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1 / 1)

我就是卖猪肉的 洞中狐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市场对于白条猪肉的需求制定的,猪肉便宜了,老百姓吃的自然多,需求量增加,屠宰场就一个劲儿的杀猪。

试问,精肉比猪下水还便宜的时候,您会选择哪个?

屠宰量一个劲儿增长,副产品销售却很平稳,矛盾就出现了。

说白了,屠宰场和承包商就是对立面。

屠宰场不管承包商的死活,只管杀猪卖肉。

有实力的承包商只能咬牙硬撑,期待行情回转。

实力偏弱的承包商要么死磕,要么撤资走人。

调货的,都是无利不起早的,赚多赚少的问题,绝对不会赔钱。

……

忙完一天的活计,王泉已经没有多余的力气。

躺在床上,脑子飞快的转动。

从杨德军发货开始,一个月的时间,王泉现在有十四个稳定客户,每天的出货量保持在十几吨左右。

十几吨的货,根本不是他一个人能忙得过来的,林东另外一辆单排也借给他了,还给他安排了司机和工人,只不过工资要王泉自己支付。

有些产品赚钱,有些产品不赚钱,甚至还有极个别单品,赔钱。

赔钱,也是不得已。

量大的客户报货时候要的品种比较多,如果仅仅给他赚钱的产品,不赚钱的产品不给他配货,这无疑是把客户往外推,久而久之,客户嫌麻烦,有很大的可能性丢失客户。

即便是这样,王泉依旧没少赚钱,甚至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自己赚了十几万,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在疫情刚爆发那段时间赚的。

不敢相信归不敢相信,他同样知道,那些大承包商,遇到好行情的时候,一个礼拜甚至就能挣到二十万。

至于那些专业做冻品的,王泉不想去猜。

前世,他遇到过。

一个冻品老板,专业做猪舌,俗称口条。

一年十二个月,他十一个月都在买货,剩下一个月卖货。

直白点,他一年只做一个月的生意,利润几百万,完全可以用开张吃三年形容他。

同样是猪副产品,鲜品和冻品是两个概念。

此时的王泉,根本不敢奢望冻品,太压钱了,玩不起。

“唉。”

刚叹一口气,电话骤然响起。

s:收到签约短信了,感谢编辑的认可,也感谢给咱投票的朋友,客户端好像有投资什么的,请大家伙儿把握机会,趁着行情搞一波。

第六章 意外来电【四千字大章求收藏】

陌生来电。

归属地是省内的。

接通电话,声音传出。

“你好,是王泉王老板吗?”

“我是。”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王泉也成了别人眼中的老板。

“我是商山鑫隆屠宰场的负责人,李飞。”

鑫隆屠宰场?

王泉坐起身体,这个场子他前几天还去过,屠宰量很大,一天能杀三四千头,承包商姓郭,三十多岁,带着眼睛,很斯文的一个老板。

场子负责人跟自己打电话是几个意思?

“圈里的朋友都说王总你这边的渠道比较好,出货量比较大,我想问问你有没有包场的想法?”

包场?

王泉心头直跳,三四千头的屠宰量,虽然不是真实生产力,但平稳的时候一天杀一两千还是有的,这算得上是大场子了。

这种厂子硬件设备都比较齐全,不像那种小场子,冻库和预冷库数量不足,遇到屠宰量增加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因为没地方贮存,产品坏掉。

“你们场不是包给郭总了吗?”

“是这样的,我们跟郭总的合约马上到期,了解过郭总的意向,他没有继续承包的想法了,所以才给你打电话。”

合约到期?

王泉听后嘴角一勾,你忽悠鬼呢?

按照正常行情,十月份之后才是旺季,有几个承包商会把合约定在九月份?

但王泉没有揭穿,没有必要。

“你们有什么条件?”

“王总,你要是有意向的话,来咱们场子里详谈,行吗?”

挂断电话,王泉变得兴奋起来。

无论哪个行业,都有门槛。

你做了,并不代表你真正入行了。

猪副产品这一行,只有包场才算得上真正入行,只有包场,别人才会拿你当做同行对待。

前世,王泉就有过想法,只不过那时候他只敢想着包一个日屠宰量三五百头的小场子,即便这样,还得从别人手中抢夺,得罪人不说,花费的代价更大。

现在,一个日屠宰量三四千头的场子摆在面前,而且还是主动邀请自己去包场,这说明什么?

自己,已经在这一行得到了认可,最起码在省内的市场有了名声。

王泉兴奋之后,更多的是担心。

刚才说过的郭总王泉见过,不管别人到底是什么原因不继续承包的,单是他那辆q7座驾,已经超过王泉全部身家好几倍了。

这样的老板都不准备继续玩下去了,自己能行吗?

包场,需要大量保证金,还需要准备充足的货款,更需要大量的生产团队。

这些,王泉都没有。

一时间,王泉有些犯难。

包吧,实力不允许。

不包吧,机会难得。

想了好久,王泉决定给林东打个电话。

听王泉说了一遍之后,林东也沉默了。

从王泉的猜测开始应验,每天都能提供大量的订单,林东一直沉浸在机会带来的喜悦之中,等行情稳定之后,又把精力投入到自己场子的运转,一直没有时间外出开发客户,说白了,现在林东场子的产品,一大半都被王泉的客户消化掉了。

现在听到有人邀请王泉去包场,林东第一反应是,如果王泉真的去包场了,自己的货一定会出现卖不完的情况,自己也会面临低价处理的窘境。

可他,又不能拦着自己兄弟多挣钱。

“哥,这么大一个厂子,现在就能杀三四千头,等快过年的时候,很有可能赶上三汇单个场子的屠宰量,我自己肯定玩不转。”

见林东不说话,王泉大致猜到了他的心思,“前段时间我就跟你提过,把你手里的场子甩掉,换一个大场子玩,这样不但省心,还省钱。现在机会来了,你到底怎么想?”

林东还在犹豫,王泉说的都对。

他手里的三个场子,保证金加起来就有一百万,如果换成大厂,或许只要六七十万的保证金,而且人员和车辆集中,节省很多不必要的费用。

可现在,自己跟三个场子里的合约还没到期,如果强行退出,肯定要损失一大部分的违约金,关键是现在的行情,场子里肯定不会轻易罢休,这种损失,能扛得住吗?

还有一点,自己的工人基本上都是本地人,如果选择去其他地方包场,有多少人愿意跟着自己去背井离乡呢?

一天宰杀三四千头,最少也要百来号工人才能应对,人员的缺口也是一大难题。

可林东也不愿意错过这次机会。

小场子和大场子