,但股票价格就是在持续上涨。
作为韩皓商业帝国支柱的中华汽车和华夏汽车两支股票,总市值已经朝着1500亿美金迈进,直逼老牌王者丰田汽车而去。
“你所购买的每一股中华汽车股票,实际上都为中国工业40战略做出了贡献。” 虽然不是很理解,但这并不妨碍尹庆勋忠实执行韩皓的安排,另外也不能堵住他自带牢骚的嘴巴。
若是依照他的安排,韩皓借助此次牛市至少还能将身家增长30,足以傲视全球富豪榜群雄。
可现在将股权出售的话,韩皓无形之中身家至少缩水了20,并且对公司的控制权还会削弱。
对老板韩首富的某些投资,例如什么光刻机还有航空发动机,按照全球产业分工布局而论,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极少数发达国家手中,大规模投资基本上收不回来成果也不多。
这些关键领域,没有国家出手的话,单凭首富一个人的力量,基本是螳臂当车无用功。
“失败了就相当于做公益活动吧,若是连我都不做工业,那其他人就更不会投资了。
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 现在而言时间比金钱要贵得多。
用钱能买到时间,实际上我还是赚到了。” 韩皓已经认准了自己的方向,实业救国,坚定信心毫不动摇。
从接近50的股权降到35,依旧足以让韩皓保持对两家核心公司的控制权。
趁着牛市渐起的东风,备受关注的中国科创板终于呱呱落地。
从筹备到开板一共只用了180天时间,体现了真正的中国速度。
科创板毫无疑问是为了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就是打造中国版的纳斯达克。
首家获得批准上市的企业就是atl,作为中国内地科技创新企业的独角兽之一,专注于新能源电池研发和生产一条龙的atl属于隐形巨人。
依托中华集团庞大的电动两轮车业务,atl每年都提供数以千万块的新能源电池给消费者,续航里程逐年刷新。
另外,奔跑在各大城市之中的新能源公交车,身上都搭载着atl的锂电池模块。
可以说,atl早就来到广大消费者身边,并一直陪伴他们的出行。
更别提,atl还是中华集团和特斯拉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组的供应商,遥遥领先于松下和lg两大传统电池巨头。
为了保证电池供应链的安全,特斯拉也趁此机会入股了atl,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大股东。
在美股上市的特斯拉股价不断增长,这让特斯拉获得了发债募集资金的机会。
他们在市场上募集了15亿美金,其中一半用于小型电动轿车odel3的研发,剩下一半就用来入股atl。
按照特斯拉轿车高昂的售价,电池要占到30左右,属于大额成本支出。
伴随技术的进步,电池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入股供应商有望打通产业链。
atl作为炙手可热的未来之星,公开上市当然引来了诸多机构投资者,参与认购的战略投资者数量直接满员。
要知道科创板规定战略投资者按发行股票数量为限,最多不能超过30名,而且还要持股禁售12个月。
在战略投资股东名单之中,国内各大老牌基金榜上有名,还有不少国家队的身影。
作为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atl还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a类每股可以投5票而b类只能1票。
韩皓虽然只保留了30的股权,但基本都是a类股,拥有了70的投票权,足以完全控制董事会。
而特斯拉持股比例为10,但只占部分a类股,投票权只有15。
至于其他战略投资者,获得的基本都是b类股,持股比例为25,以财务投资为主,无法参与公司日常经营。
除去atl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人员持股的2,剩余28股权全部上市流通,没有禁售期。
发行价14元/股,一共发行了10亿股,募资140亿元,上市初始总市值高达500亿,atl属于当之无愧的带头大哥。
“3——2——1!” “哐当!” 伴随韩皓和马斯克两个人一起敲锣,atl正式上市,也标志着中国的科创板开门迎客。
由于上市前5天没有涨停板限制,首日atl股价就大涨了44,总市值升到了700亿元。
光是atl的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人员当中,就出现了300多位百万富翁,至于数十万的资产更是惠及千人,可谓真是凭借知识一夜暴富。
身为硅谷实业派代表,马斯克兴高采烈受邀前来中国敲锣,他此行还有另外重要目的。
众所周知,现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谁能在此站稳脚跟就能在激烈竞争之中存活下来。
特斯拉在美国热卖,但在中国却还未卖出去一辆车,因为其还未进入中国市场。
此次马斯克前来中国,就是为了督促中国分公司尽快开业而来,他打算在年底前向中国消费者交付第一批odels轿车。
odels体现着酷炫潮文化,被许多中国消费者追捧。
高达近百万的售价,丝毫不能阻止他们抢先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不过在中国设分公司开售特斯拉轿车只是马斯克的第一步,他还有着更长远的打算。
“韩,我们在美国合作愉快,加州工厂可以共线生产两家的电动车。
现在到了中国,更是来到你的主场。
依照你们中国法律规定,进入中国的外国汽车厂家必须选择合资对象才能落地。
很明显,我跟你就是最佳的合资伙伴! 在前两天跟中国政府高层会晤时,我就表达过合资建厂的观点,他们表示了欢迎!” 马斯克此行真正目的就是打算跟中华集团合资,在中国建厂生产特斯拉轿车。
依照他的估算,若是在中国生产的话,特斯拉可以降低40的生产成本,将来可以直接在此将车出口到全球。
近百万售价的odels受到热捧,但这不代表其可以走入千家万户。
马斯克的最终目标可是要用电动汽车替代现有燃油车的地位,每年要保证千万辆级别的销量。
依照目前现实情况,电动汽车只能是城市里巡游的大玩具,无法胜任长途出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