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4 章(1 / 1)

三国兵主 玄黄复兴 2000 汉字|11 英文 字 1个月前

一行人,老老小小,齐齐入了皇宫。

“少爷,”

御花园,典韦走近前,对刘渊道:“康威公、伯喈公他们都来了。””恩?”

刘渊睁开眼,眉头一皱,心念急转,继而脸上露出恍然,道:“请诸公进来吧。“不片刻,郑玄、蔡邕等人连带着刘秋等皇子公主与一千官二代,俱都到了刘渊身前。

“诸公请坐。”刘渊呵呵的笑着,事宜诸老坐下,又让人奉上茶水,这才转脸对刘秋、刘泽等人道:“一边玩儿去,为父与诸公有要事商议。”

“哦…”

刘秋嘴巴一翘,不情不愿带着一干人走远了,回首见刘渊并没注意,便指挥着一干人等借着花草遮掩,藏了起来。

“岳父,诸公,你们这是…“刘渊心中虽有猜测,却仍1日不能完全确定。

郑玄等人相互对视一眼,蔡邕先道:“子鸿可曾记得,当初老夫等与你有所提及的,那个关于诸子百家的秘密?”

刘渊微微颔首,笑道:“记得。当初朕连连追问,岳父就是不说,让朕好生郁闷,呵呵呵…”

“那时不说,却是没到说的时候。”蔡邕道:“刚刚听到奉孝提起陛下的预感,我等就知道,是说的时候了。”

刘渊脸上露出。果然如此’的神色。

“我等诸子百家创立于春秋战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们都有上吉传承!”蔡邕一脸肃然:“就像子鸿一样,来自上古圣皇时期的文明传承!””什么!?”

刘渊呼的站起来,脸上露出恍然大悟之色:”难怪,难怪!当初,朕幼年得到的上古兵家传承中,竟夹杂了许多现在诸家的学说思想,我还很是纳闷,现在看来,却应理所当然!”

“正是如此!”

郑玄此时道:“我儒家先圣孔子留下的秘密手札中,就曾详细提及。想必诸家先圣,也都所有提及才是。”

墨攻、马崇等老俱都点头。

“那么,这个秘密,就应该在这其中了?”

刘渊问道。

他曾经得到的上古兵家传承,有关练兵、布阵、武艺等等俱都万分齐全,但就是关于那个时代的历史,没有什么提及。

“不错。”

郑玄正色道:“先圣曾言,大治天下,成就圣皇者,于泰山封禅,就有机会追寻先祖的脚步,走向文明的辉煌!”

“而我等辅助者,也有机会追随圣皇,走向历史!”马崇此时补充道。

“原来如此!”

刘渊闻言,心中念头百转。

难怪古往今来,自认有所功绩的皇帝,都要去泰山封禅,想必其中秘密,就在于此!

“而今陛下既有所感,想必封禅就在眼前!”郑玄激动道:“老夫追寻一生,终归到了那寻本归源的时候了!”

“是啊!”

诸老齐齐感叹,甚至有的人眼中都有了水光。

辅助圣皇,大治天下,封禅,追随圣皇,走向历史!这是多少代人的梦想啊!到这里,终于要实现了!

“陛下,可曾定下封禅之时?”

墨攻有些迫不及待了。

诸老闻言,齐齐盯住刘渊,俱都双目放光。

刘渊微微摇头:“朕,有些放不下呀…”

诸老沉默。

是啊,这是神武帝一手打下来的天下,就像他的儿女一样,怎能放得下?

“而且,朕还不甘心!”刘渊眼色一厉,道:“我华夏的光荣,还没有普照大地!”

“罗马、安息、贵霜仍在耀武扬威!大海,仍是天堑!朕,还有好多的梦想,没有实现呐!”

刘渊长叹不止。

“陛下,”墨攻这时候说道:“陛下还能压制多久?”

“最多三年!”

刘渊感受了一下身躯中汹涌澎湃的血脉,回答道。

“三年…够了!”

