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你只管放心大胆的去做,为娘老矣,活不了几年了,不需要你来担心!”
“娘…”
刘渊的眼中,渗出了泪水。
神武十五年,公元210年夏。
朝会。
“奉天承运,皇帝诏日:令北洋水师大都督周泰、辽东副军团长徐荣,两军汇合,即日出海,攻打瀛洲!令南洋水师大都督蒋钦、南越副军团长潘凤,两军汇合,即日起,攻打百越!令成都副军团长黄忠、漠北副军团长吕布出兵赤谷城,会同西域副军团长马岱,即日起,攻打贵霜!”
“令水师总领、军委将军甘宁,辽东军团长、军委将军张飞,南越军团长、军委将军麴义,成都军团长、军委将军高顺,漠北军团长、军委将军徐晃,西域军团长、军委将军马超,会同军机大臣、参谋部众参谋,制定作战计划!”
“令参谋部行走从事周瑜、徐庶为东征军师,辅佐周泰、徐荣;令参谋部行走从事庞统、鲁肃为南征军师,辅佐蒋钦、潘凤:令参谋部行走从事诸葛亮、司马懿为西征军师,辅佐黄忠、吕布、马岱。”
“令参谋部侍郎戏志才、荀攸、陈登、程昱、满宠居中调和行军步骤。”
“令田丰、沮授、荀或总揽后勤事宜!”
“令,皇子泽成立临时总指挥部,总领此军机大事,调度左右!并监国摄政!”
“即日起,向罗马发起照会,说动其同时出兵,攻打安患!”
“即日起,向贵霜发出最后通牒,迫其投降!”
“钦此!”
神武帝一封诏书,让人心念百转。
对外用兵,对于神武帝来说是势在必行,文武百官都早有猜测。但令皇子泽总领此战,并监国摄政,就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
这是一个信号,一个神武帝中意皇子泽,并有意传位于他的信号一一虽然百官大都不明白,当今天子才刚刚年过不惑而已。
于是百官闻风而动,昔日皇子泽的宫殿,如今一时间竞车水马龙。
时此,刘渊并没发表任何意见。
他只有三年时光!这三年中,必须要完成自己的心愿,并将这个庞大的帝国稳稳当当的交到刘泽手中。
所以,让刘泽监国摄政,总领此战,就迫在眉睫。
一者,锻炼其领导能力。
二者,让其与满朝文武熟悉,早日融入这朝政之中。
三者,让其与周瑜、庞统、诸葛亮、司马懿等刘渊一直在着力培养的新一代高层相处融洽,并培养班底。
东瀛,邪马台王国。
年近五十的女王卑弥呼静静的跪坐着。对面,是她的弟弟,卑弥佐。(卑弥呼不参与政事,有男弟佐治国)”女王陛下。”
卑弥佐拜了一拜,从袖中掏出一卷明黄色,印有龙纹的卷轴,递给卑弥呼,道:“庞大的华夏帝国已经向我们发出了最后通牒,限时一月,若不投降,便要遣军前来攻打!”
卑弥呼接过华夏天子诏书,略微看了一看,问道:“贵族们是什么意思?”
卑弥佐张了张嘴,没有回答。
“都愿意投降,是吗?”卑弥呼又道。
卑弥佐点点头。
“那就…投降吧。”
自华夏帝国崛起,水师纵横海洋,东瀛,就完全暴露在了华夏帝国的血盆大口之下。
对此,东瀛人无不战战兢兢。卑弥呼甚至连年上贡,祈求华夏帝国保护。
华夏商人在东瀛是耀武扬威,却无人敢管。
极为了解华夏崛起历史的卑弥呼,深深的知道,那个以武立国的神武帝,终有一日会踏平东瀛。这些年来,她一直在等,寝食难安。
终于,这份通牒在她有生之年,出现了。
她深深的松了口气的同时,也觉浑身无力。华夏,太强大了,东瀛甚至比不上华夏的一个郡!拿什么去抵挡?投降而已!
神武十五年夏,公元210年七月,东瀛邪马台王国举国投降!
七月中,辽东军团十万大军登陆东瀛,从卑弥呼手中接过了东瀛的统治权,并血洗了一些不识趣的弹丸诸侯!
七月底,神武帝下诏,东瀛改名瀛州,摧毁东瀛原有文明系统,焚书坑人,并派遣一大批官员,组建政府系统。
南越之地。
自刘渊一统天下,降服百越大部,驻军交趾郡,一些顽抗部族譬如南蛮,便继而南迁,进入南越(东南亚)。
而今,南越军团、南洋水师齐出,使得南越南蛮诸部,俱都心惊胆战。
乌戈国(今缅甸北部)。
国主原为兀突骨。
因南蛮南迁,与其融合,强大了不少。
但也因此改换了门庭,王。
十数年来,倒是以蛮王孟获为国乌戈国王城。
孟获是愁眉苦脸。
“国主,何必如此忧心?”
兀突骨道:”那汉人强则强矣,却能奈何我南蛮?”
兀突骨信心满满。不是他自大,而是自信。这南越之地,多为原始森林,毒虫猛兽、沼泽瘴气无处不在,别说十万二十万大军,就是一百万人,兀突骨也深信拿不下南越!
然则孟获可不这样想。
孟获曾经带领南蛮诸部,与华夏大军有过数次交锋,即便仗着地利人和,却也大败而逃。
如今的汉人,却不似前汉那般,并不十分畏惧猛兽毒虫与沼泽瘴气。虽然不明其中原因,但孟获对此,却极为忌惮。
座下,其余南迁而来的洞主,也都面色戚戚然,隐有惧色显露。
“不论如何,乌戈国自不能拱手让与汉人!”
孟获定了定心神,道:“先且调兵遣将,紧守关隘,具体计略,稍后再说。”
言罢,孟获挥了挥手,转进了后屋。
不片刻,一前凸后翘,穿着暴露,浑身上下充满了一种野性美的成熟女人,走了进来。
她是孟获的妻子,带来洞主的姐姐,祝融氏。
相传,祝融氏一族,秉承了上古之神,火神祝融的血脉,在蛮人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而孟获,若不是娶了祝融氏,也没资格当那蛮王。
而且,此祝融氏不但血脉高贵,武艺超凡,而且极具智慧。
乌戈国的政令、军略部署,基本上都是出自此女之手!
先前在前厅,祝融氏没说话,却只是为了给自己这个莽夫丈夫,留些颜面罢了。
“夫人。”
孟获见祝融氏进来,粗犷的脸上,立刻堆起谄媚的笑容。”你看,现在该怎么办?”
孟获自己拿不定注意,问祝融氏道。
祝融深深的叹了口气,为自己这个蠢货丈夫,也为自己。”兵来将挡,水淹土掩。”祝融道:“而今要与汉人争锋,只能依着地利人和,与其周旋,待到汉人疲乏,才有转机!”
(未完待续)
三百零二章 封禅(结局)
不得不说祝融氏的睿智。 w w w . q i s h u 9 9 . c o m。
不论哪一个方面,军队数量战力抑或双方的战争潜力,区区蛮族,与华夏王朝相比,犹如萤虫比之皓月!
稍稍能沾点便宜的,就是地利人和。
南越终归是蛮族的地盘,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华夏的军队再强,要在那充满无尽危机的丛林中与蛮族争锋,总要落在下风才是。
只要首先挫了汉人兵锋锐气,再与其打游击,日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