墨攻猛的站起身来,道:”陛下,最多明年,我们科学院第四代动力系统,也就是陛下曾提及的内燃机,就能完全研制成功!到时候,内燃机车、内燃机飞鸢的性能,就能大大的提高,到那时,即便华夏领土再增加一倍,也能完全掌控!”

“不错!”

这时候,诸老齐齐起身,喝道:“三年而已,老夫等等得起!”

刘渊虎目一瞪,精光闪烁:“好!既如此,我等就将华夏再提升一个层次,再去见老祖宗,斯时,无憾矣!”

躲在不远处的刘秋等人,听了神武帝刘渊与诸老的这番对话,俱都有些茫然失措!

“父皇…父皇要走了?”

刘秋有些受不了:“父皇才四十二岁,正是春秋鼎盛,怎会…””姐姐,父皇功盖万世,成就圣皇,乃是必然…”

刘泽说着,却说不出话来。

(未完待续)

三百零一章 拉开帷幕

“爹爹…”

诸老走后,刘秋刘泽打发了一干官二代,带着弟弟妹妹,泪眼汪汪的走过来。 w w w . q i s h u 9 9 . c o m,

“都听到了?”

这一千小孩儿躲那儿偷听,怎会瞒过刘渊这天下第一高手的耳目?

“恩…”

一干小公主、小皇子都呜呜哇哇的哭了起来。

刘渊眉间几条黑线拉了下来。

这情况,怎么好像他驾崩了一样?

“好啦。”刘渊道:“秋儿,你是大姐,怎么能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哭呢?不像话!”刘渊说着,将最小的女儿抱起来,一边哄着,一边对刘泽道:“儿子,最多三年,为父就要离开了。这华夏,为父打算交给你,你做好准备了吗?”

刘渊紧闭着嘴唇,狠狠的点头:”孩儿要像父亲一样,做一个万古明君,成就圣皇!”

“好好好。”

刘渊欣慰的点点头,道:“去吧,你们几个,去见见你们母亲,把这事儿告诉她们…朕,开不了口…”

长乐宫,长信殿。

刘渊在门外踌躇了良久,在一干婢女奇怪的眼神中,咬咬牙,信步走了进去。

入得宫中,问一旁婢女道:“太后在何处?”

“花园里。”婢女答道。

刘渊点点头,转过回廊,进入花园。

却见刘母正在侍弄着一片青幽幽的麦苗。

作为皇太后,这个庞大帝国的天子的母亲,荣耀华贵加身的她,却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以身作则,让神武帝刘渊,一直都以之为榜样。

“母亲…”

刘渊走过去,蹲下身,提过水桶,拿着瓢,一瓢一瓢的给麦苗浇水。

“我儿来啦?”

刘母放下手中锄耙,扯起袖子拭干额上微微浸出的汗水,慈和的笑道:”今日政务做完了?”

“恩,母亲。”

刘渊放下水桶,扶着母亲在一旁坐下,自己蹲在母亲身侧,欲言又止。

“怎么了?”

刘母何许人?怎看不出儿子的踌躇?于是问道。

“母亲…”

刘渊只好将即将封禅,追随祖先脚步的事,说了一遍。

刘母闻言,脸上亦贝亦喜。

良久。

刘母才抚摸着刘渊的额头,叹道:“我儿万古明君,成就圣皇,老婆子为你开心呐…要做什么,就去做,为娘支持你,只是要把握好尺度,知道吗?”

刘渊默默的点头,心中不知怎的,竟有一种废掉修为,放弃封禅,长伴母亲身侧的念想。他咬咬牙,道:“娘亲,孩儿愿长伴左右!”

“糊涂!”

刘母闻言,脸色一肃,喝道:“作为万乘之君,怎会有如此幼稚的想法?为娘虽是女流之辈,但也猜测得到,那封禅之事,若是成功,必然对天下,对万民有着极大的好处!”

刘母定定的看着儿子,眼神渐渐软化:

“我儿成就圣皇,不可谓不光耀门楣!作为母亲,为娘不可谓不荣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